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22年6月24日 星期五

肩胛骨側面穩定/放鬆運動

 

  眾所周知,肩膀是一個超容易受傷的關節。主要原因在於:肩膀是一個懸空的關節,與肩胛骨一起浮在胸廓肋骨上。卻要負擔整個手臂+手舉起的重物的重量(健力選手可能一手要撐高達上百公斤!)但除了鎖骨連接點之外,其他主要都是靠著「肌肉出力」去固定關節,並無強韌的韌帶。因此只要其中任何一片肌肉出問題,就會造成失衡,造成鄰近的肌肉代償或發炎。

  今天運動的重點擺在腋下的「前鋸肌」,它負責將肩胛骨向前向外推,即伸手向前/向外時,肩胛骨的聯合動作。除了動作之外,前鋸肌同時也是肩膀的穩定肌之一,在上肢負重時,與上背部的菱形肌/斜方肌等共同收縮,以穩定肩膀的地基。

(後端連結肩胛骨,前端肋骨連結處為鋸齒形狀)
  ...故前鋸肌在現在健美的流行語稱作「鯊魚線」

  在今日運動之前,先講到常導致前鋸肌出問題的壺鈴動作:「土耳其起立」

從仰躺舉壺鈴,翻身到側躺→手肘跟膝蓋撐起變風車→手臂伸直高跪姿→弓步蹲站起。
這個動作最大的關卡就是肩關節的柔軟度與穩定度,其次才是核心與腿力。
  尤其是上圖的風車動作,同時需要上方肩延伸+下方肩支撐,許多學員在練習這動作時,無法達到一直線直立角度,或力量不足晃動而凹折崩潰,都非常容易造成受傷,而且不只是肌肉,還可能造成肩關節韌帶受傷/脫位/脫臼!有的人則會因為手腕或手肘代償,而傷到腕關節或肘關節(正確應鎖定無動作。)所以土耳其起立受害者是土豆仁的常客!請各位教練們千萬要幫學員做好風險控管:動作不標準者,請先空手調動作,切勿直接上重量!因為雖然是輕輕的重量,只要一歪,經由伸直手臂的大力矩拉扯,都會受傷。


接下來來看今天的運動:
(0:30後示範錯誤作法)
步驟:
1.側躺,上方手臂伸直向天棚。其他三肢以穩固軀幹側躺為主,角度不拘。

2.保持手臂垂直角度,伸展肩胛骨/肩膀向上到底,應可感受前鋸肌與上臂出力。

※注意是垂直向上,勿做成聳肩(向頭)或向前後(手高度下降)

3.放鬆讓肩胛骨向下縮回胸廓後方,但勿刻意做夾肩/收肩動作,會造成前鋸肌不夠放鬆。

4.緩慢反覆2→3 x20下,感受肌肉出力,若有搖晃或疼痛不適,需來土豆仁檢測失衡處。

5.不加重量為放鬆運動,加上重量則為肩胛骨穩定訓練,建議從空手開始練,勿一開始就加重,以免受傷!

  若此動作有不適不順,就不建議直接練土耳其起立,或啞鈴側舉等重訓動作,因肩關節不穩,需先局部調整狀態到好,以免受傷。



2022年6月23日 星期四

為什麼「爬樓梯」傷膝蓋?

※其實精確的說應該是:下樓梯傷膝蓋!

由以上圖片可以看到上下樓梯時,力量的分佈:

1.下肢出力與相對落地時地面的反作用力(黃)

2.落地時重力加速度,地面給下肢的正向力/衝擊力(紅)

A. 上樓梯時,人出力將腿與身體往「斜上方」爬,主要出力的上方膝蓋,所受到的反作用力+衝擊力,其實是往「斜後方」,且同時有後腳伸直支撐/墊腳幫忙,因此對膝蓋的正向衝擊較小。

B. 下樓梯時,主要出力的方向卻是將下方膝蓋打直「向下走」,而非向前走!(會飛出階梯外)這樣會產生與地面垂直硬碰硬的反作用力,加之下樓梯,後腳支撐體重的比例,遠比上樓時的後腳少很多,導致下方腳所受的地面衝擊力更大,而且幾乎是正垂直膝蓋軟骨的方向。

  再加之下樓梯時大家應該都有經驗,後腳股四頭肌是「離心收縮」(大腿用力時沒伸直,卻是屈蹲),這樣比上樓梯更容易疲勞腿軟,讓膝蓋更加晃動不穩,更容易拉傷扭傷。

  另外像登山活動,總是先上後下,而下山時腿力已經在上山時用光了!這樣更容易產生軟腳無力,只用膝蓋「向下墜落」的下梯法,因此下樓梯對膝蓋的傷害是相當大的!

