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新年賀喜


金雞年要來到~ 祝大家新春人旺財旺好運來!

土豆仁也邁向第二年了 :D

在速食文化充斥的現代社會裡
土豆仁提倡的概念是相對冷門的
雖然很重要 但鮮少人有興趣!

大仁哥之前的十年的醫療生涯裡
深深感覺人類的自我毀滅傾向 :-O
不禁無力
最後導致了離開醫療體系的決定

除了遺傳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 傳染病(細菌病毒) 跟癌症(致癌物)之外

多數的疾病都是個人自己製造出來的
各種退化老化問題
都跟年輕時不愛惜身體 過度操勞 缺乏保養有關
各種運動傷害
都是運動項目本身的風險 或是個人缺乏準備或鍛鍊
各種代謝疾病
都跟飲食生活作息很有關係

但患者往往只想著 不痛 舒服
沒有想著 是自己的問題

土豆仁體態平衡功房 的設立
就是要提醒大家 反求諸己


身體的不平衡
筋骨的過度使用
體態歪斜
都是很容易出現的問題
要先覺察到自己的問題 才有機會解決

(這是醫師不會幫你做的事 醫師只會亡羊補牢)

特別是當你專注於運動 工作 或娛樂
往往會忘記眼睛看不到的自我肉體 其實默默承受了很多 
許多職業運動選手 明明體格一流
就是這樣把自己的身體搞壞




土豆仁在新的一年 會繼續發揮知識的力量

幫助大家了解自己的筋骨問題
提供調整的方法與契機! 
希望大家一個傳一個 一個教一個
傳播土豆仁的理念
讓國民健康能夠更上層樓


感謝大家這一年的支持! 

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青筋畢露 --談頸椎失衡

(看看那脖子的青筋~[中國女星劉雨欣])

今天來談個不運動族群 或健身不均者 常見的問題 ---頸椎失衡

典型就是後頸很硬 肩膀很硬

經常有駝背 聳肩或圓肩 肩膀比別人寬厚
(上面這位健壯先生是駝背姿勢歪啦)
(不過有些人站挺還是這樣)
或是頭部前傾 或短脖子的樣子

 (裸體才看得到肩膀厚 >///<)

(金宇斌同學就是脖子直不起來 頭部前傾明顯)
















(王菲同學也是 就算沒駝背 脖子也始終直不起來 縮著脖子像是躲?)

大家可以嘗試頭部前傾(下巴往下掉)或聳肩或肩膀往前內縮(圓肩)
撐個十分鐘看看
十分鐘到 一放掉 保證酸酸~~
這也是多數人常見的的頸椎失衡
也是
肩頸痠痛 (頸因性)頭痛 的多數原因

這樣的姿勢會讓肩頸肌肉負擔加倍 如上圖低頭族
頭部越前移
頸椎的負擔 可以從5公斤增加到24公斤(的槓桿抗力)
足足有五倍之多!

這些力量都是由頸椎跟肩頸肌肉支撐
長期下來就導致肌肉適應性的僵硬
然後因為過度使用 循環不好
導致痠痛抗議或慢性發炎等現象
(手摸處為上斜方肌 是常見的酸痛部位)



(頸部側面的小肌肉們 失衡者幾乎都僵硬緊繃)
(只是差在前面或後面較緊)

最後來解答一個疑問
既然說是失衡 那脖子肩頸的肌肉都緊繃
相反的
是哪裡太鬆弛?

~~通常是軀幹(核心)或是腿部!

地基不穩 才會造成比薩斜塔

這也是我說不運動 或健身不均者
會常見頸椎失衡
因為他們的地基就軟了....
(通常練胸不練背的人 常有這問題)
醫學的專業名詞
有「上交叉症候群」
,「下交叉症候群」此等摸不著頭緒的東西
但其實都是描述
身體的失衡

常見肩膀(上斜方肌)緊繃 而
腰背部(下斜方肌)無力 
後腦(枕骨下肌群)緊繃  而前頸部無力
膏肓/中斜方肌(肩胛骨)緊繃 而胸肌無力
或是胸肌緊繃 而斜方肌無力

後腰(豎脊肌)緊繃 而腹肌無力
腰大肌(腰椎深處)緊繃 而臀大肌無力...

如果在失衡還沒定型的情況下
(尚未有頸椎骨性變形 肌肉纖維化等症狀)

我建議打籃球會是最好的運動

因為肩頸活動量相當大
軀幹四肢的肌力訓練也很足夠
這樣有好的地基 也有好的肩頸




姿勢不良的習慣
其實很多時候是(不)運動造成的
靜態生活
導致虛弱的肌肉一直沒有得到訓練
反而退化

當然
另外一部分
是不合的手機電腦桌椅床枕
(台灣人真的很不注重人體工學)

情緒(緊張/壓力)造成
(見前文 ---今天你聳肩了嗎?)











(看看這些姿勢... 不就是標準的失衡...)
 
心病就要心藥醫了...

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拿香蕉當棒槌

這樣的纖纖玉手
你能想像用它支撐全身幾十公斤的重量嗎?


但這卻是很多人在做的事情

當你做體操 街舞 瑜珈 各種地板運動
推推車 拉行李 背重物
都是用這纖纖玉手


在前文<<人類的天生弱點 ---手腕/腳踝>>提過

手腕跟腳踝本身沒有肌肉保護 容易受傷

但很多人不以為意

大仁哥之前常見 跳舞的 攀岩的 搬貨的 拿鍋鏟的...
把自己的手腕手指拉傷
然後問我: 為什麼手(腕/指)會痛?

   
因為你把香蕉當棒槌用啊...


