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捷聽著的症頭:長短腳、骨盆歪斜、跑者膝(髂脛束症候群)、半月板損傷、髕骨外翻、膝副韌帶損傷、十字韌帶損傷、鵝掌肌腱炎、足弓塌陷、足底筋膜炎,或比較少見的薦髂關節不穩定、脛後肌發炎,其背後的失衡(間接病因)一大部份都與髖內轉過度有關。
「單腳髖內轉」是我們走路/轉動骨盆/轉身/投球的必要動作角度,如走路時後腳都有約5度的髖內轉,以維持膝蓋腳尖指向朝前。而髖關節退化或股骨頭壞死時,髖內轉受限也是常見的症狀,走路會變腳開開。
當我們不需要髖內轉,卻發現大腿內收/膝蓋內偏,就是過度的髖內轉,生物力學上也可說是髖/膝關節"不穩定"(instability,因為臀腿肌肉無法維持我們需要的角度,讓關節晃動。跑步或深蹲的膝痛,很大一部份就來自這個角度。
※注意此與骨骼異常導致的X型腿不同,多在髖屈伸動作時表現,直腿時則是直的。
如圖右上骨骼所示,髖內轉會連帶造成肩膀脊椎骨盆歪斜,大小腿內轉,足弓塌陷。若黃老師看到這症狀,一定會整隻腳甚至脊椎平衡都檢測。因為這些問題都是連動的!
※但在健保診所幾乎都只給消炎止痛藥,不管這些生物力學問題喔!
髖內轉過度時,直接原因於臀肌失衡有關。多半同側的臀大肌、臀中肌、闊筋膜張肌....是虛弱的,髂脛束則會因代償而緊繃。遠因則常見來自長短腳/足弓/踝/膝關節或腰薦關節的失衡。 顯示較少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