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19年7月25日 星期四

[健康小技巧] 放鬆你的背

軀幹部位的失衡,是土豆仁遇到的大宗問題
學員常常有不明原因的酸痛
在排除內臟轉移痛問題之後
一般都需要整體調整
但在調整好之前
常有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也不行的不舒服問題

這時候黃老師常會教學員做這個動作:

用枕頭或棉被墊高至上臂或大腿的長度,讓上臂跟大腿自然下垂時,趴在枕頭上的身體

可以完全不用出力,放鬆將重量放在枕頭上

頭與四肢完全不出力,下垂放在床面上,整個人放鬆成"蝸牛狀"~貼在床面

當完全放鬆時,可以感受到軀幹的伸展...哪邊緊?哪邊鬆?

儘量放鬆,讓軀幹跟四肢有「下沉感」
一般會隨著時間,軀幹更放鬆時,會越來越往下壓

持續3~5分鐘,甚至10分鐘再起來,如此來做放鬆,可以讓你平時的身體更輕鬆,也可以藉此找出局部緊繃失衡處(歪一邊下不去,或發現局部酸處)

若趴姿不舒服者,改仰躺大字形亦可。
仰躺時,須調整枕頭高度,以不造成頸椎/腰椎不適為原則。
仰躺較會壓迫背肌與脊椎,一般土豆仁放在第二順位練習,但某些椎間盤凸出者,較適合仰躺

※土豆仁總是會遇到一部分朋友,生活壓力很大,整個人神經緊繃,肌肉緊繃,筋膜緊繃
 休息也不知道什麼叫做放鬆,整個腦袋玲瓏轉~
在此提醒:心理影響生理,很多問題,其實源頭在於,而不是筋骨!

知易行難

土豆仁的客人普遍有個現象(大約八成都這樣):

就是對自己的問題很有興趣,很想要了解,想要解決,但不做運動!
(不回來追蹤,或是回來一切如舊,還說不想做運動 :-p )

土豆仁的認知基礎就是:身體的不平衡從生活習慣 工作模式 運動失衡 舊傷未癒而來

這些問題都不是"知道"就會消失的

黃老師不可能跟著客人屁股後面,去看他整天的生活動作
所以有些問題只能推測,而無法真的當場去除

所以一般土豆仁除了生活習慣改善的建議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居家運動
(為了平衡可能的無法解決的日常失衡因素)

黃老師給的運動計畫都是:每天一回,細水長流

通常給的運動項目,半小時可解決,也不吃力。但這樣還是有八成的人做不到。

土豆仁恐怕需要健身房的模式才能讓客人規律做運動:

舒服場地,預繳會費,限制時數,洗澡服務....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健康小技巧] 撨(橋)手指的安全技巧


手指掌面韌帶

大家好 今天來教一個實用的小技巧:手指吃蘿蔔乾(thu̍t-tio̍h)時的自我處理

*手指酸痛/用力不適時也可用

1.冰敷+抬高(比心臟高)減少腫脹,有利之後恢復,一般須反覆(每次10~15分鐘,退冰後再繼續)約一到三天,到開始消腫,或不再更腫為止。
※如果沒有腫,可略過此步驟

2.自我關節鬆動:如以下影片(以大姆指掌指關節為例),好手用手指抓住受傷關節的遠端指骨,患手近端用力固定近端指骨,用好手輕輕轉動遠端指骨,尋找「舒服的方向」,勿大力拉扯或擠壓。需要各方向嘗試,調整輕拉/轉動力道,去感受,哪個方向的調整會讓關節較舒服。(遠端:遠離自己的;近端:較接近自己的)

3.讓患手自己輕輕彎曲/伸直關節,看活動角度是否順暢/增加,再來調整鬆動方向。一般最常見是骨節往手背側與小指側位移,導致無法伸直/彎曲。注意:鬆動方向須隨著骨節位置變化而調整,不是固定的!