大仁哥重複看了應該有幾十個案例了 
傷的部位不盡相同
有尺骨韌帶(小指基部>最常見) 腕骨/橈骨韌帶發炎拉傷 手腕骨骨折脫位
共同的問題就是: 不會好 


因為手每天都要用 無法休息
一直去動受傷的組織
就沒有生長的機會

如上所述
舞者要跳舞
送貨的要拉貨

騎單車要抓龍頭
體操瑜珈要撐地
帶小孩的要推推車
總鋪師要拿鍋鏟翻鍋...
...怎麼休息?

怎麼辦? 最好就是不要受傷...
現今醫學並沒有短期不用休息
就可以治癒手腕手指的方法
就算是很貴的震波 增生療法 至少也要休息兩三個禮拜
而且還常有
韌帶鬆弛 肌力退化

帶來容易復發痠痛的後遺症

土豆仁建議
平時要預防性鍛鍊腕力 預防勝於治療
目前都沒看到有人在提倡這個 :-(

鍛鍊腕力的運動有 ---
一陽指(誤)

 
舞劍(正)

中國拳腳有很多很多用拳用掌用指
用劍用大刀用長槍
都很需要腕力 (手腕弱點也是武術攻擊的重點部位)

也有些鍛鍊手腕的小道具
例如 鐵球 鐵棍 石鎖(像方形的石頭壺鈴)

所以我常會建議人練國術 :D

但國術也常見技巧力量不到位
去對打 打沙包 打樹 打牆壁
打到自己受傷的...
運動還是要循序漸進 學正確的方式啊...

像很多舞蹈的 瑜珈的 攀岩的 甚至騎沒調好的公路車
都要用到很多手腕
要壓 要撐 要折 要拉
如果知道會有問題
感覺手腕不對
卻沒有特別訓練手腕
沒建議使用護具
沒調整動作
這根本是把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


如果有教練帶
那是不注重學員狀況的老師該負責!
從學習就錯誤的
這神仙也難救啊~

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踝關節的失衡

「腳踝扭傷之後,就一直扭到腳,好多年都是這樣」
...這是土豆仁常被問的問題

這個現象往往都標誌著踝關節的不穩定(軟弱)
長久下來
會因為其他部位的代償
苦主經常會連帶有膝關節 髖關節 甚至腰椎的疾患

這個問題是多數醫師 運動教練 都不會處理的
一般常見的情況就是: 請穿護踝,但什麼時候可以不穿 不知道 ...


這是因為他們不知如何訓練起的關係

腳踝是很靈活的無段三向關節構造 (其實比較像是鬆鬆的鉸鍊關節)
但又有一定的強度
比類似的
手腕或肩關節還穩定
(畢竟他要支撐跑步跳躍的全身體重重力加速度啊)


這個強度主要來自於腳踝周邊肌肉的共同收縮
而不是骨頭或韌帶
因為腳踝的韌帶都相當小條


這些肌肉(都連接到小腿)包括
前方:  脛前肌 腳趾伸肌

後+內: 腓腸肌 比目魚肌 脛後肌 腳趾屈肌 蹠肌 (這些構成很多女性痛恨的小腿蘿蔔肌)
外側:  腓骨長肌 腓骨短肌

但是一般腳踝扭傷 九成九都不是肌肉拉傷!
而是韌帶拉傷!

(from https://www.pogophysio.com.au/blog/lateral-ankle-ligament-sprains-part-1/)

踝關節外側的韌帶又較弱(如上圖)最容易扭傷的是ATFL(前距腓韌帶 在腳踝前外側凹處)
幾乎都是腳板內折動作造成
這韌帶 多數人只有一到兩公分長 不到一公分寬!
當然 有些嚴重扭傷者
多半有兩三條甚至更多的韌帶扭傷! 甚至腳踝骨折

相對於肌肉的大體積
腳踝的肌肉拉傷相對少見 

(from http://stretchcoach.com/articles/ankle-injuries-part-1/) 

相對比較常見的是阿基里斯腱(腳跟肌腱) 或腳踝外側腓骨長肌拉傷
近來可能因為長跑流行
腳踝內側 脛後肌的拉傷也越來越常見

腳踝穩定度的訓練 也就圍繞在這些肌肉上
(注意 不是韌帶! 韌帶無法自主收縮 只能被動受壓 受傷後也難以100%恢復)

據土豆仁觀察
多數踝關節失衡者 都有
腳踝兩側: 腓骨長肌無力 脛後肌無力

腳踝後側: 腓腸肌緊繃
腳踝前側: 脛前肌無力 ATFL萎縮 沾黏
多是這樣類似的問題
(當然有部分例外) 


苦主通常會抱怨: 腳踝很容易翻... 不知道為什麼...

這樣的現象
可能是因為苦主長期下意識避開痛處的關係 ....

腳踝前側的肌肉減少出力 身體重心向後
以避開壓迫拉扯虛弱的韌帶

但也產生歪斜的腳踝動作
更容易產生扭傷


(就像穿了隱形的高跟鞋  不過一般走路OK的)

這樣會造成惡性循環: 無力的肌肉更無力 緊繃的小腿更緊繃


就像是暑假作業拖到最後一天才寫一樣


一旦有橫向外力(意外)
就容易支撐不住
拉傷腳踝


簡易的踝關節穩定度訓練
一般包括各種跳躍 急停 交叉步等動作 給踝關節施加重力加速度


一般的運動
通常籃球 羽球 足球最強調這方面的基本功 (也是最容易腳踝受傷的運動)

但實際上通常還需要尋找個別無力的肌肉
放鬆緊繃的小腿蘿蔔
加做各肌肉針對性的訓練

最後

高跟鞋是加強腳踝失衡的鞋種
也會增加足底筋膜炎 小腿蘿蔔 腰部疼痛的風險
土豆仁強烈建議
請勿作為日常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