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的髖關節失衡是:前緊後鬆,臀肌失能。從側面來看就是大腿前半的闊筋膜張肌(即下圖的Tensor fasciae latae)緊繃,但臀中肌軟弱。
臀中肌失衡的表現,經常可見的是:骨盆歪斜,單腳出不到力,腳底只有外側踩地,單側腰酸痛(代償現象)。因為臀中肌影響之大,因此活化臀中肌就是物理治療界非常流行的「顯學」!
相關動作可參考「好朋友工坊」的研究結果整理:2011年一篇臀中肌的活動訓練測量出來所做出的最大自主等長收縮運動的排名
由於臀中肌非常容易由鄰居肌肉代償他的功能,因此直接訓練臀中肌,經常無法刺激到失能的苦主,而只練到鄰居!這也是許多人練臀中肌,但屁股側面卻無感的來源。
上圖可見臀中肌位置:屁股的側後上方第二層肌肉,即上圖的Gluteus Medius,底下還有一層臀小肌[minimus]但因幾乎都協同出力,通常無法區分兩者,或可簡稱為"側臀肌"。
因此黃老師除了選擇單腳站系列的動作,作為實際運動功能訓練之外,多半使用以下的動作做為臀中肌活化的基本動作,可以儘量避開鄰居肌肉(腹肌/背肌/闊筋膜張肌/對側臀中肌/大腿內收肌)的代償:
(以活化右側臀中肌為例,前五下為正確動作,後半則為做成髖前屈與髖外展的錯誤動作)
步驟:
1. 向左側躺,雙腳向後屈膝併攏,注意雙手勿出力固定以減少背肌代償,自然側放即可。
2. 右腳保持屈膝角度(45-90度均可),右膝向側上方抬高懸空,讓大腿與軀幹平行,注意大腿要稍往後伸,勿變成往前屈髖。
3. 保持膝蓋懸空的位置,旋轉膝蓋向內,讓小腿往天花板方向旋轉(即髖內轉),讓腳掌高過膝蓋,角度依各人柔軟度而定,最少要讓腳掌稍高過膝蓋水平。
4.放鬆髖內轉,但維持膝蓋水平勿放下或前屈,讓腳掌稍低於膝蓋。反覆3→4 10-15下。
※正確出力感受需在臀部側後上方,若有腰酸/膝蓋酸/大腿側面酸,甚至脖子酸痛,則表示出力位置錯誤,需減少膝蓋抬高角度(可用枕頭墊在右膝與床之間支撐),以求正確臀中肌出力。
(貓毛示範[誤] from https://www.reddit.com/r/cats/comments/ktswc8/is_it_normal_for_my_cats_fur_to_have_not_grow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