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22年5月26日 星期四

腰椎兩側平衡運動




  對於脊椎側彎,骨盆歪斜,長短腳,閃到腰等等影響腰部的問題。持續的單邊不適,感覺走路長短腳,都是常見的症狀。即使其實受傷已經好了,但有時候症狀還是持續。這時候就需要重新找到平衡的活化訓練。
  一般的運動通常無法針對脊椎「某部份」單獨做調整,今天就來介紹一個單側腰椎的活化運動:
步驟:

1.仰躺,屈膝腳掌平踩床面,雙腳與肩同寬或稍窄亦可。

2.(以右腰為例)左膝伸直放下,右膝固定,旋轉骨盆向左,將右臀抬起到底,角度依個人柔軟度而定


※雙肩膀跟左側身不離開床面。
※注意主要是右臀肌-背肌-側腹肌出力,而非手或腳壓床面。

3.到底後放鬆,配合呼吸一回,單側反覆10~20下再換對側做,注意兩側平衡與緊繃處,角度與力量要調整到兩側平衡。

※這動作運動到單側的臀大肌,腰部的背肌深淺肌群,兩層側腹肌,是很好的局部活化運動(*注意要抬到底,勿憋氣

※一般這訓練做完會建議收操放鬆運動:屁股腰椎底下墊枕頭,不要懸空,左右搖動骨盆,以輕鬆為主不須很用力,反覆20~30下。




2022年5月22日 星期日

談「腹肌運動」之循序漸進



  傳統的腹肌運動是仰臥起坐(sit-up),但近年已經被淘汰,因為仰臥起坐反覆的彎腰椎動作,有傷害腰椎的風險,且容易使用「頸屈肌」「髖屈肌」代償,而沒有練到腹肌,例如:
1. 沒力時會快速倒下,用反作用力彈上來的動作,就是髖屈肌的拉長刺激活化動作。
2. 用手往前伸,帶動頭頸往前,就是頸屈肌的活化動作。

  就土豆仁遇到腹肌無力者,會推薦的動作一般有以下幾種,簡介如下:注意第一動作標準,循序漸進(照步來)而非直接挑戰高難度,以免受傷。腹肌無力者常見憋氣用「橫隔膜」代償,一旦有禁氣/kìm-khuì/無法正常呼吸現象即表示您選擇的強度過高。

A.腹直肌(六塊肌)為主:
1.死蟲式:
   仰躺收腹,讓腰椎貼平地面,無法貼平者腰椎下可墊毛巾捲。
四肢離地,做輪流上下擺動,四肢為提供阻力(如仰臥起坐的上半身後仰),實際訓練為腹肌收縮,以穩定腰椎不離地不晃動。初始先四肢彎曲,而後漸漸伸直與增加延伸角度,可增加阻力強度。

2.捲腹:
  仰臥起坐的安全版---分上捲腹(肩胛骨離地)或下捲腹(尾椎離地)兩種,注意收腹,腰椎始終穩定貼平床面,或墊毛巾卷。加強練法則可將手腳伸直。
  上捲腹需注意避免頸椎代償,注意保持收下巴不動,頸椎不要有動作。
  下捲腹需避免手壓代償,雙手需放鬆或收胸前。

B.腹斜肌(馬甲線)為主:

3.空中腳踏車:
  一樣腰椎需貼平,若會晃動者可在腰骨/尻川下墊硬枕頭以增加穩定,減少難度。同樣從膝蓋彎曲小角度開始,伸直大角度則可增加難度。如「剪刀腳」就算高難度,請勿輕易嘗試。

4.仰躺登山式:
  平躺手背頭後,膝蓋與對側手肘輪流互碰。改成手腳伸直互碰,或上半身離地做V字型,可增加強度。「俄羅斯轉體」也是同一系列動作,但只手捧重量帶動轉腰,而不動腳。



 

土豆仁防疫措施

土豆仁維持每週快篩一擺

防疫措施:
1.接觸部位酒精消毒
2.接觸時着口罩面罩
3.每位客人用過就換拋棄式枕套手套
4.每位客人之間間隔空堂,開門通風換氣一小時。

 

拉筋的各個階段

 土豆仁帶您學習:拉筋的各個階段

1. 肌肉(肌細胞)跟肌腱(膠原蛋白纖維)都是可以被拉長的

A. 肌肉休息狀態的長度,取決於日常的生活與訓練
  持續拉筋者,心情放鬆者,都會有較長的肌肉。反之,持續緊張者,缺乏拉筋者,就會有較短的肌肉,原因可能來自肌細胞的減少,肌腱的縮短,或是肌細胞的持續收縮。

 

B. 肌肉收縮跟放鬆,可以讓肌肉縮短+膨脹,或是拉長+變細
  來自於肌纖維內的蛋白絲滑動與鎖定。一般所謂「肌肉放鬆」就是這個現象,這個機制可以立刻將肌肉拉長。 
→ 多數人可自主控制自己的肌肉,但少數人會「忘記」如何放鬆! 
→ 肌肉鬆弛的速度與程度,取決於神經控制/協調性,而這是可以訓練的。 
 一般缺乏訓練者,都需要時間慢慢放鬆才能完全拉長。

