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19年8月29日 星期四

[每週連載] 青蛙腿拉筋法


趴姿,上半身用最放鬆舒服的姿勢即可
雙腳掌相對,膝蓋往外分開,雙腿成菱形,儘量放鬆肌肉讓屁股往下貼地,持續30秒以上再起來休息。注意緊繃下不去的地方,用意念儘量放鬆該處,儘量讓兩邊平衡拉筋。

這是土豆仁常見的拉筋動作
還有很多變形作法,可以增加訓練腰/臀/背部肌群,增加骨盆腰/薦/髂關節穩定度。

很像瑜伽動作:仰臥束角式的趴姿版本

這動作有助於固定髖關節,打開髖關節前側-大腿內側肌群
進而伸展腰薦椎(尻川頭)小肌群,

注意此動作是「放鬆」才下得去!越用力,反而屁股會越浮起。
很多人不知道什麼叫做放鬆,也是一大問題。

工作/運動的訓練盲點



土豆仁常看到的情況:工作/運動時,持續覺得某個點怪怪,甚至酸痛,但工作還是可以做,訓練還是能繼續,就繼續練~不舒服就貼个膏藥。

這樣的得過且過,不求甚解下去,往往就是帶來整體的失衡。
只是某個小地方有問題,其實多數人可以用"代償"的方式cover過去,不會造成傷痛。
人體的容錯率其實不低,隔壁的肌肉骨骼很多,很有力,可以幫忙有問題的小鄰居。
但敏感一點的人~其實可以發現不對。

下面歪右沒關係,上面歪左就好,可以讓你直直的行動。
但隨著時間增加,工作疲勞,或是再來另外一個傷害,就會越來越歪而爆發問題。

這就是土豆仁都建議學員有不舒服就要來看的原因。
---早期發現,治病於未發

這類小問題,往往在工作越疲勞,訓練越精實,運動量越大的人,越容易爆發問題!
---多作多錯,少做少錯。不動就不錯的原理。

但人若是完全不動的靜態生活,容易有更多內科問題,導致壽命減短。
(三高,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
所以還是要運動!

這個怪怪的點,就是土豆仁著力的地方,也是自我覺察的重點。
一開始學員都不知道那是什麼?無力?緊緊?酸酸?卡卡?高高?分開?
但經過土豆仁的訓練之後,都能更明確指出自己身體的問題,也更能提早調整。

這是醫師不會看的點(醫師只會看「病」...常常醫院跑不完)
也是很多教練不會看的點(教練只會看「動作」...做不到教練也想沒法度改善)
但這是土豆仁會找的點~~~全身檢測,整體比較

黃老師在業界多年(從畢業到現在第十四年了),對很多問題都比一般人敏感
雖然跟大師們比起來力有不及,但比一般大眾看得仔細得多。
希望能貢獻這些經驗跟專業,幫大家找到自己的問題,提早預防/改善運動的盲點!

舉例:土豆仁發現很多肩痛,其實是從脊椎/骨盆的歪斜而來!
但醫師通常只會針對患部消炎(吃藥打針)/復健儀器/運動。

上圖表示肩關節的「肱骨-肩胛韻律」,是物理治療師重視的肩膀失衡問題
(注意:醫師跟教練們並不重視這個)
但醫院看到最後,還是常常不知問題根源何來?
原因不除,疾病就會再來。


土豆仁對於不明的疼痛不順,都會全身檢測,往往可以發現相對部位的歪斜失衡
例如右肩前側痛>經常頸椎/腰椎有歪斜(往左,也可能從下肢歪斜來),或是左肩後側-左胸椎部位有問題。
但相對部位的問題往往無感不會痛。
這就是所謂的 ---
"加害者躲在暗處無聲,受害者才會出來大叫()!"

而醫師們常只處理受害者 Orz

這就是醫療,與土豆仁活化課程的差別。
土豆仁並不處理「疾病」本身。

*有少數的朋友來預約會執著於疾病止痛,脊椎側彎角度,請這些朋友們要搞清楚土豆仁的業務,不要當成醫療院所了喔!


