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22年1月28日 星期五

[每週連載] 肩頸轉頭放鬆運動

落枕也可以「轉頭」DIY放鬆

  落枕大多數的原因是肩頸肌肉拉傷,或肌筋膜炎造成。急性期(一天內)可考慮冰敷,之後處理則以熱敷與放鬆為主,來土豆仁的重點則擺在:尋找目標肌肉,設計動作,或檢查是否有頸椎影響。今天就來教一個簡單自己在家做的自我放鬆運動:

※落枕不建議硬轉對抗痛點,以免二次拉傷。

順勢而為是基本原則

步驟:

1.坐在有靠背的穩固椅子(不建議帶輪子的)或適當高度欄杆,可提供後傾支撐

2.雙手交握放頭頂,雙手臂肩膀放鬆,以**卸掉肩膀重量

3.***整個軀幹後仰(非只有頸椎後仰)靠椅背,以**卸掉背部肌肉張力

4.轉頭連軀幹手臂一起,向「不痛的」那一側,角度受限無妨,連續動作,到底即返回中間,反覆約10~20下

5.放手休息,依據肌肉鬆弛的程度,可接續調整後仰角度/旋轉角度,再做一輪,漸漸自我放鬆!


2022年1月21日 星期五

[每週連載] 肩膀前半肌群活化

  肩頸後方酸痛是常見的部位,相對前方縮短是常見的隱形殺手(間接病因)。今天的小運動就是活化你很少運動的上胸大肌 三角肌 鎖骨下肌 喙肱肌 斜角肌等肌肉。

步驟:

1.屈肘雙手反曲搭著肩峰放鬆,注意勿聳肩

(影片後半示範錯誤的聳肩操作,會導致效果打折+肩頸緊繃)

2. 雙手肘向內夾緊,再繞圈往外往上往下成一循環

3. 反覆10~20下,若有不順則減少內夾與上舉角度,手肘改成偏下方繞小圈,勿勉強操作而導致關節發炎。

※不順角度需個別針對處理,因各個肌肉關節的方法都不一樣

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每週連載] 骨盆歪斜運動: 橋式搖屁股(轉骨盆)

骨盆歪斜運動:橋式搖屁股

  骨盆歪斜是土豆仁常見的問題,原因各種各樣。就算消除了原因,很多人歪著站坐的壞習慣還是改不掉。除了站姿轉骨盆(如夏威夷舞)

坐姿轉骨盆(固定上半身,扭腰讓左右臀輪流坐)



  土豆仁會先教的其實是「仰臥轉骨盆」,從腰/臀下墊軟墊,屈膝到直腿,學習左右上下轉動骨盆,其實是扭腰椎+轉髖關節的合併動作。

  今日的精選動作則是橋式抬屁股+左右搖動。由於屁股 #懸空,沒有站姿/坐姿/或仰躺的負重,這個角度可以做到最細緻最精確的動作,避免上半身或下肢的代償。

  步驟:

1.仰躺,雙手放鬆,雙腳雙膝併攏,或分開與肩同寬但膝蓋夾球/枕頭,以固定下肢以免變成"轉腿"。

2.背肌出力抬起屁股,注意高度稍低,不須像標準橋式一樣抬到成軀幹一直線甚至變成拱形,這樣骨盆活動才有餘裕。

(勿到此高度)

3.左右轉動骨盆,可從左右畫一字,U字,八字,漸漸學習進階控制。注意影片上衣皺摺產生處,動作須限制在腰椎以下,避免用肩膀或胸椎出力,變成整個人左右晃。

4.反覆約10~20下,注意左右角度行程平衡,骨盆兩側高度平衡。學習兩側平均活動,更有助於抓到骨盆正中的感覺與自我控制能力。

2022年1月12日 星期三

土豆師大仁哥的理念

  上个禮拜被問到要怎麼跟別人介紹「土豆仁在做什麼?」讓大仁哥思考了一下。的確黃老師講求「新式肌骨平衡」的觀念,是世界上多數人腦袋裡沒有的,有必要專文解釋一下:

1. 治病不治健康,重點放錯地方

  大家有發現(疫情前)醫院總是生意很好,但大部份的生意都是「固定那一群患者」在反覆進出而已嗎?而且有些人的問題還越醫越多,這是怎麼回事?

  這個現象的基礎就在於:醫師是治「病」但「不管病因」。網路上有非常多醫療資訊,都有一樣的問題:解釋這個疾病的解剖生理病理,講了很多最後重點都擺在藥品、針劑、手術或運動,而不是教你怎麼預防!西醫有預防醫學,中醫有養生之道,但講白一點:那些都不如現成的生意重要。

  大仁哥之前在物理治療所,做到後面就有這個感覺:為什麼我就讓這些疾病一直來找我,讓患者一直在生病?明明我學過很多運動醫學的知識,但結果手上做的都是消炎止痛放鬆,這些人人都可以做的動作而已?

  於是土豆仁粉絲頁分享的幾乎都是運動的好處,與潛在傷害預防,重點不在於「治病。」

2. 找出「為什麼」的根源 是土豆仁課程目標

  先舉个反例:物理治療界常見的「骨盆前傾」問題。一般院所的講法就是肌肉失衡,核心虛弱,做運動就可以改善。至於為什麼會肌肉失衡,核心虛弱?他們並不在意!因為這樣才可以一直看下去...

