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疾病的問題在於:肩內轉時會讓上臂骨的「肱骨大結節」從肩膀側面往前方轉動,如果肩內轉同時加上舉手動作,就容易讓大結節與肩胛骨的凸點:肩峰,「兩個骨凸的距離過近」(若肩外轉時則大結節往後轉,舉高時剛好在遠離肩峰的下側,這兩個骨頭就沒有過近的問題。)
這個疾病會稱為「夾擠」,就來自於這兩個骨凸點距離過近。-而這兩個骨頭中間並不是真空狀態,而是有:滑囊、肌腱、關節囊等組織,經過長期夾擠刺激,這些組織就會產生發炎腫脹而疼痛。而肌腱發炎與軟組織腫脹更會惡化夾擠的程度。發炎疼痛會抑制該處肌肉出力,所以慢性夾擠患者常見旋轉肌群失能:脊上肌等肩外轉肌無力/痙攣壓痛(卡住導致無法出力),更會加重手臂上抬的過度內轉動作,循環促進兩骨凸的靠近。另外因為骨凸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小),但軟組織腫起來之後需要的空間反而變「大」,但若又反覆內轉+抬高手(很常見的錯誤應對疼痛反應:越痛越故意動),讓骨凸距離過近,舉手時就會更容易「夾到發炎筋肉」反覆刺激而更腫脹,加重發炎形成惡性循環,嚴重者甚至手臂完全不能動,因為組織「膨脹到」肩膀一用力就被夾到。
夾擠一般常見在手心向下的舉手動作,如:舉鋤頭,寫黑板高處,擦玻璃,畫海報,滑鼠平面使用過高的電腦桌,拉機車,從高處拉貨,搬行李箱上下。運動部份則如:開肘伏地挺身,槓鈴臥推,槓鈴/啞鈴平舉,划船,游泳手部(四式皆會,因手心都須向下後撥水,以捷式為最。)
(臥推:可改一正一反或反手臥推[有落槓危險])
簡單的預防臥推夾擠方法是:
1. 減少握距(即:減少肩外展)
2.注意動作軌跡要在乳頭以下,勿往上/後偏移(即:減少肩上舉角度)
3.增加肩胛骨柔軟度(可用手背柱子向後拉筋,即:增加肩胛上舉/後伸容許角度,間接減少肩關節需要角度)
(啞鈴平舉:建議啞鈴改成直向,手心面向自己/相對較安全)
(槓鈴平舉:是不建議的危險運動,建議改成啞鈴平舉)
(一般的正拳也是肩內轉+前屈,但通常會合併轉身前搏動作,可因此減少夾擠)
(示範肩內轉[手心向下]與外轉[手心向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