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每週連載] 安全的彎腰拉筋

 


站姿或坐姿體前屈,一直是土豆仁不推薦的動作,因為這動作容易把壓力集中在小小的背肌,因而很容易不小心拉傷或椎間盤突出。如學員做這動作(其實是常見的拉筋方式),黃老師通常會注意脊椎的弧度是否平順,如上圖左,下腰椎有轉折點,那邊就容易因壓力集中而出問題;上圖右是較好的姿勢,較不傷脊椎(脊椎較直),但髖關節轉折很大,有部份人也會產生髖骨/薦骨韌帶/滑囊因過度拉扯而發炎疼痛。

但有些運動或是工作,還是需要彎腰的,除了儘量調整姿勢減少彎腰角度之外,還是需要體前屈拉筋。因為彎腰工作者,往往會越彎腰越緊(因為彎腰時背肌需不斷出力維持軀幹角度)。

一般最常見的是家事工作:掃地拖地洗碗擦桌子...土豆仁一般建議要拉長掃把桿子,墊高工作檯面,減少彎腰,或是採半蹲姿勢讓身體更直立。 

像左圖右就是最好姿勢,左圖左較差(側彎),右圖的清潔婦則是最糟糕的姿勢!要低頭出力掃難掃的部份,應該改成蹲踞出力,減少腰椎前彎 。 

(from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50906/L45OZLXYXJLAYNXGCFX7F4XXJ4/)

另外有些運動,如公路車,就需要前伏,同樣也是要調整騎士三角,儘量減少彎腰。有說法是「立骨盆」,但土豆仁並不推薦,因為當髖前屈角度不足時,僵硬的立骨盆固定,反而會造成腰椎受到大腿後肌群過度拉扯而受傷。

下圖姿勢就有胸腰椎過度彎拱嫌疑:

另外就是硬舉動作,動作過程保持下背平直,用髖屈取代彎腰,是基本的避免受傷原則(當然說是一回事,核心肌群太弱者往往做不到。)

除了拉筋之外, 黃老師一般會建議彎腰者幾個舒緩消除疲勞動作:

 下犬式

仰臥束角式


接下來看安全的彎腰拉筋法:

步驟:
1.屁股靠牆角抬腳,大腿平貼牆面。
※如柔軟度不夠,大腿貼牆面時屁股會懸空,則應讓腿離開牆面,屁股不用貼牆角,但要貼緊床面

2.收緊下腹下壓腰椎與骨盆,讓腰椎屁股完全貼地,讓屁股儘量往牆角/床面靠近壓緊 ,膝蓋伸直儘量貼牆面。

3.持續至感覺腰髖大腿後肌群較鬆再放下。

※如柔軟度夠,可用手肘/手掌往後將上半身撐起離地,慢慢拉伸胸腰椎,一樣要注意保持腰椎屁股貼床。
※國民健康署設定目標為:手臂伸直,手指可摸到腳尖即可。 土豆仁這邊課程則須看個別需求決定。

 ★這個動作跟一般站姿體前彎相反,固定腰椎與骨盆,用腹肌核心出力,而非用上半身重量拉扯背肌,是安全又能活化核心肌群的拉筋動作!

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每週連載] 翹腳+轉腰熱身

最近入秋日夜溫差大,土豆仁這兩週持續遇到閃到腰的學員。

今天來教大家腰椎的熱身,久坐起立/起床之前,都可以先操作一遍,熱開腰椎肌肉,避免受傷。

一般閃到都是上半身啟動動作時,因為(*溫度低容易僵硬)緊繃或無力的腰椎肌肉(大部份是小肌肉,而非闊背肌等大肌肉),無法承受整個上半身重量的大槓桿扭力,因而撕裂肌纖維。
所以今天這個運動的重點就在於:改動下半身帶動腰椎,並從腹肌→背肌,大肌肉→往小肌肉,收縮→拉筋→離心收縮,以達到肌肉完全活動熱開的目的。

