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什麼人會需要土豆仁的服務?



如果您有以下問題或需要:

1.
不良姿勢

2.自覺體態筋骨失衡 
3.預防二次運動傷害
4.運動傷害後動作調整 
5.關節穩定性或活動度不足
6.核心肌群不足.運動表現不足
8.運動表現異常,容易有筋骨相關症狀: 緊繃 疲勞 痠痛 無力

土豆仁運動調理中心即日起接受網路預約

有需要者請填寫以下google表單:
土豆仁運動中心服務預約單

土豆仁位置請見

土豆仁為一對一預約服務,提供體態平衡檢測(定價兩堂含紙本報告
共3500元)與筋骨活化課程(訂價一小時1500元,依時間比例計費),需要課程堂數多寡,須看首次評估結果後擬定


※土豆仁初次僅接受網路預約

體態平衡檢測項目有:

1.骨骼排列
2.關節活動度
3.關節接合狀況
4.筋膜韌帶張力
5.肌力與肌張力

土豆仁將依檢測結果提供您多方面建議:
1.整體平衡分析
2.工作姿勢調整
3.訂製運動調整
4.被動徒手調整
5.體育活動建議
檢測時間約一小時,隔週將提供完整書面報告與講解。
(
報告內容之訂製運動教學部分將分開計費)

平衡檢測是絕大多數醫療院所與運動教練不會提供的服務 
先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的基礎

建議順序
先接受平衡檢測後 再接續課程
不會顧此失彼
比較能完整解決您的問題

筋骨活化課程項目有:
 
1.骨關節排列調整運動/本體感覺訓練
2.關節穩定度/核心訓練
3.肌肉筋膜放鬆運動/特定部位拉筋運動
4.特定肌肉肌力訓練
5.神經肌肉活化訓練/協調性訓練
以上均為客製化教學,依每位顧客的不同需要設計所需動作
以解決每個人的問題,終極體態平衡為目標
非坊間運動教室的固定課程


土豆仁的運動教學服務需要您每日持續的主動積極練習,
才能達到預期目標!無法配合運動練習者
,請勿預約!

土豆仁不提供醫療服務,如有醫療需求者
請勿預約
如果您有醫療問題尚未解決,
建議您先至醫療院所處理告一段落之後
再來土豆仁諮詢/預約
©2016.8.27

[鬼之動作] 架跤

  這個動作多半見于歪斜坐姿之時,為了平衡上半身重心歪斜,所以要把腳抬高,卡在平衡的角度。但這個動作對身體各關節的負擔都相當大。

  最直接的問題是腰椎與頸椎的凹折,會造成酸痛,拉傷,甚至椎間盤突出與骨刺。另外肩頸與胸椎為了支撐也可能斜靠出力,產生酸痛落枕(肌肉肌筋膜問題較多)。然後骨盆可能因此壓一邊歪斜,產生薦髂關節痛,尾椎痛,髖骨痛,坐骨神經痛(屁股痛到大腿後側,甚至到小腿腳底腳趾)。最後是膝蓋長期懸空後折或側扭,造成膝關節韌帶發炎疼痛/鬆弛不穩,一旦去運動時更容易拉傷膝蓋關節軟骨

  正確的姿勢應抬頭挺胸坐姿,因為這姿勢很吃力,所以建議要有適當的人體工學桌椅支撐才能撐得較久(但久坐還是不健康,建議每半小時~兩小時要起來活動一次)。

(圖右正確:但椅背靠不到)

  選桌椅也是很多人的困擾。一般桌子難動,所以改椅子配桌比較簡單。注意項目:

1.椅面高度要讓小腿能垂直平踩地面(太高太低都會讓腰累坐不久)

2.椅深要讓腰椎可以靠背(太深要墊腰靠,太淺就無支撐力坐不久)

3.椅背要合脊椎弧度,高度至少要撐到腰椎(或加適當腰靠)

4.扶手需讓肩膀自然下垂,不要過高造成聳肩(不合適的扶手不如不要)

*每個人身形不同,所以並沒有一椅全適用的道理

*桌子太高難配,建議地板加腳墊

*桌子太低難配,建議桌面加墊箱,分離鍵盤等

(大部分的沙發都太低,太深,太軟[無支撐力],變成坐在頸椎上)

  如果你覺得要坐歪歪,要腳墊高高才坐得住,這表示您的骨架已經被你橋到歪斜定型了!務必來土豆仁調整,以避免之後的筋骨傷害!

2025年3月28日 星期五

側線+功能線活化運動

 

  髖骨外側痛,膝蓋外側痛,都是常見的問題,扣除受傷發炎的部份,其中很多是側線旋線的左右失衡造成,造成有一邊的腿受力過重,偏外側(如右腿右側/左腿左側)。傳統物理治療都只看局部痛點,或是會練單腿(如右腿右側痛→練右腿左側/左腿),或是核心的肌力(核心肌群失衡),來促進骨關節的受力平衡,避免之後復發。

(常見的"跑者膝": 髂脛束症候群 ---髖骨/膝蓋外側痛)

  而土豆仁更強調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會做全身性的考量,尋找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筋膜線何處有對應失衡,這樣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今天就來針對側線部份做活化訓練:*通常痛右腿外側的話,要加強左腿側線。


步驟:*以訓練左側線+右功能線為例

1.站姿,以左腳為軸固定,雙手稍向右擺+右腳稍向左前方虛踩。

2.同時擺動右腳向右外側(稍向後)+雙手臂放鬆向左擺動,手腳力量(動量)平衡。

3.反方向擺回來右腳向左前側+雙手臂向右外側,反覆動作20下。

※注意軀幹穩定平衡,包括左腳,左膝,左髖,骨盆,上半身,儘量減少左右晃動,只有跟著手腳稍做旋轉,這樣才會刺激到側線肌群。

※平衡感不足或腳痛者,可改躺床邊(讓一腳往床外甩)施做較簡單(但刺激效果也較小)
(如圖腰椎伸展姿勢,將之改為動態)

以下是今天運動的肌筋膜線:

(側線:負責單腳穩定)

(功能線:負責提供平衡擾亂與側向抗力)

(深前線:負責核心穩定
*深層線有問題者可能會呈現骨盆歪斜一高一低或脊椎晃動)

延伸閱讀:

功能線/側線拉筋

功能線靜態拉筋

功能線拉伸運動

坐姿側線活化運動

側躺髖關節側線活化運動

仰躺側線活化運動

骨盆側面肌群活化

側後踢:側線/淺背線活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