初次預約請按此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19年6月26日 星期三

肩膀痛的腋下緊繃檢測


之前提過肩膀常見的失衡:胸肌緊繃 上斜方肌緊繃 下斜方肌鬆弛
歸納來說,就是:容易往上(聳肩)/往前(圓肩)/地基不穩(肩胛穩定肌群失衡)

但一旦發生疼痛
土豆仁常見的情況卻是:腋下緊繃 :-O

因為怕疼痛,會讓患者長期不把肩膀舉高,導致腋下肌群長期缺乏伸展,漸漸縮短

這些肌肉包括了:
腋下前半:裡層胸小肌 表層胸大肌
腋下後半:裡層肩胛下肌/闊背肌 中層:大圓肌/肱三頭肌肌腱 表層小圓肌
腋下胸壁:表層前鋸肌 裡層肋間肌

甚至繼續影響到肩胛骨/上背部的肌群:旋轉肌群 斜方肌群 菱形肌群(膏肓部位)

真的太多,大家不需要記,土豆老師會幫您分辨即可!

這樣的失衡,會導致身體自動去平衡張力,產生相對的位置(肩上肌群)也緊繃
最後產生整個肩膀卡住,一動就痛
甚至緊縮,上下互夾,壓迫到神經或血管,產生手麻的症狀(如下圖,腋下有很多神經叢跟血管/淋巴)


如果你現在肩膀不痛,可以試試做這個檢測動作:

1.手肘向側面抬高過耳,手掌不出力固定,輕放頸後,身體用手肘尖端斜靠牆面
2.身體(肩腰臀)向牆面靠近,拉緊上臂下半—腋下—胸壁,壓緊時吐氣放鬆
3.感覺緊繃處:是手臂後三頭肌?胸肌?腋下前半?腋下後半?甚至肩胛骨?背肌?
4.可固定手肘位置,將肩膀/軀幹往前/往後(即肩前屈/後伸),感覺緊繃處的變化

這運動除了檢測之外,也適合作為各種高舉手臂運動(如舞蹈/游泳/球類/標槍/鉛球)的熱身動作之一喔!

2019年6月20日 星期四

活化髖骨深層肌群--雙蚌殼式


在之前的文章:屁股三層肌肉簡介,有提到深層髖外轉肌
圖左為表層,右為深層肌群

今天教的簡單動作,就是活化這些小肌群

在骨盆歪斜者/長短腳者/膝蓋受傷者/坐骨神經痛者,經常都可見髖關節旋轉失能/歪斜/一鬆一緊不穩定的問題,藉由這個動作,可以抑制表層的臀大肌,專注在深層的收縮

右側外轉+左側內轉訓練為例:

1.左側躺

2.髖關節儘量後伸(依個人柔軟度,不要導致不適即可),雙腳屈膝90度左右,雙腳掌相對,膝蓋打開呈<>狀

3.旋轉左腿(髖),讓左小腿向上離地,膝蓋左腳儘量抬高
(抬高的極限角度,與左髖內轉柔軟度,臀中肌/臀小肌力量有關)

4.保持雙腳相對的狀態下,屁股深層用力向上向後抬高右腳/右膝蓋,注意左腳一同用力撐起,不要放下。(抬高的極限角度,與右髖內轉柔軟度,外轉肌群力量有關)

總體動作為:雙膝/大腿向後向外分開,屁股兩側肌肉向後向外夾

5.抬到最高後放下休息,建議反覆20~30下

* * * *
還有加強版:大腿拉彈力帶
(from https://blog.bulletproof.com/best-glute-exercises-butt/ ,臀肌運動介紹[臀大肌為主])

一般沒有運動的人做這通常滿困難
可改成單蚌殼式:底下腳不抬,右腳踩左腳膝蓋內側,只動右腳
(但相對刺激到的肌群較少,主要只有臀中肌)
(from https://funsport.pixnet.net/blog/post/64654930-%E8%87%80%E9%83%A8%EF%BC%8Cwake-up%EF%BC%81%E5%B0%8D%E6%8A%97%E6%87%B6%E6%95%A3%E8%87%80%E8%82%8C%E8%82%89%EF%BC%81%E7%BF%B9%E8%87%80%E9%81%8B%E5%8B%95 , 感謝德教練示範, 臀中/臀大肌運動)

大家做做看,是不是有一邊較無力呢?

