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23年9月29日 星期五

髖(大腿)後伸活化運動

  久坐或是駝背患者,因為很少運動,經常有髖關節僵硬的問題。髖關節僵硬會導致核心代償動作,導致核心(腰椎骨盆)失衡不穩,進而產生腰背酸痛,腰椎滑脫,或神經壓迫症狀

  大部分人的髖關節受限不是往前(因為蹲坐就會往前屈了)而是內外轉(膝蓋內八/盤腿)跟後伸。今天來講「後伸」的部份。


  一般人的髖後伸角度約為20度左右,這也是我們走路往後推進必須的角度。若是後伸僵硬的人,可以發現他有走路步伐較小,或是軀幹搖晃較大(代償髖關節)的現象,進而會產生相關不適。


  瑜伽的上犬式,眼鏡蛇式,駱駝式,輪式,鴿式,勇士式...都有拉到髖後伸的角度,但多是被動拉筋。今天土豆仁來教一个髖後伸主動訓練,做得對的話,可以培養正確的出力方式,減少軀幹代償(部份練瑜伽腰痛就是腰椎去代償髖關節動作造成),還可以順便提臀翹臀(活化臀大肌)。



  步驟:(以活化右髖為例)

1.單腳站姿,骨盆稍左傾,懸空腳伸直,注意腳踝勿過度用力,保持腳掌平行地面即可。


2.手腳協調動作:右手往前擺動,同時右腿後伸,保持軀幹穩定不晃動。

※膝蓋須放鬆,勿過度用力導致膝蓋彎曲(變練膝而非練髖),也不要過度伸直膝蓋導致後伸受阻。

※0:17後示範錯誤動作:軀幹晃動,屈膝,左右晃動(變成其他關節帶動,而非髖關節訓練)


3.保持慣性:右腿後伸到底後自然放鬆擺回前方,同時手臂協調向後擺動。連續反覆2.→3.約20~30下。

※依各人需要可做到50~70下,以完整刺激髖關節臀肌。但注意一天總量須固定,勿任意增加,否則會有拉傷關節韌帶的風險!


4.右腳做完再換左腳,觀察兩側差異。

※長短腳,脊椎側彎,或肌肉失衡,骨盆歪斜者,可發現兩側角度或出力異常。須進一步檢測找出原因處理之。



  做完應該可以感覺屁股酸酸,張力緊實不少!如果有腰酸膝腿痛的現象,通常表示動作做錯囉!



2023年9月26日 星期二

男女的身材比例差異

 

大家沒發現的性別差異:女性軀幹較短,男性軀幹(上半身)較長

所以男女一樣身高時,男生的腿其實比較短。

  但實際多數是女性較矮(腿更短),所以這个身材比例問題在外觀上就不明顯。


  這个身材比例差異,應用到運動上,差異是非常明顯,如深蹲,女性就更容易產生骨盆前傾,因為腿比例較長,軀幹重心就會更往後,需要更往前用力,相對容易屁股眨眼。

  因為手較短腿較長,所以女性硬舉的軀幹前傾也會較多,對腰負擔大。類似的是球類運動,因為女性手短,就會用更多腰腿力去帶動擊球,腰部相對容易受傷 (所以男女鍛鍊與預防的重點不同)。

  相反的像跑步:因上半身比例小動量小,女性用扭腰擺臂帶動跨步的跑法就比男性少很多。

  再來像單車與機車,女性上身較短,因此一樣的車架就容易軀幹前趴伸手而不會拱腰。所以女用車架龍頭到座墊的距離會較小,以免重心過度壓在手上(會肩頸酸痛手腕痛)。


  網路上鮮少看到性別差異這方面的討論,但這都是土豆仁常面對的問題。

兒童運動須注意勿過重以免傷害「生長板」

  大仁哥跟朋友聊天才發現,他不知道「生長板」是什麼東西!如X光相片,圖左是嬰兒的手,圖右是兒童的手。可以看到小孩骨頭的兩端都尚未骨化,兩端間隙都是以軟骨為主,而兒童的長骨兩端各有游離一片小骨頭,那之間就是生長板,負責增生硬骨(長大長高),關節處的空位也都是軟骨(相對成人軟骨只有薄薄一層)。


  生長板會持續到青春期發育完成後生長板間隙才會癒合消失。這些生長板與軟骨的存在(都有彈性可拉伸),就是小孩柔軟度很好的原因 ---但這柔軟度不是無止盡的!


