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側腹肌拉筋

  多數人的側腹肌(腹斜肌)是虛弱的(其實腹直肌[一般所稱六塊肌]也是)。這個部位是常見的失衡★表現點★。因為肌肉無力,所以更容易因外力而偏移。

(廣義核心肌群,一般人須前後上下左右平衡)

  但側腹肌本身用力造成的緊繃或拉傷,只有在短跑或跳躍運動員身上會看到,一般人很少側腹受傷。

  今天來做簡單的側腹肌拉筋動作,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熱身動作,可以把上肢,背部一起活動開來。如果拉起來兩側有不對稱或不適的朋友,可以來土豆仁查看看是哪裡失衡喔!

步驟:

1.站姿(坐姿亦可,但用力力矩較小):雙手舉高手臂貼耳,左手從後方來拉右手肘,往左拉到底。

*若從手肘前方拉,則是拉不一樣地方:上臂三頭肌拉筋動作

(三頭肌拉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zvDO56B0HE )


2.軀幹往左側彎,到底後再往後仰到底,深呼吸一口氣後放鬆回中間。

3.反覆5~10下之後再換邊,觀察兩側差異。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髖關節旋轉(臀肌)拉筋運動





  骨盆失衡是土豆仁常見的問題,而骨盆失衡諸多表現之中,臀肌失衡是很常見的一個現象,背後原因不一而足。有的是長短腳,有的是舊傷,有的是鞋子壞掉,有的是神經因素,有的是脊椎側彎,有的是上半身失衡的代償...

  今天暫時不管遠因,先來拉一下兩邊的平衡:這是土豆仁很常做的測試以及訓練動作。

步驟:

1. 仰躺,雙腳與肩同寬屈膝約90度,兩腳掌平踩床面。雙手在兩旁放鬆。

※注意手不要出力壓,否則會變成練上半身!

2.抬右腳,右腳踝放到左膝上,左腳放鬆,用右腳的重量下壓,雙腳儘量轉向右,雙小腿儘量壓平床面,此時左側屁股會離開床面。

※注意腰部放鬆跟著旋轉,不要刻意抬高或壓平,否則會變成練背肌。

3.持續壓平約30秒再放鬆回到1. 換另外一側。觀察兩側差異。

4.兩側輪流各反覆5~10下。

(從示範圖片可觀察到大仁哥兩側有些許差異)

※這動作也可當成熱身用,熱身時不停留,兩側各壓平再上下20~30下。

★兩側角度差異,緊繃酸痛處,即為失衡處,請來土豆仁進一步研究原因!

延伸閱讀: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肌肉記憶:找回身體的中線

   土豆仁已經看過幾千位學員了(請原諒我會臉盲記不起來),這幾年普遍發現的一個問題是:歪久了會忘記什麼叫做正常

   因為不知道什麼叫做正常,所以這些朋友會把自己的欲望投射在動作上,但那有時是錯誤的作法。例如:脊椎過直,關節過鬆,異常的運動量(或是完全不動),矯枉過正的歪斜,刻意製造酸痛(這很難想像,但滿多人會這樣)。會做出這些行為的原因其實都只有一個:他們已經忘記什麼叫做正常

  肌肉記憶表現在我們所有的動作學習上,從嬰兒的時候開始練習手眼協調,如何抬頭轉頭,翻身坐站,屈腳爬行推進,使用雙手手指與雙腳協調,練習跳躍,上下樓梯,翻跟斗,騎車,開車,寫字,打球,用電腦,專項運動... 所有動作經由練習之後,都是有寫在大腦神經到運動單元裡的程式記憶!

  所以一旦我們學會了,即使已經很久沒有打球,我們還是很快會進入狀況,我們也不需要「再學一次」,而只需要「回想」,因為身體早已經把那些技巧記起來了。

  但肌肉記憶就跟其他長期記憶一樣,我們可能會部份遺忘,記不清楚,甚至會聯想,將錯誤的記憶填塞給自己。肌肉記憶喪失常見於筋骨慢性傷害,或是重大傷害之後,另外像中風,週邊神經疾病,也會有這類現象:忘記怎麼吃飯,怎麼說話,怎麼上廁所,怎麼走路...

  還有人的記憶其實是選擇性的,我們容易記得少數的痛苦,而忘記平時大部分時間是快樂;我們容易放大缺點,而忽略自己的優點。這種效應在筋骨失衡上,往往會加重放大問題,而非解決問題。

  所以大仁哥的課程看到最後,都會提醒學員:你這樣是正常的喔,不用擔心,只是你太久沒正常走路,所以不習慣!...很多人駝背久了反而會覺得站直不舒服,走路歪久了會覺得外八不正常(其實大部份人都是輕微外八),腰酸久了會覺得坐久腰酸不正常(但人人坐久都會腰酸)。不運動久了會覺得運動後流汗酸痛疲勞不正常(但那是人人都有的正常運動反應)。

  今天來講三個簡單的中線尋找動作,土豆師經常教這個給歪很久的學員:

