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的手腕前屈角度(80°-90°)比後折(70°-80°)稍大,但後折的使用率遠遠大過前屈,此因後折可以讓掌面屈指肌腱伸展產生「轆轤效應」,讓手指抓握更有力,也讓物件可更穩定的包握在捲曲的手拱裡。大家可以試看看將大食二指指尖捏緊,手腕前屈時手指會明顯無力較易扒開。
手掌後折容易受傷的主要原因,來自這角度會讓「小小的腕骨」承受巨大重量。後折經常是為了推舉槓鈴或重物,或是撐地倒立。
由下圖右可見,手掌根受力的方向,就是直接壓在小小的腕骨上(主要是舟狀骨scaphoid與月狀骨lunate),這兩顆小骨頭都只有鳥蛋大小,卻要承受數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槓片或體重加速度)的重量,想當然爾,非常容易受傷。輕則手腕韌帶發炎拉傷(都是1公分不到的小韌帶),重則腕骨脫位脫臼,骨折骨裂。
第二個原因則是,明明後折關節角度是比較小的,但我們常不合理的要求它做後折超過90度的動作,常見如:夾肘的伏地挺身,瑜伽上犬式,槓鈴上搏(clean & jerk),都是受傷高風險動作。當你的關節角度不足卻硬做時,結果就是拉傷固定腕骨的韌帶,或是不自主旋轉手腕以增加角度,向尺側或橈側偏移,拉傷舟狀骨或三角軟骨關節。
因手腕是人類天生弱點,沒有肌肉,很難練粗,所以要減少過度後折,重訓用護腕拉力帶,伏地挺身用握力架是常見的作法。另外增加握力(較困難),也可以藉由手指屈肌製造手腕前屈張力,讓支撐時用「指根」而非掌根出力,讓手心掌拱懸空來穩定手腕。
另外就是注意控制手臂的角度,肩膀不要內縮聳肩,上臂才不會前移,導致手腕需要更多後折來維持接觸面。土豆仁常見的肩腕連動現象:無力或失能的肩關節,就無法維持手臂角度,就是產生手腕代償凹折受傷的原因。這需要練肩膀核心肌群:旋轉肌群,前鋸肌,斜方肌等眾多肌肉,一般重訓歸類在背肌部份。
比較上圖手臂角度,明顯較下圖往前,肩關節稍前縮,手臂前移,因此手腕需要後折角度更大,較易受傷
手掌後折是很常見的角度,如果沒有特別訓練腕力或肩膀,不要太重折到底,是唯一的趨吉避凶法。一般常見的如搬行李箱,搬貨搬機車,都須注意不要折手腕,舉不起來就算了!寧願找人幫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