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22年8月31日 星期三

運動活化應有的正確觀念


  土豆仁經營邁入第七年了!期間遇到好多貴人,也有許多善緣,但也有一些過客,讓人覺得可惜。當初經營「運動調理」這個新型態服務,就是為了發揮大仁哥當年在醫院診所無法發揮的專業,幫助學員們更認識自己的身體,學習到自己認識自己,自己改變自己,自己維護自己健康的能力。這些都是在一般院所或健身教室學不到的,所以土豆仁也有不少教練或醫師光顧,表示筋骨平衡與活化運動,是真的被大眾所需要的!


  如果你抱持著「學習」的心態,來到土豆仁都會收穫滿滿。土豆師檢測出的問題,幾乎學員們自己都不知不覺,就是因為不知道那是問題,所以問題當然就沒有解決的一天!症狀也就反覆發作。而多數人的觀念,卻都還停留在:「我手一直在痛都不會好,要看哪個醫師比較好?」的這種浮面要求,在西醫體系下,經常也就跟著停留在消炎止痛這種症狀治療,醫師順應病患要求(還有健保制度),幾乎不會幫病患解決問題,而只有壓制症狀。所以病患就一直在逛醫院,政府對這導致健保支出高漲的問題也沒有任何解決之道。

  學員們來到土豆仁經常可以發現:土豆師講到的問題,幾乎都不是痛點本身。因為如果原因是痛點本身,那西醫針對痛點消炎止痛包紮打針,應該早就好了!並不會拖到需要來土豆仁。多數土豆仁看到的失衡,都是全身性失衡的影響,而這是現代大多數醫師不會想到的全人概念(其實他們學校有教),但卻有些健身教練對這邏輯比較有概念!因為健身產業知識更新的速度,遠比健保或醫學院的教科書還快(台灣健保復健還在做三四十年前的治療項目。)
  但要提醒健身領域的朋友注意:新理論不表示是「真理」,在未來也可能被推翻。已經被翻轉的例子如:骨科十幾年前爆紅的葡萄糖胺(商品名:維骨力)就是當年明顯的造神產物,而非關節救星。從前認為老人要作和緩運動,不適合重量訓練,現今也早已被推翻 ---老人其實也需要重量訓練固筋骨!

  最後要講到來一次兩次就不見的過客學員們~你們有心起了頭,卻沒有等到結果,實在是很可惜的事。通常來土豆仁前幾次的課程,幾乎都是檢測居多,要先將問題剝絲抽繭,等到確定問題點與改善方向之後,才會完全進入到目標活化的學習之中。過客學員們卻都是在一知半解的階段,就已經離線登出了。這就像花了錢請人做飯,在後場還在準備時,客人就逕自離席的情況。也許有些客人想吃快餐速食,這是土豆仁無法提供的,但課程是對自我健康的投資,就土豆仁的觀念來說,花時間跟金錢在這上面,是值得的!

  還有一部份學員,等到問題都已經釐清了,症狀也改善了,運動不卡關了,但卻不能堅持調整下去,這也是很可惜的。土豆仁給的活化運動方法,幾乎都是無須器材,每天可在家練習的,就是希望學員們可自己維護自己的健康,這是土豆仁非常強調的部份。但一部分人回家後把老師教的東西放在一邊,下次就來跟土豆師說:我回去沒有做運動,症狀還是一樣怎麼辦? ---這種情況土豆師也愛莫能助!

  土豆仁可以幫你變得更健康,更強大,但前提是:學員本身要對自己有信心,有自律,這也是眾多成功人士的關鍵特質!土豆仁對這方面:只能提供成功案例,來鼓舞學員,並無法代替你來達成健康的目標!

2022年8月26日 星期五

側面背肌活化運動

  坐姿不良,坐到腰酸背痛是很常見的問題,因為脊椎的設計,是為了承受體重從上往下的正向力,並不適合接受側向的剪力。(所以要坐正

  一般斜坐都跟3C產品,或是手工作有關,身體只會注意眼前的東西,而不會管軀幹的角度。特別是手上拿著手機或書本,更會加重肩背部的負擔。(所以適當的桌面或手機架很重要

  今天就來活動肩膀後部的背肌肌群,可以減少長期緊繃帶來的酸痛無力,也可加強肩膀後部的穩定:包括闊背肌、大圓肌、後三角肌、前鋸肌、後鋸肌、髂肋肌等。

步驟:
1.坐姿,注意椅子穩固不要有輪子,雙腳平踩地面以穩定軀幹。

2.雙手交握背後腦杓,手肘自然張開,勿內夾或外展。

3.手肘往斜前上方推動到底,帶動軀幹向該側旋轉。對側手放鬆。

4.手肘抬到底後,深呼吸後,再回到中間放鬆。

5.可單側各10下,或左右交替做各10下,觀察兩側鬆緊度,角度差異,是否有異常的疼痛?
一般會感受到肩膀到中背部拉筋痠感。



祝大家都有健康的美背~




2022年8月23日 星期二

[土豆大哉問]:為什麼休息很久,還是不會好?



