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21年6月25日 星期五

[每週連載] 上斜方肌主動拉筋

斜方肌是低頭族常見的酸痛來源,因低頭動作常會造成頸椎深層肌肉疲勞失能,改用淺層的斜方肌出力從後方拉住頭頸,結果在深層酸痛的同時,斜方肌更加酸痛。


斜方肌的位置如下圖:連結後腦杓-頸椎-胸椎-肩胛骨,除聳肩動作外,一般作為姿勢肌使用:持續用力固定這幾個部位的相對位置,以提供頭手穩定的地基。





如果你不是健美愛好者,卻有如下圖腫大的斜方肌,多半是長期姿勢不良導致肌肉痙攣/緊繃/發達的後果。

一般人無特殊鍛鍊的斜方肌應如下圖:是薄且不明顯的

這位就稍緊了點↓ 肩頸上斜方肌的曲線變直線。


一般運動員遇到斜方肌問題,都要看肩關節活動角度是否正常,因卡住的肩關節會產生肩胛骨多餘動作代償,進而造成斜方肌過度負擔。不運動的人則要觀察姿勢習慣,通常前頸胸肌群無力失能且縮短,可能有駝背頭部前傾等問題。

傳統的斜方肌拉筋就是被動式的「側壓頭」,但土豆仁幾乎不用,因為經常會造成斜方肌越刺激越緊,反而拉到不需要拉的「頸椎」,造成頸椎不穩定。

今天來教一個的上斜方肌主動拉筋動作(下斜方肌出力)。土豆仁很愛「主動」拉筋法,因為同時可鍛鍊對側肌群,促進平衡,拉筋的效果也好。
步驟:
1. 站或坐姿不靠背,頸椎中立,眼睛直視前方不駝背低頭。

2.雙手肘屈曲90度,上手臂水平,雙手臂放兩側與軀幹平面(所謂:額狀面)平行

3.雙手肘同時向下慢慢畫半圓,同時用力夾緊軀幹,可感覺到肩胛骨中下方用力(中下斜方肌)
※注意保持雙手肘在軀幹兩側平行,不要(手肘跑到軀幹後方)做成肩胛後夾。

4.放鬆回到2. 反覆10~20下。

做完即可感覺肩胛骨上下酸熱感!個人感覺這有點像按摩後的感覺!

處理斜方肌問題要注意的是:需搭配對側肌群平衡運動,否則拉筋只是暫時效果。

2021年6月17日 星期四

[每週連載] 坐姿活化側線運動

 

久坐對筋骨的危害,除了上半身的駝背,猿人頸,肩頸痛之外,就是折腰與核心的失能,會導致緊繃酸痛,甚至椎間盤突出。

今天來教一個小運動,讓你在線上工作同時,也可以活化下半身側線,幫助穩定腰椎骨盆。

(側線肌群)

將一般常見的臀(中)肌活化動作:彈性帶+蚌殼式/深蹲/側走(如下圖),改為坐姿施做,彈性帶套在腳踝(可用浴巾綁成帶代替)

(from https://lawrenceparkhealth.com/theraband-exercises-gluteal-activation/)


(from https://insyncphysio.com/how-to-activate-your-glute-muscles/)


步驟:
1.坐姿,雙腳平踩地面,彈性帶套在腳踝,調整長度至稍小於肩寬。

2.稍墊腳尖,以腳趾為軸,旋轉腳踝向外(相對腳尖內八),兩腿同時向外,左右互拉繃緊彈性帶。

※注意不要只有腳踝動,大小腿沒動。需同時做髖外展讓膝蓋大腿分開,才有活動到側線肌群。也不要只有膝蓋動,腳踝沒動,導致彈性帶沒繃緊而無阻力。


3.拉緊放鬆反覆約10~20下,做完可感覺到雙腿外側肌群痠感即可。

4.刺激「旋線」作法:動作同時收腹保持一邊骨盆抬起,屁股稍懸空,則可刺激旋線肌群。
(旋線肌群)









2021年6月11日 星期五

[每週連載] 進階旋轉伸懶腰

(圖左:淺前線。圖右:功能線)
對於核心失能者,久坐者,土豆師經常會推薦的動作就是 ---「伸懶腰」(伸輪[chhun-lûn])
可以拉開肌筋膜的淺前線,活化淺背線,加上深呼吸則可活化深前線
以下是進階版本,可以增加功能線(闊背肌/臀肌)的伸展。