髖關節失衡的問題經常是下肢/脊椎失衡的重要組成成份喔!

2019年6月13日 星期四

手肘旋轉測試與訓練動作

人類的手肘,是所謂的「鉸鍊關節」,也就是像"門板"只能單向運動

兩側韌帶跟尺骨的鷹嘴突(就是那個後凸骨 ,chhiú-āu-khiau)緊密結合,導致只能往前屈伸,無法左右側彎或反折!
(from https://www.innerbody.com/image/skel14.html)

看到這邊,你一定會覺得奇怪---我的手肘不是可以左右旋轉嗎?

手腕/手肘的"轉動",其實是「前臂的兩隻骨頭交叉」導致,並非手肘關節本身(上臂肱骨<>前臂尺骨/橈骨)的動作。
觀察動作可以發現,轉門把或轉毛巾的時候,是「小手臂中間的肌肉」有出力感喔~
這在本站前文 解剖冷知識:為什麼 反手拉單槓 較好拉? 已有提到

※另外,肩膀(肩旋轉袖肌群)出力帶動上臂,也可以帶動轉動手肘(肩膀整個手臂都在轉)

今天要講的動作,就是同時牽動上臂跟前臂兩部份肌肉的運動


手掌撐牆壁/桌面,固定兩端點:手腕/肩膀(人站立或坐姿不動)

如影片用力旋轉手肘向內/外到底

觀察動作的時候,是哪裡出力?哪裡酸痛?哪裡卡住?
一般這個動作,標準是至少要旋轉90度
當角度不足時:可以依自我感覺,找出是那一條韌帶?那一條肌肉?的問題
(from https://www.123rf.com/photo_69606572_elbow-pain-closeup-of-beautiful-woman-s-body-suffering-from-sharp-pain-in-elbows-female-having-painf.html)

像不少人的肩痛,也會跟這個手肘旋轉角度有關
當手肘角度受限,就自動往上拉扯肩膀(轉肩過度代償),導致肩關節過度使用而發炎卡住。

不僅用於測試
土豆仁對這類問題,常用這個動作做訓練用喔~
調整手臂角度做拉筋/用另外一手放在無力的部位當阻力,就可以達到我們的訓練目的~

2019年6月12日 星期三

常見的失衡,簡單的解法:駝背


土豆仁看到軀幹的失衡,除了常見的長短腳跟脊椎側彎之外
就是如上圖的駝背/頭部前傾
還有腰椎內凹/骨盆前傾
因為左右失衡,腰椎骨盆失衡,受影響的部位通常很多~也很難抓出唯一的原因
加上體重長期壓迫的影響,習慣站姿重心難改
要完全解決問題,往往都很困難。

其中駝背是最好解決的!
就黃老師的經驗,只要堅持長期在土豆仁追蹤,都會改善,沒有不可能!
只要以下兩點能克服就好:

1.相信自己可以站得挺,抬起頭,時時提醒自己
實際上不少人認為:我就是挺不起來,不駝背很難,很累!
 但就土豆仁的經驗:每一個堅持下去的人,都能戰勝駝背
因為胸椎以上,除非你工作都在搬冰箱,想到就用力挺起來是很容易的,長期下來就會把脊椎拉直,而且不需要整天都挺...事實上也沒有人整天都直挺挺!
但每小時其實只要多挺幾分鐘就夠了!
明顯看出成果,通常需要數個月到半年的時間>

