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講一個常有問題,但不容易發現的地方:屁屁深層失衡
上圖表示屁股的肌肉分層圖
尻川(kha-chhng)其實有三層肉!
左屁圖為表層:臀大肌Glu.Max.與中層:臀中肌Glu.Med.右屁圖為深層:臀小肌Glu.Min.以及深層外轉髖肌群:梨狀肌Piri. 上/下孑孓肌Sup./Inf. Geme. 閉孔內/外肌Obtu.Int/Ext.(外肌沒畫出來) 股方肌Qua.Femo.
這麼多肌肉,在物理治療界最有名的,就是中層偏側面的臀中肌跟深層中央的梨狀肌
臀中肌是單腳支撐動作(跑步,踢球,重訓下肢平衡,側棒式...)的重要肌肉
是常見的核心/下肢失衡的出問題點(常見無力或緊繃/被抑制,不一定是元兇)
梨狀肌(據說本人長得像西洋梨)跟其他深層肌群,則是穩定髖關節的重要肌肉
腰椎/背肌/髖關節失衡時,也經常可見梨狀肌問題(也經常是受害者而非元兇)
梨狀肌(跟其他深層肌群)最大的問題
是肌肉發炎或緊繃時,會壓迫走在隔壁的鄰居----坐骨神經(即上圖的Sciatic. N.)
可能造成(非腰椎原因的)坐骨神經痛
`※一般醫療多不會區分梨狀肌跟其他深層肌肉(因為很接近又很小,功能也接近),
但其實土豆仁這兒經常可見孑孓肌或閉孔內肌問題(位置明顯比梨狀肌更深)
屁股這區一般常見的運動有:臀大肌訓練/活化/伸展,臀中肌訓練/活化/伸展,梨狀肌伸展
....以上今天都不會講 :-p ,因為太常見了,請大家自行google即可
(但這些運動在土豆仁其實有因人而異,多種變化的訓練方式)
今天要講的髖內轉運動,主要目標運動深層肌群,
因為這些小兄弟常見自己當仁不讓,默默承受,代償其他地方的問題
而持續收縮緊繃不適,
~忘記了怎麼放鬆~
* * * *
今天另外一個目標則是:承上啟下的「薦骨粗隆韌帶」(Sacrotuberous Lig.)
它在屁股的"中層"(在尾椎兩側)
淺背線肌群任一個位置有問題,也常反應在這韌帶上
(多數是被上下拉扯而緊繃不適)
下圖是筋膜的淺背線全部肌群 三視圖
下圖是這韌帶跟週邊肌肉的關係圖
它上接尾椎-薦椎-腰椎-背肌/核心肌群(是筋膜淺背線的重要連接點)
下接坐骨(Isch. Tuber.)
與髖部深層肌群共同穩定屁股的關節
最後連接到下肢大腿後方的股二頭肌Bicep. Femo.(膕繩肌之一,淺背線的下肢路線)
跟隔壁大腿內側的內收肌群
不管是大腿後拉傷/臀肌拉傷/背肌拉傷/骨盆歪斜/尾椎磴著/髖關節失衡/下肢失衡/甚至脊椎側彎,都很常有這韌帶的問題(左右失衡,單側緊繃/發炎)
超精美的!感謝原出處
除了治療拉傷部位,
加上適當的運動,調整平衡,有助於深層屁屁的功能恢復
這運動可以讓深層肌群與薦骨粗隆韌帶之間拉扯錯動
有很好的放鬆效果~
(另外的作法可以用手或球或滾筒按摩)
這就是所謂的趴姿髖內轉運動:
大家看影片應該會覺得怪怪的,兩腿往外張開,怎麼會是內轉?
因解剖學的髖內/外轉的定義:是大腿(股骨)向前向內/向後向外轉動
大腿向前向內轉動,在趴著固定大腿+屈膝的狀況下,小腿就會往外打開啦!
(膝蓋打直時,則是變成內八字)
做這動作時,須注意覺察兩側是否平衡?
是否有無力或緊繃點?(經常較深難以定位)
是否有麻痛不適?(可能影響坐骨神經/會陰神經/坐骨動脈)
一般建議重複20~30下,儘量用力轉到底,儘量維持平衡,不要越做屁股越歪喔!
如越做越不適,請就醫檢查!(骨科或神經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