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20年3月17日 星期二

骨骼錯位的思考

東西方都有整骨這個行業。
台灣叫做撨骨(chhiâu-kut)師父,包括傷科中醫與拳頭師(武術系統出身)。台灣部份體育教練,也跟拳頭師一樣,從實做中練出一手功夫。

美國則叫做整骨醫師(Doctor of Osteopathic Medicine),十九世紀末發明。
整脊(Chiropractor, 脊骨醫學)則是另外一個系統,也是美國十九世紀末發展出來的。

至於"物理治療師",其實當初這工作被發明時(二戰傷兵復健人員),當初業務並沒有整骨這一項。是後來隨著骨科領域的發展,才加入各種徒手手法。

所以物理治療師對骨頭錯位的看法,跟其他專業人員有根本性的不同。要調整骨頭,多半從「肌肉與動作」切入。 ---因為骨頭沒有長腳,自己不會各自移動,除了外傷衝擊之外(那就是骨科醫師的業務),都是上面附著的肌肉/韌帶帶動骨頭。

探討肌肉韌帶的運作機制,尋找歪斜失衡的原因,就是物理治療處理骨骼錯位的重點。因此各位在媒體上看到物理治療師,多數都是按摩軟組織,或是教你作運動,幾乎看不到橋骨頭的。這也是大眾對"做復健"的刻板印象來源。

如以下骨盆歪斜示意圖:可以見到箭頭,都表示力學失衡的方向。這外力怎麼來的?要怎麼卸力?就是物理治療師的重點。



土豆仁的看法,則跟傳統物理治療又不一樣。物理治療師雖然較骨科醫師看得宏觀(骨科醫師經常見樹不見林,忽略骨關節與軟組織/運動姿勢的交互作用。)但物理治療師也常因只注意局部傷勢,而顧此失彼。

土豆仁強調的是生活/運動模式的影響。通常課程檢測的第一步,除了問哪裡不舒服之外,就是平常有什麼運動?工作型態?
等待動作測試,徒手定位之後,重點就是思考歪斜失衡與生活習慣的關係。
這是醫院裡物理治療師不會幫你想到的。

給學員的檢測報告裡,也會有「日常運動調整」這項。


沒有從生活中改變的調整,因為病因不除,都是局部而且暫時的。即使橋骨手法再高明,之後還是會繼續跑位,而這也是一種"生財之道"。這也是土豆仁的招牌為何強調"運動調理"(Movement Regulation)的關係。唯有從日常動作出手,才是解除失衡的唯一有效方法。
比如,運動選手就很常見運動本身造成的失衡:如網球、高爾夫、棒球投手,都不是土豆仁推薦的運動!歪斜的運動模式,通常需要外加反向平衡運動去維持平衡,其實是事倍功半!因此土豆仁並不建議成為職業運動員,因為你的時間都拿來練專項成績,突破極限,根本無暇顧到身體平衡,也就會造成一身是傷!

學習到一天走正確的一千步,
再怎麼樣都比來土豆仁上課一次有效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