  臨床上一般人並不知道有骨盆(過度)前傾這個問題,多半是腰酸背痛才來求助,才發現背後失衡。大仁哥之前的物理治療,通常就如上所述結案。

  但土豆仁的邏輯卻是:事出必有因,從你以前不會酸痛,到現在會酸痛,這中間肯定發生了什麼事?我們要把它找出來!土豆仁的課程流程,就是像這樣:檢測,調整,觀察,推理,期待能找出根源的病因。而那個病因多半是學員自己以為是正常,以為是沒問題的姿勢或動作習慣 ---土豆仁整體歸納命名為:失衡

  土豆仁最常見的錯誤習慣是「過度使用」(過勞/勞損),其實很多人沒有「肉身是有極限」个觀念。當你操過頭,身體修復不了,怎麼能不受傷?許多上班族坐太久,運動員練過頭,勞工硬加班 ...每天都可以看到。

  另外常見的則是:受傷後的代償機制(自我欺騙)。許多人或選手認為小傷不要緊,尤其越年輕肌肉多,週邊組織能力越好,可以調到用其他地方出力不痛,但長此以往會衍生出越來越多的異常動作與他處失衡,最終導致自己不知道為什麼的異處酸痛。

3. 平衡遠比你想的重要

  地基不平衡,大樓就會傾斜倒下,是很簡單的道理。醫師通常卻會跟你說:沒關係,多休息(不動不痛的概念)!而這其實是土豆仁每天課程主要在看的問題。重心的一邊被過度壓迫,輕浮的另一邊被拉扯或肌力衰弱,長期這樣都會出問題,但不知道為什麼很多醫師都否認。

  找出根源,去除病因,調整平衡後,再去運動強化,是土豆仁檢測與課程的基本順序。土豆師希望學員在課程後最大的收穫是:更認識自己身體(的問題),學習到如何趨吉避凶,正確使用的方法。而不是 按一按「今天回家不痛就好」(然後下次又再來!)





2022年1月11日 星期二

[關節的危險角度] 9.1 腳踝內收/內八/內翻

  人體的構造有先天弱點:大腿/小腿/腳掌等部位,下肢外側的肌肉都比內側薄,也就表示外側力量相對較弱,約70%的扭傷都是同一部位:外踝骨前凹處的”ATFL”韌帶(腳踝外側肉最薄的地方)。

  外側肌肉掌管的動作包括:膝蓋伸直+(從內八往)外轉、腳踝外轉/外展、腳掌外翻。因此當小腿/腳掌 #往內撇的時候,就是跤尾(kha-bué)相對最出不到力的角度(往外無力),也是最容易扭傷拉傷的角度 。

  下圖請NBA著名的玻璃腳踝Curry示範:左右快速變向扭到腳的三部曲 ---一般人跑走時多偏外八,只有離地時才偏內八內翻(腳踝放鬆,角度因人而異),要落地前才從內八往外八旋轉,最後讓腳掌平踩地面。

要是從內往外變向跟Curry一樣快(或是踩到別人的腳),你就有可能膝蓋往外踩,但小腿腳掌還在內翻 ---一折下去,此瞬間只有1/10秒,幾乎是救不回來的!這樣除了韌帶扭傷,嚴重者可能導致腳踝脫臼或腓骨斷裂。

  應對這個無法改變的弱點,有幾種方式:

1. 鍛鍊腳踝穩定度:「內八時」的 #外側肌力 與 #關節控制力,可用軟墊,不平地面,懸吊系統等方式做踩單腳的(才會用到單外側)靜態/動態訓練。

2. 鍛鍊腳踝/下肢反應速度:高速變向訓練,讓神經末端的跤蹄提前反應,跟得上你的速度。

3.鍛鍊髖關節穩定度:下肢 #外側比內側肉多的部位,只有臀肌!把髖關節肌力與反應速度練起來,則可多分擔下肢出力,減少膝踝關節的風險。

4.腳踝護具:外側鞋底/腳踝加強側向保護的籃球鞋/運動貼紮。

5.主動的避免內八內翻動作:速度較慢的運動如:慢跑/健行/登山,需時時注意腳踝角度,以免自己製造受傷危機!內撇只適用於地面穩固/重心穩定時

2022年1月7日 星期五

[每週連載] 肩關節背側活化運動

舉手過肩,是非常容易產生肩關節或旋轉肌問題的角度,除了關節柔軟度之外,訓練肌肉能共同收縮,以維持關節在各角度的穩定不偏移,是很重要的。

  今天就來做大部分人較弱的肩關節背側的活化訓練,練到的肌群即下圖右下的「深背臂線」與「淺背臂線」肌群。

今天的動作類似重訓的「推雪橇」,是從簡化的「下犬式」變化而來,不做肩背伸展,而改用肩關節前推後拉,以下肢抵地為阻力,以訓練肩關節負重的穩定度。

(標準的瑜伽下犬式動作)

(重訓推雪橇動作:訓練下肢與背肌爆發力)

步驟:

1.站姿,彎腰雙手扶椅面或矮牆,高度需介於髖與膝之間。雙腳距離以肩膀足夠向前伸展為準,勿過近導致拱背,或過遠導致身體無法拉回前方。

2.視線看下方,保持脊椎平順弧度勿拱背,雙膝伸直抵地(腳踝柔軟不足者可稍墊腳),將體重往前壓在手臂。

3.手臂伸直往前,相對軀幹屁股往後推,注意保持下肢張力不放。行程以到下肢垂直地面為準,柔軟度不足者則不拱背為準。

※影片後段示範錯誤姿勢:屈膝/拱背,會導致下肢抵抗力消失,而沒有練到肩關節。

4.肩膀放鬆身體往前回到2.,反覆約10~20下。 需注意雙肩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