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髖腰平衡之外的紅利:縮骨盆運動




(影片示範四種不同角度)

這是髖/腰旋轉角度不足者,土豆仁很常教的伸展運動之一

可以處理骨盆歪斜,下肢失衡的部份活動度問題
(通常還有伴隨其他失衡,如骨盆前傾/長短腳/膝痛/腰痛...)

步驟如下:
1.平躺,雙腳平踩床,雙膝屈曲(角度依伸展部位而定)
2.(以伸展右側為例) 左髖外轉,右髖內轉,雙膝往左
3.左腳跟外側壓在右膝外(上)側(大腿骨末端外側)
4.用腿力(左髖關節旋轉肌)將右膝往床面下壓,目標讓雙膝都貼到床面
 若目的是伸展髖關節,則不轉腰,右臀儘量不要離地
 若目的是伸展腰椎肌群,則轉腰右臀可離地,但須保持雙肩胛貼平床面
5.保持約10~30秒以上,放鬆呼吸,以伸展深層肌群(臀肌有三層,背肌有四層)
6.放鬆休息片刻,反覆為之


這個動作(一邊髖外轉,一邊髖內轉,兩邊互拉)
其實黃老師多半是用它來調整髖關節/臀肌/腰肌兩側的平衡
目標是拉開一側的肌肉
以促進平衡的活動度,以及活化緊繃的肌肉,讓他可收可放。

一般常作為腰方肌,多裂肌,梨狀肌,臀中肌,閉孔內肌...的伸展項目之一
(中國資料無法確認,謹做為示意圖)

但對於有骨盆外擴困擾的人,這運動也有暫時性把骨盆縮窄的效果!
如果兩邊髖部肌肉同時收縮,可以將兩側骨盆"往中線"拉動

雙髖(膝←→腳)互壓出力,跟伸展作法不同,側躺姿勢施做亦可,反覆五分鐘之後,量測兩邊髂骨前上脊(低腰褲會卡住的兩邊骨盆前方凸出骨頭)的距離,就可以發現縮小約1公分左右!

要注意的是,這是因為肌肉收縮的暫時效果
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恢復
骨盆外擴有許多因素,通常需要合併其他的方法,才有辦法讓骨盆比較固定下來!

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

健康獨家:肩膀痛的平衡訓練運動

肩膀痛是多數上肢運動員的共同經驗

前側到外側疼痛的比例,又比後側多得很多

包含各種球類游泳三角/二頭/胸肌的重量訓練,或是倒立/手撐的舞蹈動作

搬貨揀貨或家務工作者也常見,多半是從反覆高舉過肩的工作而來
(開高櫃,擦窗戶,晾衣服....)


這些問題的起源,在於肩關節的不對稱構造
肩關節的上半部有骨頭擋住!即上圖標示的紅色骨頭---肩峰
但我們的肩膀運動
卻不會侷限在水平以下
(四足動物的肩膀通常不用把上肢舉高到水平以上...又是一個人類演化的缺點 😨 )

所以就有肌肉動力學所謂的"肩胛—肱骨韻律"
這樣的"人體運動機制"出現

簡單說就是:手臂高舉時,肩胛骨會負責其中1/3的轉動角度 
(是的,肩胛骨是會動的!)
如此舉手往上就可以閃過肩峰的阻礙~
多數人對肩胛骨的動作,其實是不知不覺,因為通常他跟肩關節是合為一個整體運動
除了聳肩,收肩胛,夾肩胛的動作之外
幾乎都跟手臂配合一起運動

當肩胛骨沒有正常配合肩膀一起動作時(甚至會互相對抗),就容易產生兩者之間肌肉/肌腱的發炎疼痛,例如最常見的「肩夾擠症候群」「肩旋轉肌症候群」,二頭肌肌腱發炎,三角肌發炎,肩滑囊炎,甚至肩關節炎...


一般物理治療的描述,會說這種疼痛的機制是肩關節不穩定肩胛肱骨韻律失常(從肌肉動力學來看),骨科則會說:肩峰下空間不足(從解剖構造來看),但土豆仁的觀點則是:肩關節失衡(從整體功能來看)

除了肌力,柔軟度等基本的問題,這些失衡多半跟偏重單方向的(不良)使用習慣有關

肩關節的正常活動,需要上下左右所有肌肉與骨頭的完美配合
(並不是只有重量訓練注重的三角肌,或骨科/物理治療師很愛看的肩旋轉袖!)
土豆仁會更強調整體的運動神經(協調/活化)訓練

因此,土豆仁對這類問題,最常教的運動如下:
(因症狀跟位置不同,會強調不同角度/阻力,調整出力法)

~~試試看您的肩膀,是否能做出上下/左右/前後順暢的關節伸展動作?


