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6/9~6/11公休三日無接受預約,請見諒!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21年7月16日 星期五

[每週連載] 肩膀三角肌的活化/拉筋

肩頭的「三角肌(deltoid)」,是舉臂往前與往側上方的主要肌肉,但在土豆仁經常見到的卻是:三角肌虛弱,它的功能被上斜方肌(upper trapezius)代償!

*肌肉位置請參考下圖:

多數運動員的三角肌都是發達的,因為手腳通常都協同做反向運動,就算是跑步、足球等下肢運動,動作同時,手臂也會練出發達的三角肌,以平衡身體(因手部無負重,肩膀以下則較弱。)

現代人最常見的肩痛問題,來自於用滑鼠或滑平板/手機,不自覺抬高手肘/肩膀導致(通常合併駝背:變成頭低而手高。)另外煮飯拿煎匙與翻鍋,也是常見的肩痛來源。




當三角肌沒有發揮他該有的功能,很常見鄰居肌肉的代償疼痛:如肩頸(斜方肌),前肩(脊上肌[supraspinatus],如下圖位置)。

※下圖為手臂肌筋膜線,可見三角肌跟斜方肌是同一條線(下右),跟脊上肌(下左)則是同部位的一深一淺兩條線。這就是代償的力學作用線。

一般大仁哥都建議學員去打球,讓上肢活動大,自然就會有健康三角肌(還有頸椎脊椎核心跟下肢)。如果生活忙碌,除了重訓有很多練三角肌的啞鈴徒手動作之外,今天來教一個簡單的不須器材的三角肌活化動作,幫助大家喚醒三角肌:


步驟:(以活化左肩為例)
1.站姿或坐姿,要有靠背,以協助固定軀幹,以免產生轉腰或後仰。

2. 左手臂內夾,左手肘屈曲到右肩方向。右手幫助壓左上臂往內(胸部方向)到底。

3. 右手壓到底後+同時左手向外抵抗右手+深呼吸繃緊胸廓,以獲得三角肌較大張力。慢慢反覆深呼吸5~10下。

※左手肘位置可往上或往下調整,以刺激偏前三角或後三角肌。
※三角肌緊繃者則左手儘量放鬆不需用力,可改為趴姿施做,用床面壓住左手肘,右手不須用力,來幫助放鬆。

* * * *
一般常見的肩水平內夾熱身動作:

如果三角肌太緊繃的話,其實這動作常拉到的是上背的菱形肌(膏肓)而非三角肌喔!相反的,膏肓痛者做這拉筋動作,拉到的卻會變成三角肌,而沒拉到菱形肌!所以土豆仁一般不會教上圖這動作,而改為屈肘施做,或做瑜伽的「老鷹式」上半身,來刺激所需要的肌肉。

(老鷹式)


 




2021年7月9日 星期五

[每週連載] 不用道具の臀肌運動

「臀肌失能」是久坐族常見的問題,因長期座椅壓住,腰背臀都不用出力,常與核心無力連動(腹肌失能為主),因肌肉無法支撐骨架的結果,會造成容易腰酸背痛的問題。若不能去跑步或打球(會跑動的球類是很好的綜合運動[高爾夫/撞球不算]),則可操作一些原地局部訓練,複雜的如彼拉提斯。今天土豆仁則來教一個簡單的綜合臀肌運動,做對讓你屁股有感!

臀肌有三層,一般最常見市分開練臀大肌或臀中肌,今天則做綜合動作,不偏向任一塊,臀肌可參考前文介紹:屁股三層肌肉簡介

有臀肌跟沒有臀肌,差別就在翹臀跟扁屁股! 


* * * *

一般常見的臀肌練法,除了進階的「硬舉」之外,最簡單是「抬臀」,但抬臀很容易變成背肌代償,沒有練到臀肌,變成做「後折腰」而非髖後伸(如下圖),可能導致腰痛!

另外一種作法則是「橋式」(重訓進階法:臀推)

以下是單腳橋式示範,需要保持收腹,保持軀幹平直,較不會用到背肌代償:

而下圖就是用背肌操作的橋式,這樣折腰沒有練到屁股:



* * * *
接下來介紹今天的動作:站姿側後抬髖
(以練右臀為例)
(24秒後為錯誤作法示範:變成髖前屈/內轉/單純後屈[沒往外45度]/軀幹晃動)
步驟:
1.站姿,手扶牆/桌/椅背/欄杆固定軀幹,軀幹輕微前傾+收腹保持不折腰。
(進階採四足跪姿亦可,但較難保持軀幹穩定)

2.保持右膝固定屈曲90度,右髖外展+後伸,下肢成ㄑ字形向後向外伸到髖外展45度左右,小腿約平行地面。
★需保持軀幹骨盆不轉動,否則就會變成練腰背而非臀
※依各人柔軟度,一般人約在45度上下,但可劈腿者可能到90度

3.抓到角度後,做單腳慢上慢下,反覆約10-20下。
★重質不重量:注意角度平均,不要忽大忽小,軀幹勿晃動。

4.進階肌力訓練者可右腳踝掛沙包,或右腳踝拉彈力帶(另一端踩在左腳底)

運動做完可參考之前介紹過的拉筋運動做收操:坐姿臀外側拉筋



祝大家攏有美臀行走江湖!
















2021年7月3日 星期六

[每週連載] 側背肌放鬆運動

  今天要做的是闊背肌(latissimus dorsi, 如上圖)側面,即所謂的「側背肌」的放鬆運動,一般側背肌經常與同側「側腹肌」(腹斜肌)呈相反狀態,腹肌緊則背肌鬆,背肌緊則腹肌鬆(腹肌無力的狀況較常見。)
  闊背肌是肌筋膜「功能線」的重要組成部份(如下圖),一邊的闊背肌與對側的臀髖伸肌(成X形),同側前方的胸-腹-髖屈肌,成為一邊的旋轉動作單位。
一般最典型的就是單手球類,還有單槳獨木舟,主要發力就是靠功能線肌群的全身作用。

  因為單手運動幾乎都是固定操練慣用手的失衡模式,因此也就常見慣用手側闊背肌跟臀肌緊繃。一般常見臀肌+背肌放鬆法如下圖:可作為運動後的收操動作之一

動態熱身則可作「弓步轉體」的連續動作,如下圖:

今天土豆仁則教針對側背肌的放鬆運動(不動臀肌),對於單側肩膀/側腰緊繃/脊椎側彎者,均有幫助。以鬆右側為例,步驟如下:
1.仰躺:雙手背後腦杓,雙手肘往兩側分開,以拉開闊背肌上連接點

2.雙膝併攏屈曲約120度,轉腰下半身向左到底(依個人柔軟度決定角度)

3.維持腰膝在左側的位置,將右肩右手肘用力往後往外伸展,同時緩慢深呼吸7~10下。

4.可接續操作另外一側做比較,運動目標以兩側鬆緊度平衡為準。

※對某些上半身失衡造成的高低肩/脊椎側彎/甚至肩痛,這運動是很簡易的平衡動作,可作為平日保健運動。


(歪一邊失衡是羽球選手常見的狀態,上圖為王子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