  酸痛時要休息,是一般的反應(另一款是顛倒去刺激痛點),但不是每個酸痛都適用休息的方式,土豆仁將原因歸納如下:

1. 「受傷」超過自己能恢復的程度:

  休息是為了使用自癒能力,但人的恢復是有限度的,而且這能力會隨著年紀而下降。

  一般較嚴重的肌肉拉傷(局部撕裂),就可能休息不會好,甚至會持續腫脹發炎。另外較嚴重的骨裂骨折,關節脫位,骨節沒有復位時,也都是休息不會好的。所以土豆仁很常聽到:「以前我休息會好,怎麼現在不會好?」(因為你老矣

2. 其實你沒有休息!

  土豆仁不時可以看到這種現象:受傷後雖然不再打球跑步,但整天上班做家事,還是走來走去沒有停過。患處其實一直在勞動,雖然沒有更痛,但也沒休息到,也就沒有自癒的機會。

3. 有些酸痛需要活動,而非休息

  包括 肌筋膜炎、遲發性肌肉酸痛(牚腿/thìⁿ-thuí/)、週邊神經壓迫(坐骨神經痛等等)、骨架失衡局部肌肉過勞,都是越不動越緊,酸痛感反而更嚴重。但這類問題需要動到該動的地方 ---緊的拉長,拉長的放鬆,無力的練肌力,而非單純刺激痛點(狂按摩)。

4. 錯誤的運動模式

  這問題在新手或老手都會發生 ---你習以為常的工作姿勢,或打球習慣,不一定是正確的。另外還常見穿錯跑鞋,坐歪椅子等看似沒問題的小問題,都是你怎麼休息都還是酸痛的原因。這些錯誤動作,通常做/坐一兩下沒事,但不管休息再久到不痛之後,一上場跑一下,就又一樣痛,多半是這類原因。

5. 自己斬斷自癒的條件

  有些疲勞小傷真的是休息會好的,但土豆仁會看到一部份人「工作壓力很大」,睡不好吃不好,甚至維持偏食或減肥的習慣,導致修復所需的蛋白質缺乏,因此自癒能力就很差。這要回到健康的生活作息去調整。

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彎腰」活化運動

   一般來說,彎腰不是土豆仁推薦的動作,因為一般人的腹背肌虛弱,彎腰很容易閃到或傷到腰椎。醫師或土豆仁通常建議以「屈髖」或「蹲下(屈膝)」來取代。

  但有許多生活日常動作都需要彎腰,難以用替代動作 ---最常見的如:洗頭、刷牙,若不彎腰低頭,水會流到滿身都是 ---許多人的腰痛不好,都卡關在這些動作。


今天就來跟大家練習,如何安全熱開你的腰:
★關鍵在腹肌控制與骨盆鬆動,而不是被動拉腰★



步驟:

1. 站姿,雙腳與肩同寬或稍寬,以維持骨盆穩定;膝蓋微彎微蹲,以放鬆髖關節。

2. 保持下肢角度,做收腹(勿夾臀)的動作,將腰背骨盆往後推,胸腰椎成前彎弧形(稍駝背)

※注意眼睛直視前方勿低頭,否則變成會彎胸椎為主,而非腰椎
※注意收腹(腹肌收縮)並非吸肚子(橫隔膜收縮),若不會收腹者,需來土豆仁學習腹肌自主控制! *可能是背肌過緊,或腹肌無力造成

※注意是軀幹往後推而非往前,若骨盆往前,則變成夾臀與背肌收縮,腰椎反而僵硬,而這也是很多人閃到腰的原理之一:肌肉緊張,同時卻彎腰

3. 腹部收到底之後,這就是你的安全彎腰極限,到底再放鬆回到1. 休息姿勢。反覆約20~30下,部份人可能會感覺到局部不適感,此時需要來土豆仁調整平衡。

※被動彈跳,或被外力重壓的腰椎角度,其實都是韌帶繃到最緊的受傷危險角度!只有在核心肌肉能主動控制的狀態,才是你安全的範圍。

(祝大家都能安全的洗頭)


2022年8月12日 星期五

功能線拉筋運動

(功能線三視圖)

  功能線是大多數「單側運動」的動作鍊單位,包括跑步,打球,游泳,瑜伽勇士式、三角式... 。功能線是X型分佈的(右手左腳一組,左手右腳一組),非慣用側經常是虛弱緊繃的。今天就來做功能線的拉筋運動,大家兩側都做,比較差異,較緊繃不適的那邊,就需要加強拉筋,以降低失衡與運動傷害的機會!






