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物理治療觀點出發經營的運動調理中心,消除痠痛的原因,人體工學追根究柢,教導正確姿勢跟出力方式,協助平衡失常的肌骨狀態,不以一般的體能訓練或雕塑身材為目標,而是促進健康的體態跟肌骨平衡!
2022年7月30日 星期六
「手往後伸」的活化運動
2022年7月21日 星期四
「手舉過肩」的活化運動
有長期關注土豆仁的豆粉們應該知道,土豆師對手舉過肩的動作總是避之唯恐不及,因為這是非常容易受傷的動作。常見的問題包括:肩夾擠症候群、旋轉肌拉傷、韌帶拉傷...。
但有許多運動或工作還是必須舉高肩膀,包括:高手擊球、游泳、肩推、滑輪下壓、理貨、擦玻璃...。因此,這些學員要預防受傷,維持肩關節在高角度的穩定與柔軟度,還是很重要的。
柔軟度部份,除了肩關節,還常見肩胛骨(圓肩)或脊椎(駝背)僵硬(即地基歪斜卡住),也會造成舉高的限制,這樣還硬拉肩關節就容易受傷。
今天就來教大家一個簡單的肌筋膜功能線的活化動作,做完之後,肩膀過頭的角度就會自然鬆開喔~
步驟:
1. 坐姿不靠背(站姿則須踩弓箭步,類似英雄式,以固定功能線下半身,手往左拉則左腳在前,手往右拉則右腳在前)
2. 雙手指交叉,手掌反握舉高,手臂盡量伸直過頭
★勿勉強以免拉傷,且勿低頭代償
3. 保持舉手肩關節角度,軀幹往側後方旋轉(胸腰椎側彎)到底即返回,反覆10~20下
4. 做完一輪後可發現肩關節角度自然更大(功能線放鬆了)
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聊聊土豆仁的少見奇怪觀念
回顧台灣的輿論,大仁哥歸納了一下,發現有滿多項目是土豆仁獨樹一幟的觀點!
以下跟大家分享:
1. 運動不一定要超越自我
運動要得到體能或技術上的進步,是要遵守「超負荷原則」沒錯,但不是無限制的加重。土豆仁已經看到太多盲目加重,超過當時自我能力而受傷的案例了。在網路上到處有分享自己破紀錄,炫耀完賽的貼文,會讓人有錯覺---那些成就沒有那麼難。但就土豆仁的經驗---一將功成萬骨枯!其實一個成功選手的背後,已經淘汰幾千幾萬個半途而廢,或是受傷退賽的人。
請大家務必把運動當成一個嚴肅的事情,不可隨性而至。運動計畫沒有得到預期的反應,好的結果是達不到目標而起,不好的結果就是受傷,反而影響原本正常生活。俗語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一旦受傷後,就不是想要休息就會好,那麼簡單的事!
2. 治療傷勢,不一定能讓你回到原來的運動場上
西醫分科之後,很容易將全人拆解為一個一個分開的關節或組織來看,於是也只看得到局部的傷勢或疾病。這樣的弊病就是:只要「患處」得到改善,就以為解決了問題。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止痛藥,消炎藥,肌肉鬆弛劑,護具,都是為了改善患處症狀。但土豆仁發現到的重點是:生病其實不是傷口自己將自己撕裂,而是肢體的主人---大腦認知的問題。
當我們看到一個傷勢,不該只想著讓它不痛,只想著什麼時候可以回去跑步,而是要想說:它是怎麼來的?如果不從根源開始處理,這樣的傷勢幾乎都會反覆發生,然後舊傷累積未癒,一次比一次嚴重。然後西醫就會把你抓去開刀,最後因為手術後復健達不到之前標準,只好黯然退休退出賽場---這是我們在職業運動不斷看到的輪迴。
土豆仁看到受傷,一定都要找背後的原因。運動方法,運動量,本身的失衡,甚至日常生活疲勞,都有可能造成最後受傷的結果。止痛打針貼紮儀器徒手其實都不是「有效」治療,而是掩蓋問題。唯有消除原因,才是真正的治療!而土豆仁的結果,往往都是讓學員調整後」無法完全照著原來的方式運動,實際上並無法回到「原來的運動模式」---也就是很多人夢想的那樣。相反的,許多運動教練是以「回到過去(有問題的方法)」為原則,在訓練受傷後的選手,這樣的結果往往就是反覆不斷的受傷,因為選手的受傷的原因沒有得到解決,教練還認為事情本來就應該這樣做!
