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帶鬆弛,肌肉萎縮/沾粘纖維化,甚至骨頭長歪,軟骨磨損,都是常見的解剖原因。
解剖構造我們不一定能改變他,但可以改變怎麼使用他的方式
土豆仁對於肩膀受傷發炎過的學員,常教這個動作:
(*正在發炎的話不要做)
1.右側臥,右手肘撐床將上半身撐起,髖骨可著地
,保持肩膀肩胛用力固定,上臂往床面撐住軀幹,不要晃動
※注意肩膀要維持下壓(往右大腿+床面方向),不要變成聳肩或往後縮
※若要增加強度,則可增加撐起大腿/小腿,用膝蓋/腳掌側面支撐軀幹重量
2.左手肘從床面/床下開始懸空動作,慢慢穩定往上移動,往上的同時慢慢伸直手肘
,須注意保持右肩不動,軀幹配合穩定轉動
3.左手往上往後到底時,視個人柔軟度,手臂約可轉到軀幹後方20度左右位置
4.再慢慢反方向轉回來到左手肘在床面高度。
5.反覆約3~5下,注意需穩定+緩慢上下,配合正常呼吸勿憋氣,才能訓練到右肩的肌肉共同收縮,協調性,關節穩定。
重點是體會並尋找最順的角度,跟肌肉出力方式
感覺何處卡住?何處軟弱?用意念做細微的調整。
肩膀受傷後,經常會記憶在錯誤的動作模式(因為怕痛產生多餘的緊張收縮)
這是很多人無傷,卻肩膀卡卡的原因之一(另外一部份是整體失衡)
動作不須一開始做到180度以上,要從小角度開始練起
調順後慢慢增加角度。
一般人無受傷理想範圍,至少可做到前後150度左右。
*覺得側壓太重做不到,可改手撐牆壁/桌子/椅子/矮凳/欄杆,從側臥改成側站/坐姿亦可
*頸 肩胛 腕 腰 髖 膝 踝 腳掌,也常見需要穩定度訓練,練法各有不同。
(肩膀脫臼未復位時的樣子)
須經醫師判斷指導才可做,以免復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