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25年5月26日 星期一

什麼人會需要土豆仁的服務?



如果您有以下問題或需要:

1.
不良姿勢

2.自覺體態筋骨失衡 
3.預防二次運動傷害
4.運動傷害後動作調整 
5.關節穩定性或活動度不足
6.核心肌群不足.運動表現不足
8.運動表現異常,容易有筋骨相關症狀: 緊繃 疲勞 痠痛 無力

土豆仁運動調理中心即日起接受網路預約

有需要者請填寫以下google表單:
土豆仁運動中心服務預約單

土豆仁位置請見

土豆仁為一對一預約服務,提供體態平衡檢測(定價兩堂含紙本報告
共3500元)與筋骨活化課程(訂價一小時1500元,依時間比例計費),需要課程堂數多寡,須看首次評估結果後擬定


※土豆仁初次僅接受網路預約

體態平衡檢測項目有:

1.骨骼排列
2.關節活動度
3.關節接合狀況
4.筋膜韌帶張力
5.肌力與肌張力

土豆仁將依檢測結果提供您多方面建議:
1.整體平衡分析
2.工作姿勢調整
3.訂製運動調整
4.被動徒手調整
5.體育活動建議
檢測時間約一小時,隔週將提供完整書面報告與講解。
(
報告內容之訂製運動教學部分將分開計費)

平衡檢測是絕大多數醫療院所與運動教練不會提供的服務 
先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的基礎

建議順序
先接受平衡檢測後 再接續課程
不會顧此失彼
比較能完整解決您的問題

筋骨活化課程項目有:
 
1.骨關節排列調整運動/本體感覺訓練
2.關節穩定度/核心訓練
3.肌肉筋膜放鬆運動/特定部位拉筋運動
4.特定肌肉肌力訓練
5.神經肌肉活化訓練/協調性訓練
以上均為客製化教學,依每位顧客的不同需要設計所需動作
以解決每個人的問題,終極體態平衡為目標
非坊間運動教室的固定課程


土豆仁的運動教學服務需要您每日持續的主動積極練習,
才能達到預期目標!無法配合運動練習者
,請勿預約!

土豆仁不提供醫療服務,如有醫療需求者
請勿預約
如果您有醫療問題尚未解決,
建議您先至醫療院所處理告一段落之後
再來土豆仁諮詢/預約
©2016.8.27

「圓肩」現象圖解

 


  圓肩(round shoulder)是一種不良姿勢,是肩胛骨前傾,外擴,甚至肩關節內轉導致,外觀上可發現肩膀曲線較斜,肌肉較厚,肱骨關節往前突出,相對理想姿勢的稜角,圓肩者因為肩胛位置偏移,所以看起來肩頸曲線較圓渾,駝背(但胸椎不一定有過度前屈)。

*網路炒作「直角肩」則是矯枉過正,非正常現象

  圓肩是一種失衡,常合併頸椎/胸椎/肩關節失衡/痠痛/疼痛/發炎/骨刺/駝背/烏龜頸等現象,一般是需要矯正的。另外圓肩也會讓你看起來比較沒精神,比較無力畏縮,甚至比較"矮胖"(因為肩膀變厚了)。

  圓肩成因有多種,不良姿勢習慣是大宗(工作或盯螢幕等等),另外其他肌肉失衡/受傷造成次發性代償也有可能。

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下斜方夾肩運動


(姿勢比較:左無圓肩,右有圓肩)



  圓肩,肩胛骨外擴,翹起,外旋,肱骨前傾,都是土豆仁常見的問題。背後原因可能是脊椎或核心失衡造成。另外部份像只練胸不練背的人前後失衡,也會有一樣症狀。

  這種關節不良角度會導致極限舉手(前屈/外轉/內轉/外展到底)時的肩關節不適,還常見頸椎去代償肩膀動作所造成的酸痛。例如:手往外舉不高就把頭用力歪到對側幫忙,手往上舉不高就把頭往後仰代償,這都會造成額外的酸痛(原因是肩膀而不是頸椎本身的問題)。

(圖左為淺層肌群,右為深層肌群)