  由於軟骨與生長板是分開非一體的組織,所以可承受的力量比全硬骨小,所以對兒童運動,都要比成人放輕,勿過度操練,以免傷害生長板 ---可能造成提早癒合或長短腳等問題!


  當孩子抱怨運動後骨頭兩端酸痛不適(可能發熱但較少紅腫),就要懷疑生長板傷害,將運動量下降,以免造成不可逆的後果。


  台灣青少年體育訓練常見的問題:當作成人在操,年紀小小就滿身是傷,升到成人比賽沒多久就因傷退役。但快樂不要求成績的話,教練又沒續聘理由 ...兩難啊!

休息後,讓你走得更遠

  恭喜台灣網球好手(非國手)謝淑薇拿下個人第六座大滿貫冠軍,同時達成海峽大滿貫(同年法網+溫網冠軍!)

  謝淑薇給我們的啟示:2020年她因腳踝扭傷韌帶斷裂,嘗試許多治療(在他臉書上都看得到,之前還有其他傷)。勉強上陣,效果不彰,最後只好休息一年半,專心養傷,顧好身體才有未來。
  舊傷難好,有些選手會因此退役(如最近說要退休的蠻牛),但謝淑薇肯定是有計畫,有期待,所以休息再久都沒在怕。但要小心不要像費爸一樣,硬撐導致全身輪流受傷(應該是代償造成),最後還是不得不退休。
  而且謝跟搭檔Strycova都是37歲高齡,卻能擊敗對手年輕小將(27&28歲),表示保養有術,高強度的網球比賽,對他們來說,年紀並非問題!
  土豆仁的學員有許多人因為長期傷病困擾而影響運動,但看了謝淑薇的例子,應該可以讓我們更相信自己,不怕長期治療復健,努力繼續保養。雖然需要長時間休養,但蹲下後躍起,高齡仍然可以再創佳績!
※土豆仁課程一般修業至畢業,約一至三個月不等,長至半年一年的也有,這期間都要感謝學員願意相信土豆師,也盡力長期合作操練,汗水最終會贏來甜美果實。 *當然也有人不想出力流汗的
☆台灣網協容不下世界級好手謝淑薇,實在是一種恥辱。表示這个組織是以關係結社,而非注重實力。

㊣過度使用(勞損)傷害的原理


 運動員必看!勞工必看!

所謂肌肉「過度使用」(中醫:#勞損)的傷害的原理 來自於:損耗的組織來不及修補

典型的如:各種非外傷性的職業傷害,運動傷害,姿勢不良痠痛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教授幫我們整理這張圖:

重度運動後:

膠原蛋白(肌肉/肌腱的主成份之一)的合成量vs.分解量

分解(損傷)在運動後24小時前達到高峰(下方曲線)

合成(修復)則在運動後第24小時到高峰(上方曲線)

兩者相加的膠原蛋白「淨增生」則在24小時之後 才開始(之前都是減少的 = 損傷尚未修復。)

2天後膠原蛋白淨增加(≒增肌)的速度減緩,但可以維持到三天後。增生/分解速度,則在兩天之後 才達到平穩。這應該就是重量訓練的練腿日與練手日分開(至少輪流休息一天讓它修復)的理論來源。

對勞基法七休一還不滿意的勞工朋友們,職業運動員們,賽前狂練的運動狂熱者們...

大家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過勞/過度訓練了?

古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原論文:Magnusson S.P., Langberg H.,& Kjaer M. The pathogenesis of tendinopathy: Balancing the response to loading. March 2010, 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 6(5):262-8


※原論文的"heavy exercise"還要再查另外一篇論文來看,並不知道這實驗的實際運動項目,但原則上:各種運動只是程度上的差別。休息時間需要或多或少,各種運動/工作都不適合連續狂操。

扁平足的比例可高到20%以上!

認清真實的人體

---人類扁平足的比例,甚至可高到20%以上!