 

C. 拉筋與拉傷
  當肌肉(被動)被拉到超過放鬆長度時,可能有幾種情況:
1. 肌纖維完全放鬆+肌腱完全伸展:即一般理想拉筋
→ 把平常捲曲的肌肉肌腱都完全拉直,達到平常做不到的長度
→ 長期可造成肌細胞增生,肌腱纖維增生,導致整個肌肉休息長度變長


2. 肌纖維放鬆不及+肌腱完全伸展:肌肉拉傷或斷裂(肌纖維撕裂)
→ 常見於搬重物或跳躍等肌肉收縮動作,卻被拉扯超過肌力極限時

 

3. 肌纖維完全放鬆+肌腱伸展不及:肌腱拉傷/肌腱炎
→ 常見於拉筋動作過快,或組織反覆使用,過度疲勞造成

 

D. 超過肌肉長度極限時:肌肉肌腱交接處斷裂,或肌腱所附著的骨頭被扯裂 
---常見於運動員。 
※肌腱附著處通常很強硬,難以撕裂,想想吃豬腳的時候...

 

E. 超過肌肉長度極限,但肌肉沒斷,變成關節脫臼/脫位,固定關節的韌帶拉傷或斷裂 
 ---通常來自瞬間巨大力量
→ 如一般的十字韌帶損傷,腳踝扭傷,肩膀脫臼,就是這類型。

 

2. 結論:拉筋要慢,以達到完全放鬆+伸展,避免還沒拉開就自己做到受傷

PS 有助肌肉變長(肌細胞增加跟肌腱變長,即ABCDE往右移動)的因素:
1.持續拉筋:持續運動,但收操時都要伸展
2.熱身放鬆:避免長期一個姿勢不動,避免寒冷
(冬天/吹冷氣/運動前未熱身 熱脹冷縮真的有差)
3.心情愉悅:臨床可觀察到焦慮壓力越大者,肌肉越緊

2022年5月20日 星期五

鬆上胸運動

上胸鎖骨區域緊繃是肩頸痛患者常見的失衡,多數都來自駝背的習慣(如下圖)

醫學上來說就是「上交叉症候群」的失衡(如下圖)

但即使知道有這個問題,患者還是會持續這樣的姿勢惡性循環~


肩頸痛第一個想到的是按摩跟拉脖子~

但就土豆仁的失衡處理原則:要找出根源並解決之
 ---通常這個駝背姿勢都跟核心無力或失衡有關,需訓練腹背肌
(進一步則可能跟臀肌失能有關)
 ---但訓練之前第一個遇到的問題通常是:頸椎胸椎肩關節都僵硬,無法拉直

今天就來教一個簡單放鬆上胸區域(鎖骨,胸大肌上緣,頸屈肌)的動作,
可以作為後續平衡調整的基礎:


步驟:

1.面對牆壁,站姿或坐姿,屁股離牆面約一步距離,雙臂屈肘舉高貼牆,雙手指相對成箭頭形

2.下半身固定,腰部稍用力向後,肚子不可貼到牆面,將雙臂與上胸部儘量向前壓,貼平牆面。 ※柔軟度不佳者,讓雙臂儘量貼平就好。

3. 緩慢深呼吸20下,重點在吐氣放鬆時,儘量打開上胸部與前頸部,自然貼平牆面,而非用聳肩方式頂牆。

4.夠鬆的話可作動態伸展如下圖:保持上胸貼牆的狀態,手掌沿著牆壁向兩側畫半圓,最後往下往內收肩胛骨(同時伸展胸部)

待緊繃鬆開之後,可作肌肉訓練:上胸椎活化運動

※有部份人的呼吸不順跟肩關節問題,也是上胸緊繃牽扯來的,做這運動也許也有幫助喔~

2022年5月14日 星期六

肩膀前繞環運動

  一般的熱身「肩繞環」動作都是往兩側或後側,今天來做「前側」的繞環,不只可以動到肩膀,還可以活動到肩胛骨後側(膏肓區域)

步驟:

1.站姿,站挺勿駝背以免減少肩膀旋轉角度。

2.手臂先從下往肩內收交叉在胸前,注意手掌面朝上,保持在前方繞上去後,自然就手掌面朝後

3.往前往上到底,再往外展放下。反覆約20~30下。

※注意手掌面位置,若手掌面朝下繞,則較不會動到膏肓,手臂向內收的角度也會受限,肩膀緊繃者甚至可能造成肩夾擠發炎。


2022年5月13日 星期五

實例偵探2: 右膝一直換地方痛

今天的主角是32歲的跑者阿山,本來跑平路都沒事

1. 在一次山路訓練後,右膝後側開始每跑必痛(平日有異狀但不痛)

來土豆仁放鬆股二頭肌

2. 痛點跑到右膝髂脛束(跑者膝)