  圓肩的原因有很多種,今天針對其中一個「下斜方肌」無力者來做活化,有助於肩胛骨的歸位,進而消除後續的失衡不適問題。

※下斜方肌的功能是穩定肩胛骨,將肩胛/肩膀往下往內拉(肩胛下壓內轉:下圖上中&右下)。



 步驟:

1.站姿或坐無椅背板凳。雙手伸直在屁股後方交握。

2.用力將手肘外轉往後夾緊(肘眼[手肘凹處]向兩側轉,會牽動肩膀外轉後夾),約一秒後放鬆。

3.反覆10~20下,注意肩頸(上斜方/提肩胛肌)要放鬆,不要變成越做越聳肩。

(聳肩)

※可有意識地將雙手往屁股下方下壓。

※做完應可感覺到肩胛下半部之間(中背部)有酸感喔。

※影片00:15示範錯誤聳肩作法。

(左二:正確動作 右二: 聳肩 右一:歪斜內夾)


★一般重訓作法則是做划船,或滑輪下拉來訓練闊背肌的同時,會有下斜方肌的協同(順便練到),但無法單獨活化下斜方肌,所以有些人下斜方肌失能,做重訓動作做不標準,反而會產生酸痛。

㊣重訓動作細節請參考漢克教練教學:背肌訓練全攻略

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上胸二頭肌伸展

  大胸肌是很多男性喜愛的身材,但如果沒有同時加強背肌(喜歡練背的人很少),往往會帶來前側過度緊繃的問題,導致肩後伸,胸椎後伸,頸椎後伸都受限。失衡的結果,容易產生駝背,前肩痛,舉手痛,脖子痛等問題 。


(有點駝背)

大家可以看看有力但前後平衡的胸肌大概會長以下這樣(游泳選手):

(*他們的背肌也很發達!)


([深層]胸小肌緊繃是常見的肩痛病灶之一)


  肌筋膜部份,胸大肌屬「淺前臂線」,胸小肌與二頭肌屬「深前臂線」,實際上常見兩者擇一緊繃,較少兩個同時緊,這跟個人出力習慣有關。但緊到一個程度,深淺之間沾粘,前後背臂線都沾粘在一起,也是常見的情況。

(胸小肌與二頭肌/喙肱肌的筋膜連結細節)

  胸肌過緊會導致肩後伸,外展/外轉,上舉,都受限,如下圖的動作(其實涵蓋大部分肩膀運動),都可能產生不適:







  今天就來做一個簡單的上胸二頭肌伸展,有助於舒緩前側緊繃,促進平衡,也適用於「上胸椎」駝背者喔! 
*駝背可能發生在頸椎 上胸 中胸 下胸 圓肩等不同部位

(00:29示範錯誤聳肩動作)

步驟:
1.站姿或坐姿,雙手肘彎曲,兩手交叉,雙手心面向自己。

2.雙手肘同時往後外側伸直到底(手心向後),配合呼吸(淺)吸氣,以伸展胸肌。

※角度依個人為主,勿過度用力導致聳肩或高低肩。
※注意兩側對稱,不要做得太快或太用力導致歪斜。

3.中間不停留,吐氣反彈返回 1.,反覆10~20下,

★放鬆很重要,一直往後拉著不放反而會更緊。
★若有受傷者,則好邊須放慢動作配合傷處動作,勿用蠻力導致更加歪斜。

* * * *
  做完應可感覺上胸肩前側輕鬆多囉!這動作可以作為胸肌二頭訓練後收操之用。若加上彈力帶或滑輪/啞鈴作為阻力,也是活化上胸二頭肌群離心收縮的動作,可作為背肌訓練活化之用!
(彈力帶作法示範,亦注意不可聳肩)
(00:18示範錯誤聳肩動作)


※為了胸肌平衡,一般簡單的背肌訓練,可以吊單槓,拉單槓引體向上,同時也是上胸肌的伸展動作! 