2.去除拉直脊椎的障礙:常見的外在問題跟內在問題
A.工作環境不良:多半是坐姿電腦桌椅問題

 土豆仁的一般建議:須注意坐姿工作桌面/螢幕與椅高配合,減少駝背或歪頭傾向。

1.螢幕高度約在眼睛平視稍低
2.桌椅高度配合,維持須挺胸坐正時,雙肘放桌面不聳肩
3.桌深須能讓手肘屈曲90度,平放小臂不內收(長期 內收則易圓肩駝背)
4.椅高須能讓大腿平行地面或膝蓋稍高,雙腳著地(過高/過低易折腰用力)
5.椅深須配合腰靠厚度跟大腿長度,過深過淺都會導致腰椎不穩


B.駝背者常見的肌肉問題
 1.緊繃/縮短點:脊椎深層肌群,胸肌,腹肌,肩頸肌群,後腦杓肌群,前頸肌群
 2.無力點:豎脊肌,頸屈肌,中背部肌群
 脊椎深層肌群,

能夠解決這兩個重點,消除駝背不是夢!

※中老年人常有骨刺,骨質疏鬆,壓迫性骨折,椎間盤退化等骨骼變形,這種就無法調整,只能從最後一點---促進肌肉平衡來減少症狀。

2019年6月7日 星期五

腰椎(下半)肌肉的活化 ---腰多裂肌運動


上個禮拜談到小腹 ---腹橫肌的活化
這個禮拜來講腹橫肌的對面(後面)鄰居---腰椎多裂肌的活化

什麼是多裂肌(multifidus)? 請參考本站之前的介紹:認識背肌(5): 深層排骨肉 多裂肌

同屬深層核心的腹橫肌與多裂肌,一前(+兩側)一後共同收縮,如同木桶的桶箍(台語羅馬字: tháng-khoo)的功能,可以圍成一圈,包覆腹腔,讓其中主要承重的腰椎穩定,製造腹內壓,讓腰椎骨跟眾多的腹背肌們(如同木桶板),不會各自移動而「散開」
就肌肉動作學來說,一般人的正常反射是:腹橫肌/多裂肌,任一肌肉收縮,都會牽動另一個共同收縮!兩組肌肉互為協同肌,可以保障腰椎核心的穩定安全。

但對受傷/長期失衡者來說,深層核心的失能/失衡,是很常見的!
腰椎/骨盆部位,經常發現晃不穩定,或在某一位置無法動作(如:只會歪左邊,右邊過不去;只會翹屁股,不會收小腹)

請參閱本站舊文:談「骨盆歪斜」


除了找出卡住的組織,做伸展運動之外,活化多裂肌通常是一個重要的動作
請參閱本站舊文:
分段運動:腰椎第四第五節
針對「腰椎旋轉肌」做主動伸展
因為許多椎間盤凸出/骨刺/腰椎滑脫/骨盆歪斜的人,都有不會動的多裂肌

叫醒它們,讓它們擔起它們應有的工作跟責任
對於腰椎健康,是很重要的!
肌肉多一份責任,腰椎少一分負擔)


分解步驟:

1.站姿背靠牆,雙腳離開牆角約一步,保持膝蓋微屈

2.用大枕頭/瑜伽磚/厚書本/運動滾筒/甚至奶粉罐,墊在上腰椎與牆壁間,留出下腰椎與骨盆/屁股離開牆面的動作空間

3.雙手交疊放在小腹位置,保持上半身不動,只做腰椎後伸(後凹)+屁股後頂動作,可發現手掌不動,小腹後收,之間有空間出現
※需用腰椎(多裂肌/豎脊肌)力量,不可動到上半身(胸肩)或雙腳後蹬力量,膝蓋不可打直

4.到底後放鬆回到原來位置(依個人腰椎柔軟度/骨盆位置/肉量多寡,屁股不一定會碰到牆面)

5.一開始憋氣較好動作,之後須逐步練到可自然呼吸,呼吸與動作互不影響,重複20-30下

6.再練習雙手平舉做指標,保持上半身不移動,只做腰椎後伸局部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