  剛看到最近爆紅的好萊塢片<芭比>的橋段:芭比的高跟鞋不見了,變成扁平足,大家看到~~全部╰(〒皿〒)╯崩潰~~


  然後"怪芭比"教芭比要去「探索宇宙的真相」(*不是伯啃鞋),這在大仁哥眼裡真是心有戚戚焉!


  教科書,媒體,或網路上,我們都只能看到成功人仕,完美案例,但在「真實世界」裡,不完美+失敗,才是我們的日常,才是所謂的「正常」,而那些土豪跟女神"們",其實是「不正常」的那群人。


  媒體常常推波助瀾,講得我們好像每個人都應該成功,都應該破PB,都要錢很多 身材很極端(其實商業考量居多)。但沒有人教我們怎麼面對「正常的不完美」。這樣導致有些人陷入負面情緒的循環,但其實那些負面的東西其實是正常,而非負面,負面是萬惡媒體給你的錯誤觀念!


  比如說土豆仁常見的脊椎側彎,扁平足,盛行率其實高到你會覺得上帝造人有什麼問題?(患者會因為媒體的報導感覺自己很慘很孤單)其實上帝造人就是正常的(你不孤單),上帝沒有要每個人都長得一樣,每個人運動能力都很好不會酸痛 ...其實不會酸痛一點都不正常...


  抱持正面的心態去面對解決人體的「正常問題」,才是健康的態度。人不生病是不正常的,但多數的問題其實可以得到解決,而非硬幹。例如扁平足,從小可以鍛鍊足弓而減少發生率,長大了也可以減少症狀。運動困擾經由項目選擇,跑法調整,跑鞋鞋墊,都可以得到改善。這些都是正面且正常的過程!


  大家看到此文後,應該都能了解而調整心態,免煩惱,放寬心像芭比一樣追尋真實的自我! 


2023年9月22日 星期五

大腿內側放鬆運動

  大腿前側到內側(骱邊)不適(多數是卡卡感覺)是土豆仁常見的問題。但多數都不是大腿內側肌肉自己的問題,多數都是臀部外側肌群失衡,或骨盆/髖關節受傷代償,導致大腿內側長期異常出力造成緊繃

(大腿[前]內側有:恥骨肌、內收短肌、內收長肌、內收大肌、內收小肌、股薄肌、縫匠肌下部...
等等肌肉,還有滑囊神經、血管、淋巴等組織)

  包括單側腳趾,腳底,足弓,腳踝,膝蓋,髂脛束,髖關節韌帶,臀肌問題,腰背肌問題,都有可能造成對側或同側的大腿內收肌代償收縮 ---最終導致靜態或動態骨盆歪斜膝內翻/外翻!
症狀常會出現在運動跑步跨步的「屈髖」動作上。

(右髖關節兩側肌肉平衡分佈圖)
其中任一條出問題都會造成其他肌肉幫出力而歪斜。!

(一般人較常見膝腿外側[髂脛束]代償而較少見內側代償)

(大腿內收肌也是廣義核心肌群的一部分,與核心肌肉搭配平衡)

  土豆師看到大腿內側不適,都會往以上的其他肌肉群去尋找問題,真正大腿內側拉傷或過度使用發炎的非常罕見!(多與劈腿/跨步拉到有關)

  找原因之外,今天土豆仁來教簡單的內收肌放鬆運動,可以舒緩大腿內側的不適:
步驟:

1.側躺,手抓床緣固定上半身,上方腳屈膝,腳固定踩在下方腳或小腿內側

2.上方腳往上往後旋轉,膝蓋儘量拉到軀幹後方,帶動胸腰椎旋轉向後,打開骨盆前側與內側。

3.配合呼吸,往後拉到底同時吸氣。到底後慢慢收回吐氣。
※可改變上方腳踩位置:往下方膝蓋前/後/上/下方。以找到最佳刺激角度(通常不會大腿內側全部肌肉都緊,而只有一个點。)

4.反覆15~20下,對側可依樣畫葫蘆,觀察兩側差異,慢慢拉開卡住的點。

2023年9月14日 星期四

找回身體的中線 ---脊椎旋轉控制訓練

 脊椎的扭轉歪斜,是土豆仁常見的失衡現象,有時候會伴隨脊椎側彎與骨盆歪斜,有時候則沒有(所謂假性側彎) ,外觀表現上可以看到肩膀一前一後/一高一低,胸部一大一小,骨盆一前一後/一高一低,或感覺長短腿等現象。

  除了檢測找出失衡的根本原因之外,訓練脊椎旋轉肌,讓他找回正常中線的控制力也是很重要的。今天就來訓練脊椎旋轉的「控制力」(非肌力訓練或伸展柔軟度),有助於找回身體的中線! 