步驟:
1.躺姿或後仰坐姿(坐姿也可作,但角度會受限),右腳屈膝固定踩床或地面,另一腳跨腿膝蓋交叉。
★注意要先一腳固定好地基,否則兩腳同時懸空則易拉傷。

2. 腹肌收縮,轉腰向左到底,讓右臀離地,挺腰將右臀抬到最高。
★注意不要用手壓出力,無法不出力者,雙手可放胸前。

3.保持腹肌張力,右臀緩慢放回地面,勿甩動,回到1.。

4.兩邊各反覆約10~20下。

 ※若雙腳伸直交叉作剪刀腳,輪流上下+左右轉腰,則為高強度腰旋轉肌訓練,核心肌群較弱者需注意腰椎有支撐與減少伸直角度,避免拉傷。




2020年9月18日 星期五

[每週連載] 坐姿淺前線拉筋

 今天來講講土豆仁很少講到的肌筋膜「淺前線」,但他們卻是很容易觀察到的表層肌肉!

現代生活因為多數活動是坐姿前屈姿勢,淺前線經常是縮短而且被抑制虛弱不出力的。

主要的肌肉包括後腦杓筋膜,脖子兩側胸鎖乳突肌,胸骨筋膜(少數人有胸骨肌),腹直肌,大腿股四頭肌,小腿脛前肌,腳背伸趾肌。

其中腹肌跟大腿肌是多數人的弱點,因坐姿這部份都壓縮著。


而胸鎖乳突肌與伸趾肌則是常見的代償緊繃點。代償對象除了虛弱的腹肌跟大腿之外,代替虛弱的深層核心(深前線)出力與平衡背部緊繃的淺背線肌群也是常見的目標。
(完美前後平衡的淺前線排列)

許多頭部前傾或駝背的失衡,肩頸痛,頸因性頭痛,都與淺前線/深前線/淺背線,這三條上下分佈的筋膜線失衡有關。表現出來就是各種前後搖擺的站姿。

但因現代都市生活經常用不到淺前線肌群(深前線反而較重要),所以土豆仁也就較少訓練,除非他真的失衡得很誇張!

( Lumbar lordosis是虛弱的淺前線,Forward head與Thoracic kyphosis則是縮短)

常見的核心運動:「死蟲式」,就有練到淺前線與深前線肌群。

注意屈膝抬高,收緊小腹,腰椎平貼地面,
手腳上下交替動作時(如翻肚昆蟲掙扎),重點必須★維持腰椎軀幹不晃動
※注意勿緊張憋氣聳肩

今天則來做拉筋的部份,對久坐族(特別是有頭部前傾或駝背者)很有需要喔!

步驟:

1.右側坐,左手插腰,左腿往左後伸直,腳背著地,至髖後伸到底。

2.左手插腰固定骨盆往前推,骨盆軀幹維持側坐,不要變成正坐

3.轉腰轉左肩向後,軀幹往左後旋轉後仰到底(注意不是頭後仰。 )

4.下巴往左肩方向轉到底,注意勿低頭縮肩。

4.保持10~20秒再回到側坐。兩邊輪流操作感覺是否平衡與緊繃處。

 (伸展淺前線是許多舞蹈的重要動作喔)



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

痛痛姿勢大全

土豆仁不斷遇到痛痛患者,都須解釋:急性問題多半無法處理,須請骨科或復健科求醫,以下列出動作與常見對應患處(另可能有骨骼外傷,或骨/神經/血管病變),讓大家參考:

★土豆仁能處理的是背後失衡原因,而不是撕裂發炎痛痛喔!

1. 手掌撐地(手腕後折到底):腕骨韌帶或軟骨/硬骨損傷/脫位

2. 手腕下凹(手腕前屈到底):腕骨韌帶或軟骨/硬骨損傷/脫位(常見月狀骨或舟狀骨)

3. 手腕往小指側彎 :三角軟骨損傷 /急性媽媽手

4. 手腕往大拇指側彎/拇指比讚:媽媽手(拇指伸肌沾粘性腱鞘炎)

5. 手指節屈曲:韌帶損傷 腱鞘發炎(板機指)

6. 大拇指掌指關節後折:韌帶損傷 拇指肌肉損傷

7. 手腕左右轉動:腕骨韌帶/旋前肌損傷/橈骨尺骨韌帶損傷

8. 手肘屈曲伸直轉換:網球肘或高爾夫球肘或手指肌肉損傷

9. 手肘伸到最直: 手肘關節損傷

10.舉手肩屈/外展:夾擠症候群 沾粘性肩周炎(五十肩) 二頭肌發炎 肩關節損傷 旋轉肌袖發炎 鎖骨關節損傷 肩滑囊炎

11.手背背後/腰後(肩後伸/內轉):頸背肌失衡 餘同10.

