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物理治療觀點出發經營的運動調理中心,消除痠痛的原因,人體工學追根究柢,教導正確姿勢跟出力方式,協助平衡失常的肌骨狀態,不以一般的體能訓練或雕塑身材為目標,而是促進健康的體態跟肌骨平衡!
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常見的膝蓋力學失衡
不管是運動傷害還是日常痠痛 膝蓋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角 :-p
膝蓋的構造複雜 可能發生的傷害也超多種
例如:股四頭肌 膕繩肌 內收肌 膕肌拉傷 鵝掌肌腱 髕骨肌腱發炎 十字韌帶 側韌帶 髕骨韌帶損傷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皺壁症候群 半月軟骨損傷 關節軟骨損傷 關節炎 關節囊腫... 甚至小腿腓腸肌 腓骨頭損傷 也都會表現出膝蓋部位的疼痛
但受傷的膝蓋 就土豆仁看起來 八九成都有固定的失衡模式 (車禍等外力不算)
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膝蓋前側大腿(股四頭肌)緊繃 過度使用或萎縮無力
2. 膝蓋外側緊繃---包括股外側肌/髂脛束(ITB) 髕骨韌帶 而股內側肌無力
3. 膝蓋後側膕繩肌/腓腸肌緊繃
4. 腰臀部位核心肌群無力
簡單講就是
膝蓋的1.前上方2.外側3.後方緊繃
再加上4.無力的膝蓋內側(或大腿)跟身體核心
為什麼會這樣呢?
從上圖跑步的動作就可以看出端倪
分析如下:
A.人類的下肢運動 基本上有40%(走路)~100%(跑步)在單腳著地用力的狀態
所以經常要單腳支撐身體 而身體重心通常都是偏在膝蓋內側
單腳用力必須把重心往外移動到腳掌下方
身體才不會向抬腳的內側傾倒~
所以膝蓋外側的肌肉用力收縮要求就比內側要多得多~
長久下來沒有伸展的話 就容易造成"用進廢退"
外側肌肉長度縮短緊繃 而內側軟弱無力
這也是為什麼沒有髕骨內翻;而常見"髕骨外翻"的原因
(外側肌肉韌帶長期出力收縮 而內側無力 髕骨因兩側組織不等的張力而偏移)
B.膝蓋用力的方式則幾乎都是 "用力伸直<>順勢彎曲"
就算常見的蹲下動作 還是前側股四頭肌用力
(反向用力 減速彎曲 並非用力彎曲)
所以膝蓋前側的股四頭肌 髕骨韌帶 髕骨肌腱
由於一樣的原理 容易緊繃
而膝蓋用力彎曲的運動很少 ~如單車上卡踏的踩法~
所以後方負責膝蓋彎曲的膕繩肌就相對無力
但因為大腿後側少出力也相對不易拉傷
膕繩肌緊繃則是因為人類的多數運動 很少有伸展大腿後側的動作
一般常見是田徑或舞蹈運動需要 才會動到 才有拉傷的機會
例如短跑 跨欄 劈腿 單雙槓 鞍馬 韻律體操 等等需要高抬腿的動作
C.現在人坐式生活多 核心的腰背臀肌都很少活動到 所以核心無力
當這些平時不運動的人出外活動
經常都只會使用股四頭肌 而核心無法配合出力
(例如重量訓練的深蹲動作 常被錯誤的做成"蘿蔔蹲")
造成一支長腿要支撐整個不穩定"晃動"的軀幹 的情況
長久下來股四頭肌 膕繩肌 腓腸肌等下肢肌群額外負擔過重 就容易出現問題
例如常見的跑者膝: ITBS(髂脛束症候群)
多半伴隨著股四頭肌 臀中肌或是更上方的核心肌群無力
才使得細薄的ITB承受不住過重的負荷而緊繃發炎
D.現代人即使愛好運動 也常常不重視賽前熱身 賽後伸展收操
造成這失衡的問題因順(錯誤姿)勢的運動而更加劇
終究產生組織負荷不了
緊繃 發炎 撕裂 等等現象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