  


今天訓練的主要是中背部的胸腰椎交界旋轉肌(如上圖:土豆師常講的"排骨肉")還有腹斜肌(見下圖,腹斜肌有內外兩層,是肌筋膜旋線的一部分)
(一般人沒有特別訓練的話,腹斜肌是鬆垮肥肉狀)


步驟:
1.仰躺:雙腳離地,屈髖屈膝90度,收緊小腹,大腿垂直床面,雙腳併攏。

2.雙手交握手肘,舉起手臂,上臂垂直床面。

3.用力時吸氣:旋轉腰部讓骨盆雙腳向右到底,同時要保持上半身儘量不跟著轉動,雙手同時向相反方向用力。
柔軟度足夠者,可同時旋轉胸椎反方向(向左)。讓右肩離地,注意頭儘量看天花版,不要跟著轉(會變成脖子用力而非脊椎)
★0:29後示範反向轉動

4.回復到起始姿勢,吐氣,再換另外一側操作,注意兩側平衡,速度角度都要儘量一樣。
★若有明顯一側卡住或無力疼痛,需來土豆仁檢測問題所在,以免越做越歪!
★0:50後示範錯誤晃動

5.兩側反覆各作10~15下。以動作穩定對稱為標準
★若肌力不足晃動發抖,則須休息後再做,不必連續!

* * * *
以下來看看有練側腹肌(脊椎旋轉)跟沒練的差別:

(全方位訓練,比賽又夠乾!)(只有練腹直肌[仰臥起坐等]的結果)
(體脂夠低就有"川字線",但肌肉量不足的話仍看不到六塊)

2023年9月13日 星期三

女生會擔心肌肉的話

 女生會擔心肌肉的話,那只是想像的怪物


  小豬黃沐妍是很少數轉換路線的藝人,從白肉女變成健美選手。(上圖健美後;下圖健美前)...但你看他平常的時候並不是比賽時的樣子(需要額外控制極低體脂+脫水+肌肉充血)。女性愛規身軀筋肉,是足困難个代志,一般人真的不用擔心!肌肉不會背叛你,生活萬事靠肌肉,閣照顧你的健康,顧筋骨代謝。還培養易瘦體質。


恭喜腰痛學員畢業!

 恭喜又一位土豆仁腰痛學員畢業!


  這位學員來土豆仁五個月期間,課程從密集到一個月追蹤一次,最後終於解決掉他煩惱的腰痛問題。(注意:他之前復健做了一年半還沒好!)這其中關鍵不是他腰椎問題有多大,而是他回家功課做得有多勤!


  大家有做過健保復健就知道,做的完全是被動短時間的刺激,其實回家後沒多久就會回復原狀,這樣做甲一年半載也無奇怪。而土豆仁是做無仝款个方式:強調精確對點運動調整,結果就是學員能夠「自己解決問題」,而無須無止盡的復健。


  年輕人對腰的要求都是不要「贅肉」,但土豆仁對腰的要求是:要能控制「肌肉」!一般腰痛患者的共通點就是:大腦失去腰部的主控權,導致在每天體重工作壓迫下,腰椎走位不停惡化。土豆仁的活化運動就是針對這个情形來做扭轉。訓練肌肉的覺察,重建腰椎的平衡(其實這樣也會間接消墜肉)


  即使你腰椎骨有骨刺,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脊椎側彎等等問題(骨頭問題無法削骨去除),也能經由你自己的控制力而緩解。


  土豆仁經驗:學員成功的關鍵就是 ---願意付出運動的時間與恆心,最終身體會給你好的回報。當然要花幾個月的恆心不一定每個人都有,但能做復健一年半的畢業學員,他一定是很有毅力的!恭喜他奪回身體的主控權,可以回到一般人的運動模式,繼續強健腰椎!