不管你有沒有膝蓋退化,護膝蓋的結論:

1. 四肢並用:雙手抓扶手幫忙拉,可以有效分散(減少)膝蓋受力

2. 改兩腳一階:減少每一步的高低落差與速度,可降低出力與衝擊

3. 放慢速度:用時間分散受力,避免膝關節受到短時間高強度壓力

4. 改側走 / 倒走:可改變膝蓋出力方向與受力位置,動作也會比較慢,都可分散膝蓋受力

5.登山:

 5.1 務必使用登山杖分散出力到雙手,護膝也可幫助膝蓋穩定,尤其是下山時沒扶手可抓,更需要支撐,在森林之中也可抓樹藤。

 5.2 腳步輕柔小步,避免跨大步高低差,即可減少出力強度,同時也減少地面對膝蓋的反作用力,但這要求對路線時間的高度掌握。

   ※有些人光走路也走到膝蓋痛,除了體重或鞋子問題之外,就是跨步歪斜,或習慣過於粗暴導致!

 5.3 下山更要慢,用時間來分散膝蓋受力,若快速溜下山,基本上都是「墜落式」非常傷膝蓋。或採之字型路線,以減少坡度落差(即地面的衝擊力),也可減少膝蓋受力。

 5.4 若有公路可使用:最好是只爬上山,下山改坐公車!

6. 針對下肢做肌力/重量訓練,如深蹲/硬舉/腿推...(臀推也有效),讓肌肉變大有力,都有助於爬樓梯的支撐力輕鬆與膝蓋穩定。可相對減少受傷發炎的機會。

7. 有些膝蓋退化者越來越嚴重,除了蹲跪等壞習慣導致高度地面衝擊力之外,就是疼痛→不運動→肌肉退化→膝蓋受傷更嚴重→疼痛的惡性循環導致,所以膝蓋退化者,更要練腿力!但要注意循序漸進。


2022年6月18日 星期六

腰肌分開活化運動



  一邊腰閃到,一邊腰酸痛,腰椎兩側肌肉失衡,都是土豆仁常見的現象,若無視之,通常會造成全身性的S型歪斜:脊椎側彎/骨盆歪斜/高低肩/假性長短腳....


腰肌左右分開活化運動
  這個動作可以幫助你檢測腰椎兩側是否有不對稱?也可作為單側腰椎活化之用。

步驟:

1.仰躺,屈膝,雙膝距離與肩同寬,雙腳平踩床面。

2.橋式動作:臀背肌收縮,抬起屁股。側面看讓軀幹與大腿成一直線,勿過度屈拱(變成腰椎鎖死),或過低(變成只用腿力)。

※注意雙手與上半身放鬆

3.骨盆左右平移,感受腰椎兩側出力,注意兩側行程需對稱一致

※注意吃力或歪斜處,即為失衡處

4.針對失衡處,做慢速調整,以卡住的那一側肌肉去學習輕鬆的對側肌肉動作為主。

5.一組反覆約10下,注意勿上下轉動晃動。可組間休息X三組。
(影片第19秒後示範錯誤作法)



 

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

閃到腰?腰豎脊肌離心運動

  閃到腰是常見的日常傷害,通常都發生在日常突然的起身轉身或搬東西,運動的時候發生機率反而少,因為多數運動員平常就有鍛鍊到核心。

  多數閃到/siám-tio̍h/拉傷的地方,都是 豎脊肌(erector spinae),特別是在最下方(骨盆上方)的腰椎第四第五節區域,因為要負擔整個上半身的重量,這兩節是最容易中鏢的。




  幾乎各種核心訓練都會練到這個肌肉(差在比例多寡),今天土豆仁來教大家簡單的腰豎脊肌離心運動(用力+伸展),以活化增強該區肌肉平時的反應力,讓你不會一動就閃到!

