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仁的客人以酸痛/無力症狀居多,另外有一些是動作卡卡或骨節歪斜。
...這些人們有一樣的問題,每個人卻有不一樣的態度面對,結果就是完全不同的發展!
1.積極求醫型 有些人會想打破沙鍋問到底,但健保醫療往往無法提供答案,因為台灣健保大多只處理”症狀”,基本上只是「有醫生把關的成藥!」健保署並不喜歡給病人詳細檢查,認為那是醫療浪費,很常核刪醫師的費用申請(拒絕給付),所以醫師也就配合健保署,反正大部分的病人吃吃藥就好了!
如此是犧牲少數患者的權益,去省大多數的健保預算/醫療資源。優點是省錢,缺點則是:會讓小病養成大病。...大病往往要花更多的錢去治療也不一定好,這樣真的是好的嗎?
但酸痛只吃藥不會好的,通常是原因複雜(或是難辨),原因不除,酸痛也就持續,我敢說台灣幾乎九成九的健保醫師都無法處理,經常只有叫你休息的消極辦法。另外一派則是「與疼痛共存」,認為人有疼痛是正常的(難道沒痛是不正常?),這也是"山不轉路轉"的一種辦法。但還是要注意小病養成大病的可能!
會來土豆仁的,幾乎都是吃藥不會好的那群人。大仁哥給這類朋友的建議是:一般醫師無法消除這症狀,表示它是很複雜的,所以應該要摒棄「治癒的目標」,否則你的人生就會浪費在無止境的求醫上,而沒有終點。看很多之後,選擇一個你能接受的長期處理法,持續朝那個方向邁進,通常就會有可預期的改善。切勿到處嘗試新療法(俗稱的”逛醫院”),而不願長期投資在任何一個上,這樣會導致多頭馬車,原地踏步。
2.不痛就好型
有些人並不想研究那麼多,只要不痛可以工作或休息就好(認命台灣牛)。這樣的態度經常會產生「藥物濫用」,而藥物濫用的結果我們都知道是不好的!土豆仁也有看過用喝酒麻痺自己的,這也很糟糕。另外有不吃藥的族群,則常見藥布貼不完,按摩按不完。雖有這些缺點,但他們通常可以獲得一個「恐怖平衡」,就是不會好,也不會變差。
對於這類朋友,大仁哥建議要「小心穩定過生活」,因為這種狀況,常會導致身體將某一部份功能跳過/關機,以適應當前的狀況,而不疼痛。但一旦工作改變,生活改變,就很容易產生更嚴重的結果!---因為你的身體就像被繩索拉住,停在懸崖旁邊,一旦繩索跑掉,人就掉下去了!
這類朋友老了以後,通常真的與疼痛共存,但也同時要面臨長期選擇造成的老年失能。一般常見的脊椎側彎、骨刺、膝關節炎,讓老人不良於行,都是這樣典型的疾病。
3.勇往直前型
有些人的人生價值在於別的事情(工作 家庭 愛情...),進而自然的忽略自己的身體感覺,既然「沒感覺」,也就不會去照顧自己的健康。這類人不太會求醫,除非到了無法走路的地步!那些一般人難以忍受的疼痛,對於他們都是小菜一碟,像土豆仁看過很多的工作狂,藝術家,運動選手,都有很多這種類型。由此可見疼痛真的是很主觀的東西(大腦解釋出來的神經刺激),跟實際傷勢并不成正比!
這類朋友就是投資所謂的「短多長空」,在一定時間內可以達到他的人生目標,但往往很快就會隕落,幾年後就受困於嚴重的傷勢,之後通常會因此人生大轉彎。
通常土豆仁無法說服他們,因為價值觀是難以撼動的!只能提供適時的煞車放慢與防護建議,讓他們不要那麼快翻車!
4.牽拖厝邊型
有些人習慣把問題丟給別人,而刻意忽略自己的角色。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大部份酸痛都不是肌肉骨頭會「自發性」的自爆,而多與工作生活,或運動外傷等有關。在患者沒察覺自己的問題時,酸痛都只會解決一半,而不會斷根,因為原因不除。這類型的朋友,土豆仁也很難改變他們。雖然我們知道要作什麼才對,但這類朋友都希望「別人幫他做什麼」,而自己不會有任何的改變或反省!這樣事情只做一半,而且醫者的壓力很大。
最常被大仁哥踅踅唸/se̍h-se̍h-liām/的就是這類朋友,因為我們明明知道方法,可以改變你,自己改變自己,而解決酸痛的煩惱,但事主就是不願意改變!
5.打稻草人型
有些人會依據自己的生活知識,自己做出一個診斷,但不一定跟實際情況相符,他們卻還是一直想要處理那個「不存在的診斷」。這類情形嚴重的就是所謂「慮病症」,其實是心理因為其他因素(焦慮/逃避/創傷...)不斷的覺得自己生病,但生理並沒有(或不同位置,或并不嚴重。)這也是大仁哥無法解決的問題,若直接跟他們講:「這是心理問題」,通常對方會覺得你在敷衍他,因為他們是確實「感受到那個診斷。」
大仁哥通常建議這類朋友去戶外運動,通常加強其他身體機能後,原來的"診斷"就會自然自己減輕或消失了(因為那是心理問題。)
但會聽大仁哥的話去運動的人,真的很少啊~~雖然運動我們都知道好處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