12.手背後腦杓/肘屈90度往上(肩外轉):夾擠症候群 胸廓出口症候群 其餘同11.

13.低頭/後仰/轉頭(頸椎前屈/後伸/旋轉):肩頸失衡 肌筋膜炎 頸椎椎間盤突出 骨刺 脫位 小面關節症候群 胸腰椎失衡

14.縮胸/駝背:肩頸/肩胛骨/胸腰椎失衡 核心不穩 背肌/肋間肌/前鋸肌/橫隔膜拉傷/肌筋膜炎  胸鎖關節/胸肋關節損傷 內臟問題

15.挺腰後仰/轉腰:背肌拉傷 胸腰椎小面關節症候群 腰椎骨刺

16.彎腰:背肌拉傷/肌筋膜炎 胸腰椎小面關節症候群 腰椎椎間盤突出 腰椎滑脫

17.前抬大腿(髖屈):大腿前側肌肉/腰大肌損傷 股神經夾擠 腹股溝韌帶/疝氣/淋巴結/骨盆腔問題 髖關節磨損 髂脛束症候群 尾椎問題

18.側抬大腿(髖外展):臀部側面肌肉問題 坐骨神經痛 大轉子滑囊炎 髂脛束症候群

19.後抬大腿(髖後伸):腰椎薦椎問題 坐骨神經痛 臀腿後肌肉拉傷

20.大腿轉圈(髖外轉):髖關節問題 滑囊炎

21.蹲(負重屈膝):膝關節問題(從肌肉肌腱內外韌帶滑囊軟骨血管[靜脈曲張]都可能)跑者膝(髂脛束症候群)

22.懸空屈膝:大腿肌肉緊繃 膝關節前側緊繃/失衡 滑囊炎 十字韌帶/膝蓋軟骨損傷

23.膝蓋打直:髕骨股骨症候群 跑者膝 膕肌損傷 十字韌帶損傷

24.膝蓋負重旋轉:膝蓋內外韌帶問題

25.蹲壓腳踝(踝背屈到底):腳踝/小腿韌帶/小腿深層肌群損傷 踝關節損傷/脫位

26.墊腳尖(負重踝蹠屈):腳踝/小腿韌帶/小腿背側肌群肌腱損傷

27.轉腳掌(踝內外轉/內外翻):腳踝/小腿韌帶 踝關節蹠骨關節損傷脫位

28.腳趾動作/踩地:腳掌骨錯位/腱鞘/滑囊/足底筋膜韌帶/腳掌肌肉發炎 骨裂(常因可行走,未檢查而沒發現)

2020年9月11日 星期五

[每週連載] 頸椎的核心運動

折脖子是常見的問題姿勢 
頸前屈時的頸椎間盤壓力(抬頭の抗力槓桿),相當於有個小孩坐在頸椎上,角度越彎越重,甚至可達30kg! 這也是外傷之外的頸椎病最大原因。短期肌肉酸痛,長期會導致骨骼變形:骨刺,滑脫,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頭痛手麻,嚴重者呼吸困難四肢麻痺。

 以下是實際照片:


歪斜其實通常較輕鬆,但會造成骨骼負擔,請隨時注意姿勢端正,雖然較累,習慣終究會成自然是好姿勢的原理。

有些運動也容易長期折頸,必須注意 :

當胸椎凹折到底(駝背或後仰受限)或虛弱挺不起來,無法幫助抬頭時,頸椎就容易過度後折去幫助視線,而出問題。調整單車設定姿勢,要訓練胸腰椎的柔軟度跟核心力量,都可以減少頸椎凹折。

今天來教大家做「頸椎的核心運動」,不管有沒有酸痛,開車運動看電影之後頸椎酸痛,均可施做保健。
★注意已有頸椎病者須依個別情況調整動作!因多數患處需避免凹折。
(影片最後示範錯誤動作:低頭/仰頭)
步驟:

1.仰躺,枕頭墊高頸肩交界以下軀幹,只後腦貼床,讓頸椎懸空。
※可屈雙膝雙腳平踩床面,有助放鬆腰椎,集中專注力在頸椎

2.保持收下巴的狀態下,維持上半頸椎穩定,眼睛持續直視向天花版,練下半頸椎的屈伸 ---頭部平移往上,再平移向下回床面,注意穩定。在維持收下巴的情況下,可動行程並不大,勿過度出力(出到臉或其他身體部位。)
 ※收下巴位置用拳頭丈量:下巴與胸骨持續保持一個豎拳頭的距離,不可抬頭向後或低頭向下(下巴下壓過度到底,會導致下頸椎無法出力

3.上下反覆約10下, 注意不可晃動或疼痛 ---均表示頸椎肌群力量不足,需減少次數休息,下次再來。重質不重量,才能確實練到核心,而非表層肌群(如闊頸肌,胸鎖乳突肌)

※只練頸椎的前提是:胸腰椎沒問題!土豆仁看脊椎問題通常是整體考量,因為脊椎問題上下會互相代償,不可漏此失彼,需區分原因,問題不一定在頸椎。


擠下巴是拍照大忌,但是活化頸椎核心的必備動作

2020年9月4日 星期五

[每週連載] 薦髂關節旋轉運動

薦髂關節是常見的問題點,但常被歸類到腰椎問題,因為傳統觀點並不會注意到他會動!(所謂:微動關節)如上圖薦椎(尾胴骨,也有人跟腰骨/尾椎混同)與髂骨(也有稱髖骨/骨盆)交接處就是所謂的薦髂關節 。

 如圖,薦髂關節上的肌肉都連到髖關節,包括臀大肌,梨狀肌等。除了髂骨之外,另外還有韌帶連結到腰椎,坐骨,肌筋膜延伸到整個背部與大腿後方,薦骨是承上啟下的人體動作重心點,作為骨盆的主要關節,薦髂關節的平衡跟穩定性很重要。

實際上薦髂關節的動作,主要是跟髖關節連動,下肢前舉/後伸/外展/旋轉的同時,薦髂關節會做出相對的微小錯動,看起來動作才會柔軟,薦髂關節卡住的人,則會僵硬像機器人動作(大多數機器人沒有薦髂關節)。
如圖,轉腰/轉髖的時候,薦髂關節都會有對應的位移,同側的髂骨會跟著抬高或旋轉,並非鐵板一塊。
當全身失衡發生時,薦髂關節也會有對應的兩側關節角度失衡變化。
由於薦髂關節較腰椎活動度小的關係,腰部動作或拉傷,主要還是在上方的腰椎,但腰椎受傷後,經常常見薦髂關節被拉到過鬆或歪斜來代償腰椎功能(所謂:次發性傷害。)

* * * *
今天來運動一下薦髂關節,如下圖,薦髂關節主要動作是旋轉/內擠與外開(所謂的"骨盆外擴 "),都是隨著髖關節或腰椎動作連動,大部分人的薦髂關節並無法單獨動作。


今天的動作就是旋轉髖關節+固定腰椎,兩邊互拉帶動。以達到活動薦髂關節的目標。
此動作可以作為拉筋,也可作為測試動作,觀察關節兩側是否有失衡,腰椎或髖關節問題者,經常都有單側的緊繃與對側的鬆弛。

步驟:

1.趴姿,上半身固定不動 
2. 雙膝屈曲90度分開,雙小腿同時轉向一側,儘量壓平小腿,同時儘量屁股不抬高。 

3. 轉到底後再轉另外一側,兩邊各反覆30下,感受兩側差異,單側髖膝壓不下去,身體屁股浮起的,要特別注意,到底是哪個關節卡住?


相較於四足動物平均分佈(平時前肢還多一點),人類的腰椎骨盆下肢受力大得很多啊! 也就很容易腰酸背痛~

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公告] 調整收費

本中心之體態平衡檢測服務,原價1200/次 含報告,訂於10月2日中秋節後調整為3000元/次 含隔週報告,但不含報告內容首次運動教學部份(運動教學 同活化課程另計。)

平衡檢測可單獨施做幫您找問題,另外也是為之後個別設計課程需要。無檢測者之課程,則只做局部活化調整。筋骨活化課程則維持原價 1200/小時(不足一小時則依比例計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