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仁最常見的肩痛動作如下:
大部分的醫師診斷都是:1.發炎 2.夾擠症候群 處理方法:吃藥 打針 物理治療儀器
除了醫學中心之外,很少給運動治療。
但土豆仁看到的大部分問題都是:
工作反覆勞動或習慣姿勢不良→肩胛骨穩定肌群失衡→肩胛肱骨韻律失常→肩峰軟組織被夾擠疼痛→反覆刺激後發炎
另外這問題很常見的原因就是:就是台灣人的常見習慣 ---越痛越要刺激它看會不會不痛,然後發炎就越來越嚴重,甚至腫起來或增生,甚至造成「肌腱破洞」(許多肩關節超音波影像的診斷結果。)
觀察做什麼活動之後開始肩痛,是黃老師幾乎都會問學員的。因為如果你不知道原因,找不到原因,那一定會再復發。 通常要等到發炎疼痛減緩之後才容易找,因為什麼動作都痛的時候是無法分辨日常生活的痛或不痛。
接下來就是看肩胛動作有何異常:包括上舉/下壓/外轉/內轉/前縮/後收。一般最常見的問題出現在:異常增加的聳肩動作(上舉/前縮),還有無法做肩胛外轉。因如此的地基歪斜/卡住,導致舉手時的肩膀軟組織拉扯/夾擠疼痛。 (包括肌腱 韌帶 滑囊...)
傳統物理治療常強調柔軟度,要拉筋,要關節鬆動,但土豆仁幾乎不做拉筋,而是以肩胛肌肉平衡訓練為主。傳統物理治療常只練肩旋轉肌群(肩胛骨-肱骨肌肉)的肌力,但黃老師多半看到更週邊的背部-肩胛肌群的平衡,包括肌力與柔軟度的平衡/協調性(要看兩邊平衡,而非一點) 。
一般保健的肩胛動作活化整體訓練可參考: 肩痛的平衡運動
今天來針對闊背肌/下斜方/前鋸肌無力(或被對側抑制)導致的聳肩失衡,來做肩胛下壓的活化運動:*原因多半是長期前傾/前縮姿勢
步驟:
1. 屈膝半蹲,屁股在椅子前方,雙手撐住椅子/矮桌子邊(桌面需比屁股低。),手腕角度以舒適為主。
2.雙手肘保持伸直(微彎亦可),下肢肩胛放鬆讓軀幹屁股一起下沉(被動聳肩)注意勿縮脖子,頸椎不應出力。
3.下沉到底後,再雙肩胛出力往下撐,將軀幹屁股往上抬高(相對沉肩)到底。
4.反覆上下約20下,感覺出力的肌肉位置。 如下圖:
(前鋸肌)
(斜方肌,下半為主)
(闊背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