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每週連載] 淺談 足底壓力 vs. 分辨 腳底的繭


長繭是皮膚受到摩擦跟壓力的結果,走路走得越多,結繭就越厚。一旦有失衡,也是走得越多症狀越嚴重! (所以有些骨骼不對稱難以解決者,黃老師通常建議做腳不著地的運動:單車/游泳等,腳離地可避開失衡影響,又可達到運動效果)

脊椎或下肢失衡,通常都會造成兩隻腳的受力不一樣(跑者的上肢失衡其實也會,因為跑步是手腳對抗動作),表現到底下出來就是腳底的繭(callus, 趼 [lan])有局部異常增生。

要確定什麼是異常的話,就要先知道正常長怎樣:看一般人的腳印可以發現:最大受壓點在前足與後足,特別是拇趾球與腳跟後外側,這個現象也會表現在鞋底的磨損(如果鞋子合腳的話。)

(多數人的鞋跟磨損偏外側)

走路著地時,足底壓力點移動(下圖縱軸上表示往腳尖)與行走時間軸(下圖右橫軸):一般人是腳跟偏外先著地,然後抬起腳跟用掌趾關節推進,壓力迅速轉移到大拇趾球,在中足停留的時間與壓力很少,所以繭也都集中在前後。所以根據結繭的比例,就可以判斷走路的方式,是內翻外翻,還是偏腳跟/腳尖(鞋子合腳的情況下才準,鞋子不合的話則會出現各種異常結繭位置。)像短跑鞋或球鞋,就幾乎都磨在大腳趾到掌趾關節,因多用腳尖發力,從兩側磨損可判斷習慣的運動方式。慢跑鞋或登山鞋,則腳跟磨損較多。


低縱足弓(扁平足/內翻足)的特徵則是壓力點往中足內側移動,腳印內側足弓處會被填滿(一般人懸空不受壓的地方它卻塌陷壓下去。)

橫弓(大拇趾球與小拇趾球中間的弧度)塌陷者,則會在第二蹠骨頭有厚繭,而非大姆趾球(如下圖上二),橫弓塌陷常見因前腳掌壓扁變扇形足太寬,在鞋子束縛下產生拇趾外翻/小趾內翻(下圖上二)與腳趾交疊(下圖上右)。

 腳掌側面或背面結繭則幾乎都跟鞋子不合有關(如上圖右與左下,少數是嚴重變形「一般鞋子無法配合」,導致走路時只能用腳側面著地)所以要是您腳跟側面,腳趾側面或腳背面結繭,請換合自己腳型的鞋子!
如上圖,現在多數鞋子做成希臘腳的尖頭,但那尖頭位置其實常不合實際腳趾位置(如下圖),也就會造成較長的腳趾被擠彎或撞到指甲黑青,較短的腳趾則被內折變成拇趾外翻或小趾內翻!
趾背關節結繭,則多半表示鞋子太長或太短(除了整體長度外,還有掌趾關節與鞋子寬點是否對齊問題[鞋的趾長不合],走路時腳趾長期被迫彎曲出力去頂到),或鞋前高度太扁或太窄(很多尖頭鞋或帆布鞋都有這毛病,腳趾須交疊或彎曲才擠得進去!)

以下是各種不同的腳印,可以看出不同的足底壓力分佈。

(上圖是典型的高弓足,中足印寬度小於足寬一半,通常伴隨足底僵硬,腰膝到腳易痠痛)

通常若有一腳高足弓/一腳低足弓,一腳外翻/一腳內翻,或甚至一腳墊腳尖在站(繭會偏腳尖),的不對稱現象(也會反應在舊鞋變形上),幾乎都是脊椎骨盆有側彎或長短腳的結果,這時就不是處理腳的問題,而是要調整全身失衡喔!因為腳的變形只是結果,原因在身體上面!


※這也是土豆仁有在做特製鞋墊,卻很少給學員建議做特製鞋墊的原因!一部分足部問題,其實是全身問題,而不是腳的問題!

~今天的連載讓大家可以簡單判斷自己腳掌的問題,但解法不一而足(從換鞋子到整體失衡調整都有可能),所以今天就不特別講運動方式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