1.脊椎中線:立正,脊椎頭頸對齊靠牆角線,雙手對著垂直線往上延伸,保持正常呼吸,感受肌肉張力,支撐約30秒。

※若有長短腳或骨盆歪斜者,則需改為坐姿或墊上跪/趴姿施作,以降低地基影響。

2.骨盆中線:籃球放在小凳子上,屁股坐在球中間,雙腳踩與肩同寬或踩稍窄,尋找平衡的重心位置,雙手可扶膝蓋或伸直懸空(向前或兩側),一樣保持正常呼吸,感受肌肉張力,支撐約30秒。


3.走路中線:腳尖腳跟連接走直線(貓步):找一段直線(球場邊線或地磚)反覆練習,一般建議3~5分鐘,須慢速為之,讓動作儘量標準,雙腳相連在直線上,有失衡者可能會固定卡某一腳或歪某一方向無法走直線。

※這些動作若已經抓到平衡時,可增加難度:

1.單腳站,或閉眼

2.雙腳併攏,或閉眼

3.加快速度*但動作仍然要標準,歪斜相絆則無效

  祝大家都可以找回從前的肌肉記憶,回復正常的中線平衡!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手指手腕放鬆運動

  各種上肢運動都常見手部勞損,多半是抓握過度導致發炎(組織輕微損傷或撕裂,如:肌腱炎,韌帶發炎,板機指,媽媽手,腱鞘囊腫,手指退化關節炎,腕隧道症候群(正中神經壓迫發炎)。


  另外就是骨關節錯位,多半見於腕骨(包括前臂橈尺骨),少部份在指關節,骨骼問題多半與撐地,壓重(包括球拍/球棒甩擠)有關係。


  除了針對問題點處理之外,土豆仁經常建議以下這個雙手互拉的動作當保養,來放鬆韌帶肌肉,也可以做輕微的關節調整。
  步驟:
1. 雙手指在胸前伸直交叉,虛握讓雙手掌成一平面。
2.用指節互夾固定,雙手肘用力向兩側將手指手腕互相拉開。
※注意是向左右兩側拉撐開,不要變成聳肩向上拉。
3.保持互拉的張力,將手腕互相繞環,正反時鐘都要做。各反覆10~20下。
※若有卡住角度不要硬做,請來土豆仁檢測。
4.一樣保持互拉的張力,做手腕一上一下互拉/兩手向內互夾(掌根相碰)再拉開/手心向內向外翻(儘量轉到底),每個動作都重複10~20下。
※若有兩側不對稱或異常聲響酸痛,請來土豆仁檢測。
5. 動作都做完後建議雙手自然下垂,輕輕旋轉甩動放鬆手臂肌肉,讓痠感降低。如此完成一個完整的手部放鬆流程。建議在上肢運動(包括手工作)後作為收操之用。
(★不管做什麼工作,用力時都儘量保持手腕的「正中位置」,是平時保護手腕的最重要眉角)


2024年11月2日 星期六

頸伸肌/肩胛下方活化運動

 


  肩頸交界緊繃,是非常常見的問題,多半與坐式生活有關,看電腦划手機或看書(稀有族群),久了通常會越看越近越駝背,肌肉也就越緊,頸椎也就越短(肌肉縮短,頸椎呈現猿人S型),因此會造成肩頸痠痛,頭痛,手麻等問題(一般稱"上交叉症候群")。

(常見的螢幕/桌面過低)

(上交叉症候群失衡圖)

  這問題首要是要注意坐姿端正,電腦螢幕/鍵盤/桌椅高度/深度都要適當(詳細請來土豆仁解說),才能消除病因。另外就是針對失衡處調整,一般須穩定頸椎,肩胛,拉回脊椎弧度或矯正圓肩問題。需要對應的肌力訓練,拉筋,姿勢穩定訓練等等。

(也是很糟糕姿勢:後仰壓頭折頸*床上或沙發)

  因為每個人歪的起點不一樣,所以土豆師可能會選擇頸部/肩膀/胸肌/上背/腰骨盆核心等不同部位優先處理。較少同時一次調整多個部位,那樣會難以釐清關鍵原因。

(肩胛骨旋轉運動)

(全身失衡互相影響示意)

  今天的簡單動作針對頸椎伸肌(後方)與肩胛下壓(下胸椎/中背部)訓練,有助於背側肌肉平衡,舒緩相關症狀。

*因各人情況不同,若有不適請勿勉強練習。例如「頸椎滑脫」者就不適用!

步驟:

1.站姿或坐姿不靠背,雙手虛握拳,屈肘向後放在腰兩側。

2.雙手肘同時向後下方畫圈(依個人柔軟度:正後方或稍偏外),帶動肩胛骨*向後→*向下→向外→向前繞環,以伸展相關肌群(肩胛下方用力,牽扯內側外側與上方),

3.與2.同時用力,頸椎向前→向上→向下→ 向後畫圈伸展。

※影片0:12後示範錯誤作法:

(1)頸椎與手臂分段動作

(2)聳肩,肩胛骨變成向上(X)→向後→向下→向前,如此伸展效果會上下抵銷。

4. 反覆2.+3. 10~20下,注意保持正常呼吸不要憋氣,應可感覺後頸到肩頸,肩胛骨痠感。

※不要一次做得過多,因為頸椎肌肉細小,很容易不小心拉過頭而發炎/受傷。

※做完應可感覺眼睛 頭 脖子 肩膀 變輕盈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