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

[每週連載] 簡單的DIY拉腰法

上背無力<>腰椎肌肉過度使用緊繃<>臀肌無力

是常見的失衡模式(常跟久坐彎腰有關)
除了訓練上背肌群跟髖部肌群之外,就是伸展放鬆腰椎
今天教的動作,適用於一般保養
久坐/久站/彎腰工作...等腰肌疲勞酸痛,都可以試看看喔

部份椎間盤突出或腰肌拉傷者施做可能不適,請勿勉強

步驟:
1.直臂手撐椅邊或桌邊,成高跪姿
 或屈膝站姿(桌面較高的話)
2.小腹頂椅邊,放鬆腹背肌,勿縮小腹或用力挺腰
3.肩胛用力將軀幹直向上撐起,膝蓋離地
 注意腳不出力,可用腳背著地避免出力
4.往上拉到底後,保持放鬆呼吸,體會腰椎伸展感受
5.持續到痠感不再增加時,再放下休息



2019年8月16日 星期五

腹肌與腰椎運動

腰部(上半核心)是土豆仁看到的常見問題根源。

參考:腹肌有三層

以下這個動作可以訓練你的腹部肌群,也可以檢測腰椎的柔軟度/力量平衡
是土豆仁常用的檢測動作

1.仰躺,雙手固定上半身,腰椎下墊枕頭或滾筒成後凹弧度,放鬆腰臀,讓屁股著地,雙膝屈曲,雙腳踩床面。
(膝蓋越直,訓練強度越大;枕頭不要太大太高導致屁股無法著地)
2.保持下肢角度,縮腹弓腰,讓骨盆屁股離地,注意用腹肌/腰椎而非下肢/髖關節出力。

3.緩慢抬高雙腳到底後,緩慢放下,注意保持正常呼吸,平順上下,觀察是否兩側平衡。

4.如直上直下平順,可再做腳抬高離地後,左右旋轉骨盆(腰椎)到底,再緩慢收回中間。

5.卡住受限/酸痛/抖動不穩/無力處,即表示弱點,需要檢測問題所在並加強之。

※腰椎墊枕頭可以增加腹肌出力,減少腰大肌(髖部)出力,跟沒墊枕頭的情況比較,可以較準確的判斷腰椎問題

2019年8月8日 星期四

[健康小保養] 媽媽手肌腱的強化運動


媽媽手是土豆仁常見的問題
拇指過度使用張開)有絕對的關係

如以下典型的抱嬰兒動作:
為了要夾住嬰兒,拇指在抓抱的同時,同時又要維持打開的角度以夾住嬰兒
(特別是還很軟的頸部)

就會動到拇指背部~手腕的肌腱,而這肌腱平時是很少出力的!
所以缺乏鍛鍊,都太弱,無法支撐抱嬰兒的需要。
而抱哄小孩的工作,通常要持續到一兩歲後。這樣持續無法休息的勞動,就造成肌腱/腱鞘發炎,出力疼痛,嚴重者會有增生/沾粘/紅腫/甚至手腕關節蜷縮/肌肉萎縮/風吹過就痛!

土豆仁看過更嚴重的,影響整隻手臂-頸椎的臂神經,導致整隻手臂無力萎縮!

黃老師一般的建議是:從孕期就要預先開始鍛鍊指力與腰力(抱小孩需要)
網路上有很多健身視頻,在此就不介紹

第二是攜抱嬰兒時,儘量減少拇指的使用
用牆壁/躺椅/床枕頭擺位,做後仰坐姿/站姿,讓孩子的重量靠在胸上,可減少手的出力,穩定的姿勢,也可減少拇指的夾持需要。
請別人幫忙做喘息服務幫忙帶小孩也是一個方法

另外在某些手部工作,也會有媽媽手的情況,如拿手機/PDA/條碼機/拿畫筆/雕刻....原理是一樣的

最後,土豆仁教大家一個針對拇指伸肌肌腱的運動:
※正在痛的人不要做

1.拇指小關節做屈伸,體會拇指伸直的出力感
2.另四支手指將屈曲的拇指輕握
3.拇指稍用力伸直,與另外四指相對出力,像要頂出的感覺,但不可打開
4.保持拇指與另四指相對用力的狀態下,做手腕的往下+往小指側旋轉,再轉回原位的動作,反覆約10~15下,讓拇指背側-手腕有痠感即可。

一般人缺乏鍛鍊者,經常拇指背側這部位是「沒肉」的,肌腱細,無力,缺乏彈性
經由此訓練,可以增加肌腱的負載,逐步增加肌腱的承受力。

這運動也推薦給各種手部勞動者,作為保養之用~
可促進手指伸肌與屈肌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