 步驟:(以拉右腰為例)

1.仰躺,雙手雙腳同時往上下延伸到底,建議在堅硬的平面(地板地墊)而不要在軟床上做,床墊會吃掉伸展的力量,造成事倍功半。

2.雙手臂同時往右上方延伸到底,肩胛骨同時往上往右滑動,左肩會稍微離地。注意頭頸放鬆儘量平貼床,不要緊張前點或懸空跟手臂抵抗。

3.手臂拉開保持角度,左腳向下延伸+右腳向左下方抬起延伸,帶動骨盆旋轉向左下方,左臀往下移動,右臀離地。

4.上下均拉到底之後,緩慢深呼吸到底,需注意過程中手腳勿放鬆。

5.換左手右腳方向轉拉左腰,注意兩側差異,卡住的角度需多拉。

~想像自己是一條麻花~

2021年6月7日 星期一

土豆仁復業防疫指引

 [公告] 土豆仁將於6/14復業,6/13試營運,請配合防疫規定,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1. 個人衛生:請全程戴口罩,進入中心前請配合雙手酒精消毒10/11日起取消面罩與防護衣裝備,但著拋棄式外科手套,每位課程後更換

2. 環境衛生:每位預約空檔間隔1小時,以施行全場含門把與廁所消毒+待開窗通風空氣交換後再換下一位。

3. 避免群聚:保持低度活動,每堂含陪伴者訪客需低於五人+實聯制

預約時段小堂者(25分500元)一天最多7位:

9:30 11:00 14:30 16:00 17:30 19:00 20:30

大堂(50分1000元)一天最多6位:

9:30 11:30 14:30 16:30 18:30 20:30

每段後堂時間設定,依前堂所需時間而定。

*以下8/17修訂:
4.不限制跨區移動:各地民眾均可
預約(包括萬華,因萬華已非熱區),並請配合疫調:有發燒呼吸道等疑似症狀者,有接觸確診者或匡列居家檢疫,有長距離移動,經常出入群聚熱區者都請勿出門前來!

2021年6月4日 星期五

[每週連載] 久坐後的膝蓋放鬆運動

防疫期間,大家活動量大減,從前一天走一萬步的目標也很難達成,甚至有些人膝蓋退化的也坐到開始酸痛了(因久坐循環不良),今天來教大家舒緩膝蓋壓力的運動法,也適用於登山或長跑後的放鬆。


首先要講到所謂「閉鎖位置」(close-packed position)=關節卡得最緊的角度,讓關節穩定,主要用於承重,但對關節壓力大,如果再有額外剪力,則易傷關節軟骨韌帶!所以除了舉重以外,一般都要避免這角度,以免關節受傷。

膝蓋(股脛關節)的閉鎖角度就是:伸直到底+小腿外轉到底(可轉腳尖外八為之)。一般跳躍落地,下坡落地,或是單車座墊高度設定,都要避免這個角度,膝蓋要保持微彎,腳尖置中或稍微向內,膝蓋才能有彈性避震空間的保護。但有些人習慣這樣甩腳向外伸直,反而會把膝蓋越拉越酸!

(external rotation=小腿外轉)

而膝蓋骨[kha-thâu-u](髕骨股骨)關節的閉鎖位置,則是在屈膝60-90度 ---也就是我們久坐的角度,也是多數人蹲下時膝蓋開始疼痛的角度。

相反的我們要放鬆膝蓋時,就要擺在關節最鬆的位置(open-packed position) ---屈膝25度。一般土豆仁會建議用仰躺姿或伸腿坐姿,膝蓋下墊枕頭,就差不多是這角度。

步驟:

1.建議仰躺在床上(才最放鬆),下肢用適當枕頭墊高,讓膝窩下方有支撐,讓大腿不須出力就自然維持屈膝25度的角度,過多過少都不利動作,☆重點膝蓋放鬆才轉得動小腿。

2.大腿不動(髖部稍用力固定大腿角度),做小腿的內外旋轉(內外夾角最多約25度),可看腳尖做指標→尋找膝關節最輕鬆的角度範圍,通常就是痠感最低的角度。反覆輕轉小腿20-30下。

這動作有助降低關節韌帶壓力,並且促進膝關節的循環,熱敷泡熱水後+整個下肢/腳墊高過心臟(更減少壓力)做效果更好喔!

注意這運動是「只有小腿動」,若大腿轉動就變成鬆髖關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