從影后陸小芬的變化談起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那四十年呢? 1981 vs 2023的陸小芬


  一般人的視線多半會著重在皮層缺乏膠原蛋白的變化,但土豆仁著重的是筋骨變化。---我們可以發現:他的脖子變短了,肩膀肱骨前傾了(前凸)了,肩膀變厚了。


  脖子變短有可能頸椎曲度改變,有可能是骨質疏鬆塌陷,有可能是椎間盤退化萎縮。肱骨前傾與肩膀變厚(肌肉或肥肉增生)則可預期有背肌虛弱,胸肌縮短,肩胛骨前傾等現象,進一步可能合併頸椎問題(因地基歪斜)或呼吸問題(因肋骨受限)。


  比起身材胖瘦,土豆仁更在意的是骨骼健康,骨骼好,除了好看,年輕,也對身體器官功能的運作有正面的效果(新陳代謝好,氣色也會看起來更少年)。


  骨骼健康須由長期運動與注意姿勢習慣做起。抗老並不是只有注意飲食睡眠,運動是維持肌肉骨骼健康不可或缺的部份。


  筋骨維持最佳狀態者,即使上了年紀,跑跳體力也不會跟少年時「差傷濟」。 顯示較少

 

談不運動的選擇

  土豆仁近日有位學員上了兩堂課就放棄運動,跟我問開刀好不好,大仁哥感覺有點可惜。


  眾所周知土豆仁是「實做派」,強調改變自己要靠自己學習,靠自己的力量。但其實很多人沒那麼堅強,會想要倚靠外力(這就是偏方很好賣[騙]的原因。)


  這位學員明明上次來就有進步,這次來卻說酸痛,上次回去運動都沒做,這禮拜又回去以前的疼痛了,覺得都沒變。「覺得都沒變」是土豆仁常聽到的回饋,許多人其實不夠敏感到察覺自己的變化。只要疼痛≠0 就覺得沒變,但土豆仁能看更多細微的改變,只要一次比一次好,就是正確的方向。如果學員沒有恆心毅力,半途而廢其實是浪費了之前的課程時間與金錢。


  當然不運動也是一種合理選擇,因為人還有工作,家事,興趣... 等等各種活動要做,每天很忙,不一定有心思分神去運動。所以土豆仁的回家功課都給小的活化動作,不是那種要跑一個小時爆汗很累的「運動」。運動貴在持之以恆,小小的改變,每天持續累積下來就能看到效果。


  選擇不運動而用其他侵入性,或代償的方式來解決疼痛或運動障礙,也是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但相對來說,到老之後,不運動造成的體力器官退化嚴重,會帶給你更多的問題。所以選擇撥出時間來運動還是一個值得的長期投資!

[土豆大哉問] 為什麼拉傷不會好?


  這是土豆仁常見的問題,一般人拉傷休息幾天到幾周(第二級以上拉傷)都會好,但看完醫生也不會好,到底為什麼?以下幫大家整理常見原因:


1. 沒發現不只一處受傷

  健保制度導致醫師看診簡略,經常忽略痛處以外,但有時其實是多重傷害,而非單一點受傷,其他地方沒治,當然繼續痛。


2. 沒發現骨骼/關節傷害

  拉傷常見合併骨骼脫位,或是骨裂骨折,若醫師沒有進一步徒手或X光檢查,不知骨頭有問題而繼續動,經常造成骨頭繼續走位,造成痛點延伸變嚴重。


3. 以為是小傷而繼續運動

  肌肉韌帶拉傷,其實就跟「皮膚傷口」是一樣的東西,只是你「看不到」皮下的狀態!所以可能已經斷掉裂開,你卻以為是小擦傷而繼續動,導致越裂越大。


4. 「越痛越好」的錯誤治療觀念

  許多人會把拉傷當蚊子叮處理,反而一直拉筋出力去刺激患處,但越壓、越抓、越打、越拉,拉傷通常是越拉越嚴重,而非越好。


5. 其實根本不是拉傷

  常見神經傳導痛,筋膜傳導痛,內臟傳導痛,是其他姿勢或內科問題造成,其實兇手在別處而非痛點本身。這需要全身檢測才知道 ---健保醫師通常不會做這種事!