 步驟:
1.坐姿,雙腳平踩地面固定地基,雙膝打開寬於骨盆。

2.雙手背後腦杓,手肘張開,頭頸維持中立,勿後仰或前彎,以固定頸胸椎。

3.俯身向前,但上半身不要彎曲/抬頭,保持背部儘量平直,即所謂的「髖鉸鍊(hip hinge)」動作 ---以髖關節為轉折點,不要彎腰。
(一般站姿版的髖鉸鍊,需要臀腿協調合作,較困難)
4.依各人髖關節活動度不同,彎到底即可返回原直立位置,慢速反覆*20~30下,注意兩側平衡,缺乏鍛鍊者腰部會覺得吃力,而若有單側無感處,才是要鍛鍊的目標。

※此角度受到髖外轉/髖前屈肌群的影響,因此要維持腰部的健康髖關節的柔軟度,臀肌的平衡與活化,都是很重要的!

5.豎脊肌太弱者,這運動容易撐不住而歪斜,影片後段即示範彎腰駝背/左右歪斜/頸椎後仰等錯誤動作。若無法維持動作標準,則須減少俯身角度,重質不重量,動作標準為第一!


(豎脊肌是淺背線的上半部分,所以背肌跟下肢會互相影響!)

  因為肌筋膜淺背線連結的關係,背部的問題經常與下肢有關,今天這個動作略過下肢的評估影響,實際上來到土豆仁,是會全身看的喔!

(髖鉸鍊其實是常見的拍照姿勢)



2022年6月8日 星期三

實例偵探3: 一下東一下西,足底筋膜炎會換位子?


今天的主角是徒步環島的熱血大學生:阿縮比

來看看他發生的時序:

1. 分段環島,左腳底痛點(1)已經持續半年

 *此間均接受足底筋膜炎治療,未好

2. 環島第一次腳痛,卻是在右膝外側韌帶,現只有微痛

土豆仁檢測結果:

(淺背線 與 功能線)

1. 雙腳均為內旋足(功能性扁平足),右腳稍內八
2. 左腳痛點往後上:左腳跟骨-小腿跟腱-腓腸肌均緊繃壓痛
3. 右膝外側韌帶緊繃,右小腿外側腓骨短肌緊繃
4. 左髖屈肌(髂腰肌)較無力

調整以上失衡點後:他又繼續去走了,但...

3. 左腳變較好

4. 痛點變成右腳掌外側(2),右腳掌內側(3),右腳掌骨關節均緊繃,尤其第一蹠骨(大腳趾)
5. 右膝髕骨肌腱發炎疼痛,右股四頭肌(尤其外側)與臀中肌較無力

(旋線的三視圖與腳底轉折點)


  由以上檢測結果可以歸納失衡因果關係如下:

1. 右膝半年之前可能有跑者膝(ITBS, 健走跑步常見的疲勞性運動傷害),後因自我代償反應避免右膝出力,導致走路推進力量改以左腳板推蹬動作為主,導致右膝因休息而不痛,但左腳板也因代替右膝出力推進,過度疲勞而產生足底筋膜炎。

→左髖屈肌較弱,表示左髖關節動作少,阿縮比的左腳主要出力偏向腳踝。這是常見的走路模式之一。

2. 內旋足(功能性扁平足)是足底筋膜炎的危險因子之一,因足弓塌陷,足底筋膜過度伸展,較足弓正常者更易組織疲勞發炎。

→右腳走路較內八,表示阿縮比右腳的「旋線」肌群在土豆仁調整之前就出力不均,小腿前側的脛前肌(上圖"tibialis anterior")出力較外側的腓骨肌多,這也是後來改痛右腳底旋線兩個「肌腱」處,而非右腳足底筋膜的原因。

3.  經土豆仁調整後,阿縮比原來緊繃不出力的右腳(旋線)肌群被活化,導致阿縮比之後「不正常的」改用右腿(旋線)後伸來推進較多,避開了原來發炎的左腳淺背線(左小腿與足底),也避開了之前發炎的右腳跑者膝(側線ITB)這兩個肌群!卻導致旋線肌群的疲勞發炎!