  單側功能線緊繃,經常表現為假性長短腳,功能性脊椎骨盆旋轉(側彎),單側肩痛、腰痛、膝痛、大腿拉傷、跟腱炎、反覆腳踝扭傷、足底筋膜炎等問題。追根究底,其實除了痛點之外,我們更需要重建全身的動力鍊平衡。


  步驟:(以右手右腳為例)
1. 仰躺,注意用枕頭放鬆頸部,勿抬頭,以免妨礙動作

2. 左手臂向左外側伸直放鬆,注意左半身固定,左肩左手臂勿離開床面。同時右手臂向右側上方伸直伸展,手掌打開自然後垂。

3. 同時右腳伸直向左下方伸展,腳尖下垂,與右手成相對槓桿。左腳左髖則貼床面儘量往後(右)伸(一般人至少20度)

※可觀察衣服皺摺,可發現伸展部位,包括:前三角肌 喙肱肌 二頭肌 闊背肌 胸肌 肋間肌 腹肌 腰方肌 髂腰肌 外側臀肌 髂脛束 外側膕繩肌

4. 四肢均拉到底後,緩慢深呼吸一次,再回到1. 再做另外一側比較。

※停留時間越久,則拉筋幅度越大,注意循序漸進,一開始不用拉到底,左右反覆施做,慢慢增加幅度,以免一開始就拉傷。


 



2022年8月6日 星期六

實例偵探4:腳踝扭傷後,一直都蹲不下去

---小王去年腳踝扭傷後,持續半年,一直都蹲不下去,而且右腰右膝右小腿每次走路都很痠痛~

  今天的主角小王是每日一萬步的愛好者,11路公車 ---行步輦/pōo-lián/幾乎是他唯一的交通工具。去年不小心扭傷後休熄了一個月,腳踝現在是不痛了,但是走路卻無法持久。異常的酸痛非常困擾他,但醫師只會請他少走路 🙁 復健也不見成效。

  經土豆師檢測,小王的腳踝韌帶並無異常,但特別的是整個下肢外側,包括:阿基里斯腱外側,腓骨短肌,外側髕骨韌帶,髂脛束,臀中肌,全部都是緊繃。走路外觀並無異常,但他的右腳出力方式並不正常!

(脛後肌的肌痛點與解剖位置[上方蓋了比目魚肌與腓腸肌兩層肌肉])

  右腳的脛後肌(小腿深層肌肉,提拉足弓用)可發現沾粘壓痛與無力現象。由此可推論:小王這半年都用右腿外側的肌群去代替脛後肌的功能,來穩定足弓。下圖是足弓塌陷與膝蓋內夾連動的示範動作,而小王右腿做的事情剛好相反,用膝蓋往外去帶動腳掌中立。

(圖片出處: https://squatuniversity.com/2017/07/20/how-to-fix-knee-cave/


  小王的右腿外側肌肉因代償而酸痛(多出了不該出的力),膝蓋緊繃也導致蹲不下去。另外腰酸也是下肢出力不均導致,若右腿都往右外側拉,他走路應該會變成走斜的,但他沒有~就是因為腰部也跟著代償:走路時往左旋轉,以抵銷下肢歪斜。

  檢測完之後,土豆仁給小王的活化課程:

1. 活化右脛後肌

2. 放鬆右腿外側肌群

3. 足弓活化運動,特別強調腳掌旋後動作,要避免腳踝以上代償。

4. 腳踝穩定度訓練。

   在進行了三個月又痛又酸的訓練課程之後,小王最後終於可以正常的走路跟蹲下了

  土豆仁的主要核心就是處理這樣的問題:西醫只會看你痛的地方,教練只會做他的固定項目,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套進同一套公式裡!需要土豆仁幫您抽絲剝繭,找出問題根源。


「肩外轉」活化運動

  對於肩膀的健康,足夠的「肩外轉」能力,一直是土豆師在意的點。現代人多坐式生活,滑手機打電腦,兩手都縮在前面(內轉),很少往外伸展,沒有運動的話,長期下來就會產生圓肩駝背等不良姿勢。

(圓肩+駝背動作示範,截圖自ゆうか的Youtube健美運動頻道

  圓肩與駝背者,因肩胛骨前移/肱骨前移,都容易產生肩關節的不穩定,特別是外轉受限旋轉肌發炎,另外二頭肌肌腱發炎也是常見的後續併發症。


  今天就來操作單純的肩外轉,如果你作這個動作會不舒服,很有可能你已經有不良姿勢,或是肩夾擠症候群的症狀了!

步驟:

1. 仰躺,雙臂伸直,垂直向天篷/thian-phông/。手心向腳尾方向。

※注意勿聳肩,勿屈肘

2. 翻轉手心向頭頂方向,大拇指儘量往外拉到底,標準是可翻轉180度到兩手心平行。

※柔軟度好的人則大拇趾可再多轉一點,讓兩手心向外側約十度左右。

3. 再放鬆回到1.反覆20下,注意動作品質,應順暢到底才有肩關節至肩胛骨(旋轉肌群)拉扯感。

※若轉不到180度就卡住,或是左右不對稱,單邊無力等現象,就需要來檢測原因,以避免未來可能的肩膀傷害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