6. 代償性肌肉發炎或拉傷

  常見患者說我拉傷一直沒好,仔細問:其實痛點跟以前不一樣,其實不是同一個傷!而是把新傷跟舊傷都算在一起!這類接連發生在同一點或隔壁點的傷害,通常都是身體「自我代償機制」(潛意識或故意用異常動作去閃避痛點)造成。


7. 整體身體狀況差

  常見疲勞壓力大,睡眠不良,營養不良,肌少症,內科等問題,造成新陳代謝差,身體恢復自癒能力很差,一般人幾天或幾周會好的問題,他們卻都不會好。此時須從整體作息調養切入。


8. 舊傷疤痕不適

  皮膚傷口癒合不良會產生疤痕,或經久不癒的感染傷口,而筋骨也類似,這類慢性病變俗稱為「舊傷」。此時其實是慢性發炎的症狀,而非急性拉傷症狀(癒合不良而非撕裂),通常可發現擴大痛點模糊持續緊繃卡卡,休息不動也有異物感。此類狀況跟急性問題處理法不同,通常需長期針對患處運動來改善。

多采多姿的老年生活

 
80歲阿媽獨自一人機車環島,有兩个所在異於常人:

1. 體力異常的好
  土豆仁常見一般人,三十歲就在抱怨長途坐車受不了,走路到公車站就嫌遠,更何況是騎機車騎18天。通常一般人六十歲就開始培養足不出戶的習慣(因為體力下降跟不上人家),這樣退休二十年後,八十歲只能在家裡顧電視。
  劉曾玉真阿媽的體力應該超過很多二十幾歲的肉雞年輕人。
*人體各器官從20-30歲巔峰後分別開始逐漸退化,但可以經由保養而延緩。也可能經由受傷或過勞,而提早惡化。

2. 心理異常的堅強
  土豆仁常見一般人「劃地自限」,即使經過努力就可以達到的成果,也會催眠自己做不到。尤其年紀大了之後,"倚老賣老"的情況會越加嚴重,把事情都推給後輩,而自己不願意付出(講的理由是說年老"無效啊...")

  事實上我們都可以有活力多采多姿的老年生活(甚至中年生活),關鍵在於是否願意付出努力,去維持健康(只有吃喝看手機不會健康)。注意飲食,保持運動,設定目標,持之以恆,不管我們50 60 70 80,都能夠有體力長途環島。

新聞報導
新聞報導

[土豆冷知識] 內八/外八其實主要從髖大腿歪,而非膝踝關節!

  從下圖可發現骨盆髖臼-大腿頭"股骨頸"(轉折處)轉軸-膝蓋橫軸並非在同一水平線上,而是有個往後傾的角度(約8-15度),所以一般人自然站姿是微外八。當股骨頸較前傾(anteversion)就會變內八,而較後傾(retroversion)就會變外八。而膝蓋骨與腳掌長軸的方向多是一致的。

  當然有些人會因為後天膝小腿或踝足部外傷後變形,另外有些人是先天/後天足弓發展異常而導致足部變形,最後導致內八/外八。這兩種狀況,因下肢力學歪曲,多有行走障礙!


  但多數人天生的內八外八角度,是來自髖關節喔!


*部分O型/X 型腿也與這有關。

*人體有容錯機制,能夠正常行走的內八/外八不須處理。

 

[土豆冷知識]:休息的時候,肌肉才會成長(修復)

*修復需要時間從24到72小時都有人講(應按運動強度有所不同),若修復不足會導致下次運動時成績下降,容易受傷,反而倒退。

*土豆師看過很多削減不重視休息日的課表,有過勞受傷風險(運動時是耗損而非進步)

*所以吃飽睡好也是健身重要流程無誤


★關節痛,須小心未移位骨折(骨裂)

  最近竟然接連遇到三位疑似骨折骨裂患者,苦主都以為是筋受傷,想說繼續練,繼續拉,會不會比較鬆?結果完全沒比較好,就這樣拖了一兩個月!


  筋(肌肉韌帶)受傷在慢性期是需要訓練刺激沒錯,但也要小心不要過頭,以免二次拉傷!