→這同樣是自我代償的反應,會自動選擇自己舒服能做的肌肉來使用。阿縮比是代償能力很好的典型,但也有相反的人:受傷後不會有代償反應,會硬硬使用受傷的肌肉來運動,痛點不會亂跑,但會導致同一部位越來越嚴重。


4. 以上是阿縮比疼痛部位亂跑的原因推理。土豆師最後來講到:這一連串代償反應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這要從「正常的步態」講起:

  一般人兩腳交替,往前的動作是髖屈肌為主,往後則可能以臀肌(功能線)與膕繩肌(淺背線)做髖伸為主,或像阿縮比的左腳以小腿腓腸肌(淺背線)做腳板後蹬為主。

  阿縮比一開始的右膝外側疼痛,以及最後的右膝髕骨肌腱發炎,都是膝蓋的過度使用,這就暗示了阿縮比的右髖一直沒有出力!最後的檢測可以發現他右臀中肌與股外側肌(功能線)較弱,這就是他基礎問題的反應!

  一般無受傷的話,髖關節問題常與骨盆歪斜有關,可能牽扯到圍繞骨盆的深前線/旋線/淺背線/淺前線/側線等肌群。但阿縮比並無骨盆失衡現象。所以暫時以右髖局部肌力訓練為主


失衡流程:

右髖肌肉失能→右跑者膝→左腳代償(淺背線)→左足底筋膜炎→右腳代償(旋線)→右足底肌腱發炎→右膝髕骨肌腱發炎

  因此,要消除這一連串症狀,阿縮比需要訓練的是右髖肌肉活化運動,而不是足底筋膜炎的消炎止痛!觀察調整反應,經由症狀/失衡的變化追根究底 ---這就是土豆仁跟一般健身運動/醫療復健不一樣的地方~

2022年6月4日 星期六

伸懶腰 ---運動到什麼?

  伸懶腰是舒服的動作,尤其是固定姿勢久了之後,四肢伸直+大吸一口氣,感覺整個人都拉開了~ 但你有發現這個「拉筋」拉到哪裡了?


結論先說:是「深前線」肌群,如上圖。

  深前線的成員包括:

  1. 咀嚼肌-舌骨肌(所以同時打哈欠伸舌頭也有運動到!)
  2. 頸椎淺層斜角肌/深層頸屈肌
  3. 脊椎(頸胸腰)前側筋膜/韌帶
  4. 胸廓胸膜/心包膜-食道氣管( 縱膈腔)
  5. 橫膈膜(深呼吸+伸懶腰對深前線很重要)
  6. 髂腰肌
  7. 恥骨肌
  8. 骨盆底肌肉
  9. 大腿內側內收大/小肌
  10. 膝窩膕肌
  11. 小腿深處脛後肌/屈趾長肌

  但主要出力則是「淺背線+淺前線」(如下圖)的共同收縮,帶動四肢伸到最直,加上深呼吸,就可以完整撐開軀幹背側深處的深前線。因為淺背線與淺前線都是縮緊,所以並沒有拉到這兩個肌群。


  深前線相當於「肌肉構成的骨架」,用以固定頸椎-胸廓-腰椎-骨盆,這些深層肌肉其實動作都很小,但需要持續出力不間斷,所以平時我們沒有特殊感覺。只有在久站久坐久躺時,雖然看似沒動作,但其實深前線一直在出力,不然你身體隨時就會像爛泥趴倒!
  等到這些姿勢肌受不了了,我們才會發現全身酸痛疲勞 ---這有很大一部份是深前線的肌群在跟我們抗議的訊息。


  在直立的狀態伸展,其實放鬆程度有限,因為腰椎跟骨盆負重時,深前線下半部是無法放鬆的!所以建議伸懶腰還是仰躺/側躺著做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