(肌筋膜功能線三視圖,可見胸背肌的相對平衡)


2025年5月8日 星期四

肩膀旋轉肌(棘下肌)活化運動

  肩痛,肩膀卡卡,是土豆仁常遇到的問題。麻煩之處是這可能原因實在太多了!原因可能是:

1.肌腱發炎:三角肌,旋轉肌,頸椎/上背肌群傳導痛,二頭肌,肱橈肌,胸肌,前鋸肌,鎖骨下肌。

2.力學失衡:胸椎,肋骨,肩胛,鎖骨,肩盂關節,甚至整條手臂肌筋膜 問題。

3.滑囊炎,關節囊炎(五十肩),軟骨發炎,韌帶發炎,肌筋膜炎。

4.關節半脫位(不會遇到脫臼)。

5.神經痛(神經夾擠,發炎,傳導痛):頸椎神經根,臂神經叢,上肩胛神經,肌皮神經...。

 

   今天先來簡單處理旋轉肌群之中「棘下肌」(如下圖: infraspinatus)的問題。旋轉肌群常見的失能者是棘上肌,而相對的代償部位則是棘下肌/小圓肌(teres minor, 肩胛骨外側)或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腋下到關節前側)的緊繃。長期緊繃就會產生發炎,疼痛,不適。今天就來對肩胛骨背面的棘下肌做活化,可以緩解該處的緊繃與肌筋膜炎不適等現象。

(from https://www.drgordongroh.com/orthopaedic-injuries-treatment/shoulder/rotator-cuff-tendonitis/)


  通常棘下肌的不適感出現在舉手之時,+稍微內收(手臂靠近胸部)會更有感。


步驟:(以活化左肩棘下肌為例)

1.站姿,面對牆壁約一步距離,左手肘+小手臂靠壓在牆壁上。尋找較有拉扯肩關節後側的角度用體重壓緊,一般約在上臂水平左右+內收+內轉(小手臂往右擺約45度)。

2.吸氣,左肩用力,將軀幹撐起轉向右後,以打開肩關節。
※注意不要用腳或腰力,身體其他部位儘量放鬆。

3.到底後吐氣,反方向將左肩內折,左上臂內收,軀幹左轉,右手跟著交叉到軀幹左側。過程中保持對手肘+肩關節的壓力。
※注意不要過度用力頂到聳肩,要保持肩胛下壓,肩膀水平開合。

4.轉到底後回到2.前側打開姿勢。配合自然呼吸慢做,反覆10~20下,應可感覺肩膀/肩胛後側微酸/放鬆感。
※不要做深呼吸,那樣反而會卡住肩關節。


  如果有肩膀後側不適的朋友,不妨嘗試看看這個動作,若無改善則可能是別的地方失衡,而非棘下肌問題。
★不良習慣:手托頭,手肘撐桌面,壓單側肩膀,都是常見的棘下肌失衡原因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插腰轉腰運動

  側腹肌(包括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腹橫肌)是土豆仁常見的問題點,多半是「代償緊繃」發生點(包括側線與旋線),導致兩側腹肌鬆緊不一,背後原因可能與脊椎失衡,下肢失衡,或肩頸失衡有關。

(左右失衡示意圖)

(側線)(旋線)

  學員常會有脊椎附近的腰酸背痛,但大部分側腹肌卻是無感,因為一般人很少做側面動作,側腹肌出力很小。不過這卻是左右平衡的關鍵點。

  今天就來做一個簡單的側腹肌活化動作,有助於脊椎兩側平衡。



步驟:(以活化右腰為例)

1.站姿,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插右腰骨盆突出處(骨盆脊)

2.用力轉身向右,右手從後方將骨盆往前推,同時左手以骨盆脊為支點,用力將左肩往右後方轉,這樣讓上半身向右轉到底(頭跟著轉)。

3.到底後做個深呼吸,吐氣角度可轉得更大。到底後慢慢回到1.姿勢。左右各反覆5~10下,觀察兩側差異,是否有卡住?抽筋不適?


做完應可感到腰部輕鬆不少喔!




※傳統的側腹肌訓練法

(側棒式)

(簡化側棒式)

  (側向捲腹)

(登山式轉體)

(俄羅斯轉體)

(雙槓轉體)




※傳統側腹伸展法:

(仰臥大字轉體)
(土豆仁稱之卍字伸展)
(仰臥屈膝轉體)

(舉肘轉體,請參考前文:側背肌放鬆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