  而骨折需要休養一到兩個月不等,讓骨頭長回去,期間可部份承重,但千萬不要拉筋!(會把骨縫拉開移位)


土豆師遇到有

1.撞擊跌倒等等外傷

+2.痛點在骨頭

+3.經久不癒(一個月以上)都會懷疑骨折,

請大家也記住這三點!


  急診X光沒發現骨折,也是土豆仁常見的現象!因為急診以救命為優先,不影響生命的不會細看。當骨折兩端未移位,人就還可以動,只是會痛,此時X光看斷裂線也不明顯(但後來回過頭去細看就可以發現斷了),所以不要醫師說你沒事,你就放心讓他痛一兩個月喔...


  痛點一直沒好就要去檢查~可能有內傷!

 

肌肉線條來自體脂低

 

最新Puma廣告剛好有對比可以觀察

  女生腿可以看到肌肉線條:髂脛束,股外側肌,股二頭肌,脛前肌,腓骨長肌 ...但這腿卻比男生細得多。這剛好給我們正確的觀念:肌肉線條要明顯,首要體脂低而非肌肉大!

*但女生一般自然體脂率比男生高才對,體脂過低須當心女性運動員三合症(Female Athlete Triad)的風險。

筋骨失衡的基礎表現:固定趨向(歪)一邊

 

  土豆仁評估學員的問題都是站、走、彎腰、轉腰、坐、蹲等各種姿勢做比較,如果有靜態固定歪一邊,或動態動作趨向固定的方向,而非左右對稱活動,就要懷疑相關肌肉骨骼的失衡或傷勢。


  若歪斜方向與運動障礙或疼痛相符合,那這个失衡就可能是症狀的背後原因!


  當然剛急性受傷在痛的時候,人都會不由自主的閃避痛點,而站歪歪頭歪歪,這時看就不準。所以土豆仁都會請學員先看醫生吃藥好一點再過來。


  評估趨向的重點是:必須是「固定的角度」。若是會一下歪左一下歪右,那就可能只是站沒站相而已!


*今日起將陸續把今年之前的FB文章搬過來部落格,以免被FB時間軸淹沒!

2023年9月9日 星期六

胸肌放鬆運動

 胸肌緊繃,是常見的肌肉失衡,因為雙肩被胸肌往前拉,會造成圓肩或駝背現象(如下圖)。進一步會因為姿勢不良,力學失衡,造成頸椎酸痛(抬頭困難),肩膀酸痛(舉手困難)等問題,長期可能產生骨刺椎間盤突出,呼吸淺快不順等問題。

(劉亦菲:平胸肌也可看出一樣的圓肩現象)

(胸肌緊繃主要造成肌筋膜手臂線與功能線的失衡)

(進一步會影響旋線與淺背線肌群)

* * * *

一般胸肌常見的放鬆運動是擴胸拉筋
但對於胸肌異常緊繃的人來說,這些動作都會造成聳肩代償(如下圖),其實沒有拉到胸肌!

* * * *

對胸肌很緊的人,土豆仁會建議以下動作放鬆,等待放鬆之後才做一般的擴胸運動。

步驟:
1.站姿,雙腳與肩同寬,以穩定下半身。

2.雙手握拳伸直往前,拳眼(拇指食指為出的圈圈)相對相碰

3.用慣性同時往後拉,儘量讓小指側相碰,緊繃碰不到者不要勉強,以免聳肩。

4.動作連續不停留,用肌肉自然張力彈回前方2.姿勢,反覆20~30下,注意勿憋氣與過度用力

※影片00:19後示範錯誤動作:聳肩屈肘/過度用力抬高。

* * * *

★以下是男女胸肌緊繃與放鬆例,大家可以看出曲線上的差異,緊繃內收(被動夾胸)造成胸肌較突出錯覺,但額外的肌肉失衡傷害(還有駝背),其實得不償失!


* * * *

  土豆仁不時會看到只練胸不練背的健身者,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前後筋骨平衡都要練,胸背分開或同一天訓練都可以,但訓練量要對稱,不可一輕一重。



*練背讓胸背肌平衡互拉,可以減少胸肌緊繃發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