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的後伸很重要,洗頭,穿衣服,抓癢,很多生產線工作,都需要後伸的角度
所以大陸就發明下圖這種抓癢神器:
以下動作是來到土豆仁的許多學員煩惱的:
肩外轉+前屈到底/肩內轉+後伸到底
一般對這種筋骨緊繃,傳統的作法就是一直拉~~但有時候會適得其反
這樣的錯誤認知,到最後很常見明明關節已經拉到過鬆(比好邊還鬆,這樣關節不穩定會帶來更多的問題),但事主還是覺得我的關節卡卡很緊(這其實是疼痛帶來的錯覺!)遇到這種學員,黃老師要說服他們不要再拉,不要再傷害自己,通常都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他們的想法根深蒂固,已經超越了自己的痛覺!
但是往往用消炎藥+休息一陣子,隨著受傷組織痊癒,動作自然就會舒暢(可能需要數周不等) ,麻煩的是:很多人因工作是無法休息幾周的,所以就陷入惡性循環。另外有可能需要做關節肌力訓練,以恢復失去的穩定度。
另外土豆仁常見的現象就是「地基歪斜」。很多人是沒發現自己的高低肩,卻只發現有一邊肩膀抬不過去,通常高肩往後下(內轉)會受限,低肩往後上(外轉)受限。但這個受限其實是來自於地基歪斜 ---動作起點就不一樣。當你要把比較低的肩膀拉到跟高肩一樣高,自然比高肩那一側更加費力 ---那是地基的問題,而不是肩關節太緊的問題 ---覺得太緊,只是因為沒發現座標起點異常,不自覺患側比良側過度伸展的錯覺。
同樣的,如果事主自己不覺得有高低肩,也會無法認同黃老師的課程(要處理整體失衡而非肩關節拉筋),有的人也會陷入持續過度拉筋,導致關節過鬆的第一種疼痛循環。
調整兩側失衡,如以下:胸椎旋轉活化運動,也是土豆仁常見的訓練項目之一:胸椎旋轉平衡,肩關節後伸自然就輕鬆。
肩膀兩側失衡的遠因,除了長期姿勢習慣歪斜,舊傷影響之外,核心肌群虛弱也是常見的原因。虛弱的核心會需要週邊肌肉用力代償,下肢常見骨盆前傾,腰椎前凹,上肢則是駝背圓肩,或肩膀內縮(通常會聳肩變高。)很多人會用四肢的肌肉緊縮,來幫助軀幹核心穩定。所以核心訓練也是土豆仁常見的改善肩關節柔軟度活化法!
今天來教一個簡單的肩關節旋轉活化動作: *適用於局部活化
步驟:
1.站姿,雙手向後放到尾椎處,兩手虛握,手心向上。
2.軀幹挺直+肩膀往後,兩臂伸直,下壓到底,此時會感覺手背面到手臂外側緊繃
※ 注意下壓是雙手不要離開屁股,肩胛往下,而非肩胛後夾。
3.下壓←→放鬆,反覆十下
4.再轉手腕,換手掌心向下,雙手指反勾,同樣下壓十下,緊繃感會移到上臂內側。
※可照鏡子減少高低肩。注意軀幹需正直,眼睛直視前方。如有脊椎等地基歪斜,需另外調整。
做完再抓抓背,感覺是不是比較輕鬆了呢?
(100分的柔軟度 from https://timesofmalta.com/articles/view/can-you-do-this.580604)
* * * *
抓背動作,是監測肩關節狀況的好動作,這角度也跟很多體育項目有關:如背槓,推鉛球/丟標槍,球類擊球/投球,游泳肩關節動作... 這兩個肩關節柔軟度都是很關鍵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