放鬆髂脛束後

3. 痛點跑到右小腿外側腓骨長肌

放鬆腓骨長肌後

4. 痛點跑到右小腿前側脛前肌

  這些痛點都是同一條筋膜線:旋線的上下游肌肉。同時發現左腳單腳站不穩,左臀中肌較虛弱,左腳掌骨關節緊繃。

  由於旋線並非跑步的主要推進肌群,估計阿山之前的跑法是一般的淺背線用力為主。
(圖左為淺背線,右為功能線)
  而在跑山時,由於上坡跨步,膝腳需要比平路時抬較高,增加了單腳著地的時間,也增加了單腳時維持兩側平衡的需求,而此時負責身體兩側出力平衡的肌群就是旋線與側線。
  由上圖可以發現,跑山時,髖膝踝彎曲的角度都較大。需要出到更多的臀肌/髖屈肌(分別對應:功能線/淺前線),還有脛前肌力量(位於旋線底部,即阿山第四個痛點。)

  看阿山的症狀可以發現,跑山時會用到的其他肌筋膜線沒有出現問題,唯一有問題的是旋線。而旋線跟淺背線唯一重疊的肌肉,就是大腿後側的股二頭肌,也就是一開始的痛點。

這表示阿山平常主要用這肌肉作為主要推進動力(髖屈+膝屈),當阿山跑山時,也主要用股二頭肌來維持兩側穩定,股二頭肌發炎後(或許有受傷,土豆師第一時間沒看到),這個問題便持續影響他的平路跑步,因為大部分人跑姿通常是固定的很難改!

  舒緩股二頭肌後,應該可以解決旋線平衡的問題,但為何右膝還是持續疼痛,而且痛點都在旋線上跑來跑去?這表示之前阿山的旋線本身已有失衡,只是跑山的動作剛好誘發了他的歪斜,怎麼用力都是右膝出力不適,而旋線的其他部份受力較少 ---照理講應該是上下兩側平衡的。

  阿山的左腳有兩個問題點:1.左臀中肌較無力(左腳單腳著地時較不穩) 2.左腳掌關節緊繃(會動態限制腳踝角度)那這兩個問題,是那一個造成他持續偏右膝出力?

  還是回到「跑山」這件事。這兩個問題在平路的時候都會影響,但跑山時,腳踝角度影響更大!請阿山實際示範上坡跑姿,可發現他左腳固定微微的慢半拍(出力不順),這差異就在腳踝凹折時的阻力!較緊要多用一些力量才抬得上去(有的人會因此左旋線發炎。)
  經詢問,原來阿山以前左腳踝扭傷過,緊繃應為恢復不良的結果。因此土豆仁之後的活化課程,便不看阿山的右膝(只是症狀治療),主要擺在兩側平衡:訓練蹲姿凹腳掌柔軟度,訓練深蹲兩側平衡(阿山總是會歪右先起來),同時活化擺臂與臀肌(功能線),可減少淺背線股二頭肌之出力比例。

  經過兩週的訓練,阿山的右膝疼痛明顯減少(之後主要在第二的痛點髂脛束),表示阿山的兩側平衡進步了:恢復左腳的柔軟度,活化左膝的旋線,如此右膝的旋線不再負擔過度,這才是解決他奇怪疼痛的正確方法!

2022年5月6日 星期五

深前臂線拉筋(媽媽手基礎預防保養)

  媽媽手(狹窄性肌腱滑膜炎)是常見的「手腕痛」原因。大多描述為:手腕偏拇指,手腕背側,大拇指根部痛,嚴重者會沿著手臂筋膜延伸到整個前臂手肘。原因多來自於大拇指過度使用(重複伸展+抓握),常見的原因:抱嬰兒、擠乳、手洗衣、洗碗、切菜工、單手滑手機、電視遊樂器...

  傳統治療以患處局部固定休息與消炎拉筋為主。可能用口服,外用藥,注射,物理治療等方法。

   但土豆仁一般以肌筋膜線考量,幾乎都要處理到肩膀甚至上背。媽媽手患者普遍有深前臂線(下圖上右)過度使用的問題,經常合併胸小肌緊繃與圓肩,會有胸廓出口症候群導致手麻症狀,相對深背臂線(下圖下左)被過度拉扯,常合併膏肓痛。有不少醫師會因此懷疑頸椎骨刺或腕隧道問題,但實際上這些問題是同一個筋膜系統失衡造成。須就整個手臂甚至胸椎的平衡來處理。


今天的動作就是深前臂線的拉筋,有助媽媽手預防或痊癒後平日保養之用:
步驟:

1.站姿,雙手反背腰後,手心向後,往後抓椅背或桌邊固定。

2.雙腳往前約一到兩步,讓軀幹後仰+肩後伸,依個人柔軟度決定角度。

3.挺胸深呼吸+同時骨盆重心往前拉,同時伸展肩關節向後向下+手前臂線向內向下。拉到底後放鬆吐氣,反覆約10~20下。

※筋膜緊繃者可感覺肩膀內側至大拇指側整條緊繃。
※有兩側失衡者,可感覺單側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