關節鬆動通常需要以關節為軸心做順時針/逆時針+往上/下的3D調整,而非簡單的上/下/左/右。因為韌帶或外力,(如附圖)通常不是長成垂直的。

手指背面韌帶與側面圖
(from https://healthlifemedia.com/healthy/zh/%E6%89%8B%E6%8C%87%E8%A7%A3%E5%89%96%E4%BA%86%E8%A7%A3%E8%82%8C%E8%82%89%E9%81%8B%E5%8B%95%E9%97%9C%E7%AF%80%E5%92%8C%E7%A5%9E%E7%B6%93/)

一般吃蘿蔔乾之後的手指卡住疼痛,除了韌帶拉傷的痛楚讓他不敢動之外,就是關節跑掉:半脫位/脫臼的問題。

※若無法改善,持續腫脹疼痛,須懷疑骨折,請掛骨科

(from https://orthoinfo.aaos.org/en/diseases--conditions/hand-fractures)
人體的關節是一個嚴絲合縫,精巧鑲嵌的結構,兩端軟骨/韌帶,都有他一凹一凸,相對的固定的位置,讓它們可以順暢的相互滑動。

當兩端骨頭被過度拉扯/撞擊導致關節脫臼/半脫位,就會造成韌帶拉傷,關節挫傷甚至破裂,導致組織液經破洞傷處流出腫脹發炎。

儘早讓關節回到他原本的位置,是減少後續傷害的基礎之一。因為歪得越久,破裂拉傷回不去,就會越腫,後續導致癒合不良,甚至疤痕組織增生/肌肉韌帶萎縮(土豆仁常看到的舊傷現象,通常難處理)。



★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大力拉扯!很多人遇到疼痛的反射就是:殘殘大力給他揉下去...這不是蚊子咬!
若有急性傷害,往往會因此出血移位更嚴重

傳統推拿則習慣夾拉手指/甩手,這是一種骨節復位/疏通經絡的手法。但跟上面講的一樣,不知內部傷害的情況下,大力拉,會更嚴重!

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臀大肌的活化運動

臀大肌(gluteus maximus)是臀部最表層,而且最大的肌肉,也是一般審美追求的翹臀來源

除了美觀之外
臀肌也是核心肌群重要的組成成份,對維持脊椎/骨盆/髖骨/膝蓋下肢穩定(不要過度晃動,提供上下肢活動的地基),非常重要
但問題是:一般放鬆站姿與坐姿時,臀大肌幾乎是不出力的!
在靜態生活的現代人身上,也就可見因長期不使用,導致的臀肌失能現象

在外觀上,就是鬆垮下垂(脂肪多者,甚至外溢)的屁股肉
(商業上有塑身衣褲常強調提臀,但脫掉還是打回原形。肌肉不會因為束縛而堅挺,只會因為束縛而萎縮!)

在運動功能上,則是容易有腰椎/膝蓋,甚至肩頸的酸痛問題。
因為力量轉移的緣故,臀肌無力者,髖關節與骨盆會較不穩定,位於上下鄰居的腰椎跟膝蓋,則會出多餘的力,代償臀肌的功能,長期壓力下,會導致酸痛,甚至骨刺的發生。

這樣知道臀肌有多麼重要了吧...上次講過臀中肌/深層肌群的訓練:雙蚌殼式

今天來活化臀大肌的部份:

一般常見練深蹲屁股都不會用力(全無痠感),會導致膝蓋過度出力而爆掉!
一部份是教練教導動作順序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臀大肌失能(不會用力不能用力)的問題。

A.不會用力的部份,可以做以下的動作訓練:
1. 後倚站姿,腳與桌腳保持約一步距離(視個人力量調整),膝蓋與軀幹保持打直不彎曲,只動屁股/髖關節
2.屁股用力(同時腹部核心會用力),做出髖關節後伸(大腿向後擺動←→軀幹向後挺),將屁股/軀幹離開桌面
 注意不要用上半身往前出力製造慣性,腰椎不可彎曲
(影片第一下示範正確作法,後半段示範錯誤越來越多的作法:上半身代償[比較沒力啦]

* * * *

B.不能用力的部份,可作以下的動作訓練:
1.保持上半身直立不動,膝蓋保持打直,屁股用力往後抬起下肢
 注意腰椎不可後伸內凹出力
2.一般人柔軟度不好者,髖伸約20度而已,角度超過就會出到腰椎動作。
 腰椎容易代償出力者,建議面對牆壁保持腹部貼牆不離開,練習只做下肢動作。
(影片前半段示範正確作法,後半段示範錯誤作法:角度過大,腰椎動作,肚子離開)

祝各位朋友們都有健康的屁股~

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落枕的轉頭法(促進頸椎左右平衡)


比賽當天起床時落枕,應該是最恐怖的突發事件 :-p

但落枕其實是有跡可循的,大家可以著手預防
多半有以下幾種因素:

1. 長期姿勢不良,肩頸失衡:常見反覆發生的落枕
2. 他處受傷,導致暫時性失衡:常見脊椎/下肢問題造成
3. 枕頭塌陷變形:常見因此反覆發生的落枕
4. 疲勞壓力:睡眠品質不良,影響睡姿歪斜,這在賽前或工作壓力大者常見,另外是酒醉/全身麻醉開刀者也常見。

落枕多半痛在肩頸交界處,多半是上斜方肌/提肩胛肌拉傷/筋膜炎/痙攣,或是頸椎小面關節卡住,嚴重者會延伸到後腦杓(枕骨後肌群),後頸肌群/上背部(膏肓)菱形肌群,或肩胛骨肩旋轉肌群。

多半都是單側(睡眠時一夜壓迫或拉扯)造成,如有抽痛現象,建議當天可冰敷10~15分鐘/次,休息回溫後如仍有症狀可再冰。
如無抽痛現象,則可熱敷+適量按摩鬆弛肌肉,醫師多半會開消炎止痛藥與肌肉鬆弛劑等藥物。

落枕主要的麻煩是:轉頭疼痛,頭會持續卡在一邊,讓你更不舒服,失衡牽扯更多肌肉緊繃酸痛,更可能影響到全身運動表現

今天教個簡單動作來幫大家儘早導正脖子姿勢。
通常適用於單純上斜方肌/提肩胛肌疼痛者
如果轉向右會卡住受限,痛右肩頸(一般向左也會一樣痛右,但較轉得過去)

則找出疼痛區域:

1.用左手掌指包住疼痛區(可用右手輔助抬左手肘),抓住肌肉,將整塊肌肉往前下方拉扯
*注意須確實整體包住拉動疼痛區

2.拉到底後,將頭往右轉
可以發現轉動的角度可以較大(因問題肌肉被隔離拉鬆)

3.在持續固定肌肉的狀態下,反覆轉頭<>轉回正,可逐漸增加旋轉角度,增加頸椎姿勢的平衡。

這簡單小運動對一般無症狀但發現轉頭受限者,也可作為自我保健之用

※如果沒有持續改善,還是建議就醫治療喔!
(台灣攝影師 --草 沒味作品,很像肌筋膜疼痛轉移點啊!https://www.ignant.com/2015/06/17/taiwan-based-photographer-creates-beautiful-female-portraits/)


2019年7月3日 星期三

淺談「好姿勢」或「不良姿勢」

(from https://moveu.com/blog/5-benefits-good-posture/ 有很多不良姿勢對照喔)

物理治療師在學"肌動學"/"生物力學"時,都會提到姿勢問題
有所謂的"ideal posture", "normal alignment."(理想姿勢,正常排列)

在多年經驗後,大仁哥比較傾向改個說法,改稱之為"平衡的姿勢", "受力最平均的姿勢."....而不是好/不好/正常/不正常.(因為其實每天我們都會有不正常/不好的時候

物理治療在談脊椎或足底問題時,經常講到"full contact", "pressure release"(全接觸,釋壓)
這對姿勢問題,甚至動態動作應該也要一樣的邏輯.

重量不過度集中於某些點,不讓局部組織過度拉扯,才不容易受傷,這是我們要追求的重點。

所以一般所說的好姿勢,其實是「費力」的!因為要讓肌肉一起來平均負擔重量,而不是癱軟把壓力都拿來折骨關節.(如上圖左)長期下來會導致組織失衡,變形發炎等病變,一開始的症狀都是局部組織負擔過度發出抗議的酸痛,晚期則是駝背骨刺等骨骼變形。許多人會把酸痛用藥物壓下去,那其實是短多長空的行為。
那是身體在提醒主人---不要再虐待我。。要改了!

這樣的姿勢費力,多數人都覺得奇怪不舒服,但能堅持下去的人,往往可以解決很多困擾很久的酸痛問題.(因為骨關節被長期凹折+週邊肌肉無力=變形更難以做到理想姿勢)

當然,人每天都動來動去,不可能都同一個姿勢,要求整天一個姿勢不動也是不健康的。(靜態生活會導致很多慢性病)
重點要擺在久站久坐久走等固定工作/娛樂(滑手機 看電視)時,需要時時提醒自己,歪斜時馬上導正。
另外就是 多動比不動好,可以減少不良姿勢(即使有,但不要讓它)持續定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