這個推翻自己的作法,是很多來到土豆仁的新手無法接受的!因為這樣其實是暗示:自己的運動習慣或信念是有問題的。為了一個傷勢,結果否定自己已有的成就,甚至要重新來過,重新打造自己,這是很多人不想做的事,不如忽略這些基礎問題,去讓傷勢不痛就好!
3. 不必要很多的肌肉,或很瘦的外觀
台灣目前的審美觀逐漸M型化。我們可以觀察到60 70年代的明星,放到現在都是微肉的,其實那樣才是自然美。台灣明星這幾十年來,一直慢慢在增加「瘦度」,直到每個都是臉頰凹陷,四肢纖細,而這種病態審美觀,在歐美模特兒界也產生很多厭食症往生的悲劇。
台灣在2010年代跟著世界風潮在流行健身之後,另外一種健美外觀要求則是:高肌肉低體脂!這跟過去的低肌肉低體脂,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需要嚴格的飲食控制。只是肌肉男女需要不斷的重量訓練,還有增肌期的暴吃---跟減肥餐其實是兩個極端。
這兩種外觀要求其實都是以「極端/困難」為美,而不滿足於多數人類一般的狀態。大仁哥也覺得這兩種外觀有可看之處,但本身並不贊成。因為一個容易產生肌少症,骨質疏鬆,還有其他低體脂問題;另外一個雖然對肌肉骨骼好,但長期極端訓練與飲食,容易產生心血管問題(健美外觀者,通常缺乏有益心血管的有氧運動,因為會掉肌肉。)
2022年7月15日 星期五
肩膀側支撐活化運動
2022年7月2日 星期六
腿細 & 肌肉萎縮是一體兩面
「過瘦」的健康風險
醫學上定義的過瘦是 BMI<18.5
根據林志玲的網路資料: 高174重54,她的BMI=17.84,有些人羨慕這樣的身材,但體重過輕會帶來很多疾病。從未修圖的相片可以看到,她大腿的曲線是凹入的,表示幾乎沒有肌肉,主要是皮包骨!
過瘦的常見疾病:
1. 骨質疏鬆/肌少症:
過瘦者通常缺乏運動與營養→缺乏肌肉→缺乏骨質(用進廢退的原理),有運動量的人通常肌肉/骨質/食慾都會增加,難以過瘦!
但若大量運動還刻意節食者(如長跑或舞蹈體操滑冰),則容易罹患女運動員常見的 #三重綜合症(female athlete triad):能量攝取不足+月經異常+骨質密度低。
因能量不足時,身體為了能夠存活,會自動關閉生殖系統與犧牲骨質,來讓你可以從事大量運動。後遺症可能有脫髮、不孕、疲勞性骨折等,而且可能是不可逆的!根據美國一研究統計,女性運動員中符合三合症其中一項的盛行率大約是16~60%!
骨質疏鬆與肌少症除了影響運動功能,也易因意外傷害跌倒失能,這都與 #高死亡率 連動,想要維持老年生活品質與活久一點的人,最好趁年輕儲備骨本,不要過瘦。
2. 貧血/ 免疫力下降
3. 胃下垂/腎臟下垂(游離腎):
因內臟脂肪不足,導致胃脹/腰痛...
4. 提高老年失智與死亡風險
5. 增加孕婦早產風險
*過瘦者沒有過重者的三高等代謝疾病與關節退化高風險,但高瘦女的 #二尖瓣脫垂 機率高,可能有心臟相關症狀。
富裕社會營養過剩,減肥是全民運動,普遍以瘦為美(其實大仁哥認為是以「難」為美,大家可以觀察其他國家審美標準看看...),但過瘦反而是不健康的!請大家不要追求極端,才可以活得更好更久。
手掌根鬆弛運動
過度抓握症候群,除了運動技巧錯誤之外,另外常見的是手臂筋膜線近端(肩膀~胸椎)部位的虛弱不穩,導致手指手腕需額外出力代償近端的無力現象,長期也導致酸痛發炎。所以土豆仁看手的問題,至少一定會往上看到肩膀的平衡~
今天的簡單小動作,可以幫助放鬆手臂筋膜的:淺前臂線(手心)/深前臂線(拇指根)/深後臂線(小指根)等部位。
步驟:
1.雙手五指張開,指尖相對抵住,手肘張開讓兩手前臂水平相對
2.保持指尖壓力不放,前後旋轉手腕/前臂到底,以拉伸大指/小指兩側肌群。動作過程無須停留,到底即可轉換。
3.反覆15~30下。做完可感覺手心手腕放鬆多囉~
※注意指尖接觸即可,手指手心有距離,莫做成「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