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物理治療觀點出發經營的運動調理中心,消除痠痛的原因,人體工學追根究柢,教導正確姿勢跟出力方式,協助平衡失常的肌骨狀態,不以一般的體能訓練或雕塑身材為目標,而是促進健康的體態跟肌骨平衡!
2021年9月25日 星期六
[每週連載] 胸肌外展活化運動
2021年9月23日 星期四
[關節的危險角度] 4.2 只用指尖抓握
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
2021年9月17日 星期五
[每週連載] 小手臂後側活化運動(前臂尺側)
小手臂區域一般常見的傷害是「媽媽手」或「網球肘」,這些問題都位於大姆指側(橈側),可能跟我們手臂使用習慣多往向上向外(拇指方向)擺動有關。
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每周連載] 肩胛-腹肌活化運動
吊單槓做軀幹懸空動作,可以刺激到腹肌(腹直肌/腹斜肌),闊背肌,髖屈肌,肩膀穩定肌(肩膀核心),還有上肢屈肌群。涵蓋的肌肉包括手臂前後筋膜線,功能線,旋線,淺前線,除了下肢肌群沒練到之外,是訓練整個上半身CP值很高的運動,黃老師經常推薦脊椎問題者,肩膀問題者練習。但門檻往往是:握力不足。今天就來教個簡化的練法~
C.捲腹讓屁股離地後再左右旋轉骨盆,雙側屁股均離地,只有腰側碰床。
2021年9月8日 星期三
[關節的危險角度]3.2 手腕過度背屈(手掌後折)
一般人的手腕前屈角度(80°-90°)比後折(70°-80°)稍大,但後折的使用率遠遠大過前屈,此因後折可以讓掌面屈指肌腱伸展產生「轆轤效應」,讓手指抓握更有力,也讓物件可更穩定的包握在捲曲的手拱裡。大家可以試看看將大食二指指尖捏緊,手腕前屈時手指會明顯無力較易扒開。
手掌後折容易受傷的主要原因,來自這角度會讓「小小的腕骨」承受巨大重量。後折經常是為了推舉槓鈴或重物,或是撐地倒立。
由下圖右可見,手掌根受力的方向,就是直接壓在小小的腕骨上(主要是舟狀骨scaphoid與月狀骨lunate),這兩顆小骨頭都只有鳥蛋大小,卻要承受數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槓片或體重加速度)的重量,想當然爾,非常容易受傷。輕則手腕韌帶發炎拉傷(都是1公分不到的小韌帶),重則腕骨脫位脫臼,骨折骨裂。
第二個原因則是,明明後折關節角度是比較小的,但我們常不合理的要求它做後折超過90度的動作,常見如:夾肘的伏地挺身,瑜伽上犬式,槓鈴上搏(clean & jerk),都是受傷高風險動作。當你的關節角度不足卻硬做時,結果就是拉傷固定腕骨的韌帶,或是不自主旋轉手腕以增加角度,向尺側或橈側偏移,拉傷舟狀骨或三角軟骨關節。
因手腕是人類天生弱點,沒有肌肉,很難練粗,所以要減少過度後折,重訓用護腕拉力帶,伏地挺身用握力架是常見的作法。另外增加握力(較困難),也可以藉由手指屈肌製造手腕前屈張力,讓支撐時用「指根」而非掌根出力,讓手心掌拱懸空來穩定手腕。
另外就是注意控制手臂的角度,肩膀不要內縮聳肩,上臂才不會前移,導致手腕需要更多後折來維持接觸面。土豆仁常見的肩腕連動現象:無力或失能的肩關節,就無法維持手臂角度,就是產生手腕代償凹折受傷的原因。這需要練肩膀核心肌群:旋轉肌群,前鋸肌,斜方肌等眾多肌肉,一般重訓歸類在背肌部份。
比較上圖手臂角度,明顯較下圖往前,肩關節稍前縮,手臂前移,因此手腕需要後折角度更大,較易受傷
手掌後折是很常見的角度,如果沒有特別訓練腕力或肩膀,不要太重折到底,是唯一的趨吉避凶法。一般常見的如搬行李箱,搬貨搬機車,都須注意不要折手腕,舉不起來就算了!寧願找人幫忙!
2021年9月3日 星期五
[每週連載] 肩膀後側活化運動
肩膀後側有很多條肌肉,負責往外往後的動作角度,包括了:肩外轉(旋轉肌群)/肩內轉(大圓肌 闊背)/肩後伸(後三角 闊背 三頭肌長頭)/肘後伸(三頭),但若沒有做上肢運動的人,其實動到它的機會不多。這部份肌肉若因少動而失能緊繃的話(不動的肌肉通常會縮短且無力),就會導致前鬆後緊的肩關節失衡,結果容易產生肩痛(壓力過度集中肩前側或後側而發炎)。今天就來運動這平常少注意的肩關節後側:
2021年9月2日 星期四
[關節的危險角度] 3.1 手腕側偏
手腕痛是土豆仁非~~~~常常見的問題,大多數痛疼發生在手腕後折的角度,痛點則多在:
1. 掌腕交界的小指側凹處(即所謂"三角軟骨")
2. 接下來是腕關節背側中央(月狀骨關節)
3. 拇指根(舟狀骨關節)。
看痛點幾乎就可知道受傷當時的關節擠壓姿勢:
1.即尺側偏(ulnar dev.)
2.即正背屈(中指與小臂平行後折)
3.即橈側偏(radial dev.)
手腕要保持在「正中位置」,沒有側偏,前後折,才是最安全的出力角度,正中位置請見土豆仁之前解說:手腕折到怎麼辦
一般最常見「拉重物」時,因手腕伸肌力量不足,無法固定手腕角度,導致手腕側偏而拉傷肌腱韌帶(甚至腕骨半脫位)。
另外就是瑜伽撐地 ,伏地挺身,或槓鈴上搏動作,導致手腕過度後折,或後折+側偏而拉傷。這些受傷的發生,幾乎都與肩關節力量或穩定度不足有關,也就是土豆仁常講的肩腕連動現象 ---肩膀把本來他該做的工作,丟給小小手腕承擔,導致超過負荷,後折到底還不夠支撐,為繼續釋放壓力,手腕被拉到偏一邊而受傷。
※後折是手腕穩定肌無法作用的角度,所有手腕運動也應儘量避免後折到底。(請待下集[3.2]分曉)
由於一般人尺側偏(約30度往小指方向)角度比橈側偏(約20度)大,多數人的歪斜會往好走的方向偏,所以「三角軟骨」的傷也較舟狀骨常見得多。三角軟骨是一個「漂浮」的組織,血液循環差,加上活動角度大(局部韌帶連結而無硬骨連結!),所以經常慢性疼痛好不了,是難纏的疾病。所以請大家千萬~~~不管做什麼動作,儘量要保持正中位置,才不會受傷!
若力量不足夠固定手腕,需依個別情況訓練,或可以參考以下的手腕穩定度訓練:
1.抓球負重轉腕
2.負重離心背屈
另外部份人的手腕側偏問題實為代償肩膀不足導致,須從肩關節下手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