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很常傳導痛到的地方:後腦杓 (台語:後擴/後甌)
中醫也常刺激這邊的穴道:風池(足少陽膽經)/風府(督脈)
這邊實際解剖的構造:是頭骨後下部的枕骨,連接頸椎第一節,第二節,跟週邊的韌帶 神經 肌肉
枕骨下的八條小肌肉(負責轉動跟穩定頭骨),任一條緊繃時,
會造成肌肉縫隙之間的(腦)神經被夾住/壓迫而疼痛
導致頭痛,或甚至暈眩,呼吸不順,噁心感...
不適者常見一直轉肩膀/轉頭的動作,試圖想要活動該處,
但常見的現象往往是:頸椎動很多,甚至咖拉作響,枕骨卻紋風不動 😓
(因為緊的拉不動,都只拉到鬆的地方)
那...為何這個地方會緊繃?
土豆仁常見的多半有兩個原因:
1. 淺背線肌群(位置同 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出力不順+過度用力導致
一般最常見的原因:拉重物/搬機車,舉重/硬舉
背部肌群只要有其中一個有問題,力量都容易分佈不均,傳送集中到小肌肉而爆發
一般最常見的是下肢肌肉/骨盆問題,把重量往上擠到連結在同一條線上的..
腰豎脊肌或枕骨肌群,
最後因小肌肉過度收縮緊繃而拉傷
所以枕骨肌群這時是受害人,加害者在下半身
2.肩頸姿勢不良:最常見的是頭部前傾/高低肩/圓肩等(所謂 上交叉症候群)
後腦後仰緊縮,枕骨跟上頸椎往後壓在一起 (或歪一邊)
導致肌肉受不了,神經壓迫
這在螢幕位置不良的電腦族最常見,或是拉小提琴的也有
調整工作檯面,整體姿勢,平衡全身筋骨(多半有核心問題),培養運動習慣,是根本的解方
或是
當按摩無效時
做以下的動作,可以馬上緩解酸痛感:
0.找個適當高度的桌椅
1.雙手握拳上下疊放桌上
2.下巴放在上拳眼上
3.閉眼調息,頭部跟肩膀手臂放鬆,把上半身重量經由下巴放在拳頭上
4.做收下巴動作,輕鬆的把下巴往喉嚨方向(後下方)擠(勿過度緊張)
5.此時面部應朝下朝桌面,保持正常呼吸,用力持續十秒
6.放鬆起來休息10秒後,反覆為之
這是因為枕骨肌群除了跟全身淺背線連結之外,
與頭皮筋膜/顏面肌群,咀嚼肌群,頸前肌群,都有連結
試試看眨眨眼睛,皺眉,抬眉,動動下巴,咬咬牙...
同時摸摸看後腦杓,應該感覺得到小肌肉同時在抽動!
所以我們可以用前側肌群的放鬆下壓,來交替牽動/放鬆後腦杓。
而這個連結
其實也是該處疼痛會傳導到整個頭的原因之一!
★按摩/頸椎牽引,也是一種伸展法,但對於過度緊繃者可能效果不好(越拉越痛),
或是高血壓血管硬化患者,可能壓迫脊椎血管,有一定風險
這時就可以做這運動看看
☆★☆★高血壓者也可能因血壓高而此處緊繃酸痛,務必先注意血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