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後伸失衡,是土豆仁常見的問題,表現出來是站姿或走路不對稱,有骨盆歪斜或長短腳感覺,長期會產生腰痛,膝蓋痛,腳痛,腿肌拉傷等。
由於髖骨承上啟下的特性,除了髖關節本身問題之外,腰椎左右失衡(背肌/側腹/深層核心),臀肌失衡(包括梨狀肌等等「深臀症候群」)大腿側面(臀中肌/髂脛束/內收肌),大腿後側(膕繩肌),大腿前側(股四頭肌/縫匠肌/ 髂腰肌),膝蓋問題,腰椎坐骨神經問題,都有可能產生髖關節症狀。常見的描述是:腰卡卡,屁股卡卡,酸痛,無力,長短腳。
因為可能的原因眾多,這邊就不細講。先來做髖關節後伸的活化運動!髖後伸其實包括腰椎後折,薦髂關節打開,股骨後旋/外展/外轉等多關節細微動作,只要當中其中一個卡住就會造成失衡。如果用站姿訓練常常會有代償。例如土豆仁常教的「單腳羅馬尼亞硬舉」,單腳橋式,單腳後抬腿...。
如果以上動作無法做到標準,土豆師就會教今天的動作來做活化
步驟:(以活化右髖為例)
1.在床邊側躺,面向左,雙手抓床緣固定上半身側躺,左腿微屈放鬆。
2.右腳伸直外展向天花板抬高,往上→後→下→前,向軀幹後方畫一圈回來,在上半身不被拉到往後躺的前提之下,儘量讓圈圈做大。
3.反覆10~20下,配合每一圈呼吸一次。
※注意要往後繞圈,一般容易越繞越「往前」(往軀幹前側),那樣就沒有訓練到髖後伸動作!如影片00:19後示範。
4.做完右側後換做左側,感覺兩側差異之處,建議有鏡子或教練幫忙觀察,比較容易找出問題點。
做這個運動應可感覺到許多平常不會用到的肌肉,包括下背,臀肌,大腿內側,側腹肌等。動作須仔細觀察兩側差異,要注意慢速施做,不要快速甩動,才有機會分神去注意細微之處。
這個動作的相關肌群包括:深前線,旋線,側線,淺背線,功能線(髖深淺前後左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