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腿/骨盆/腰椎的失衡是土豆仁經常遇到的問題,表現出來是單側肢體或腰背的不適,酸痛或卡卡,不一定有骨盆歪斜/脊椎側彎或長短腳。一般健身都是做分腿蹲,站坐姿轉體之類的動作,但那些動作因為使用的肢體太多,經常有代償現象,怕越做越歪,所以土豆仁其實不常教。
土豆師一般多採取床墊上躺著運動的方式,比較容易把失衡的部份單獨隔離出來活化,今天要教的翹腳轉腰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動作可以說是單腳橋式的進階版,因為有些人單腳橋式容易用懸空的那隻腳代償出力,反而導致訓練目標的核心肌群(參考下圖)沒出到力。
所以將懸空腳改為翹腳的姿勢,可以更針對著地腳的臀肌/背肌/旋轉肌進行刺激,對於單側核心無力者,是很好的運動,如果大家有單側腰痠無力的問題,不妨試看看(★腰痠原因很多,並非一體適用)。
步驟:
1.仰躺,雙腳屈膝平踩床面,膝蓋分開與骨盆同寬。
2.左腳翹腳到右膝上,左大腿自然放鬆外展讓左膝往外。
3.右髖出力讓屁股骨盆抬高,注意左右平衡不要一高一低或偏左偏右。
4.抬高到大腿與軀幹成一直線,穩定後左右旋轉骨盆,觀察兩側出力與角度是否平衡。
※轉動角度自然即可無須過度用力,觀察兩側差異,失衡者需針對弱側進行訓練。
5.力量足夠者可反覆轉骨盆10~20下再放下,力氣不足者則轉一下後就可放下屁股。
6.換對側腳操作,觀察兩側平衡。
(來看看大仁哥兩腳有哪裡不一樣喔)
這個動作也是土豆仁常教的活化運動,稍微改變著地腳的位置,改變翹腳的角度,都可以更細緻的調整個別的目標肌肉,實際調整法要看個別狀況而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