經過不斷的學習調整
最後才能得到一個動作順暢/穩定的肩膀~

如果只看症狀,不找出失衡,回復平衡
病因不除的狀態下,往往治療也只是徒勞!

例如最常見的:貼膏藥,貼貼貼到起藥疹~

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健康小測試:屁股爬山



你腰痛嗎?
痛完記得試試這個運動!
(from http://www.graychiropractic.ca/exercise-library/back-pain-exercises/lateral-pelvic-tilt-exercise/)

從外觀來看,他是單純的骨盆側抬動作,帶動髖關節跟整個下肢上提
垂直往上,髖關節跟膝蓋都不彎曲
完全是由側腰肌肉帶動,使得腰椎側彎,骨盆一側抬高

在物理治療界,一般把這動作稱為"髖骨(屁股)爬山"(hip hiking)
又叫"企鵝走路"


步驟如下:
1.平衡站姿,注意下肢不出力,不可前抬/側抬腳
 (抬腳表示下肢:臀肌/股四頭肌/膕繩肌代償)
2.站正注意上身不可前後擺動,只能允許輕微左右擺動
 (過多的擺動則表示上身[肩胸肌肉]或腹肌代償)

3.單側腰背部出力,將同側髖骨/下肢整體直直往上拉提,讓腳板離地(腳板保持水平,不踮起),注意不可往後翹屁股
 (即單側骨盆前傾或後旋,表示腰大肌或腹肌代償)

4.反覆操作兩側比較之



這可以刺激單一側的腰椎肌群收縮(相對放鬆對側的肌群)
這些肌肉包括:腰方肌,豎脊肌,多裂肌,旋轉肌,闊背肌,腰大肌...(可參考之前的"認識背肌"系列介紹文)

在腰部肌肉拉傷之後,這運動是很適合的單側活化動作
因為多數腰部受傷,都是單側中鏢


經常會有兩側失衡的狀況(受傷側肌力/柔軟度/控制力退步)
要不是好邊因過度代償壞邊,負擔過重也受傷,左邊痛完右邊痛!
要不就是壞邊因為沒有代償,在虛弱的狀況下,照過去習慣使用,結果二次受傷!
(很多運動選手反覆受傷的原因,都是以上兩原理之一)

這動作可以活化單側肌肉,作為熱身跟訓練的基礎
可反覆做到兩側平衡,且感覺容易控制為止

那要如何知道---
---我的腰到底恢復正常了沒?
(有一邊比較難抬高,甚至會疼痛酸痛不適,基本上就是有問題)

做這運動,可以選擇性比較兩側的力道/角度/反應/感覺(去除下肢的影響)
就知道是不是有一邊比較弱了!
由此可再依虛弱/受傷部位,做專項的局部加強訓練

除了肌力,還可以比較雙側神經控制,柔軟度(天生柔軟度差的人做這,兩邊都會很難 :-p )

用這個小運動,大家可以簡單自我檢測,看看是否有失衡問題?
這就是土豆仁常強調:自我覺察的重要

* * * *
很多人傷後不動不痛,就以為沒事,不努力感覺......隱藏的問題往往就在以後等著你!
等著某一天不知不覺(在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下)突然爆發~~


延伸閱讀:
認識背肌(3): "不是背動"的闊背肌

認識背肌(4): 豎脊肌

認識背肌(5): 深層排骨肉 多裂肌

認識背肌(6): 腰方肌



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

「壞姿勢」是隱形殺手

(from http://www.twuho.com/?%E3%80%8A%E5%9D%90%E5%A7%BF%E7%8E%8B%E3%80%8B%E5%B9%AB%E5%8A%A9%E4%BD%A0%E9%81%A0%E9%9B%A2%E5%A3%9E%E5%A7%BF%E5%8B%A2%EF%BC%81,96)


「壞姿勢」其實不痛就沒關係?
目前在臨床研究上,其實無法證明不良姿勢跟傷痛的關聯性
因為我們可以做很多其他運動來對抗不良姿勢的影響
就像空汙對健康的危害,很難量化
但並不表示空汙是好的
在生物力學上
不良姿勢對肌肉關節的壓力增加,是確定的。
(彎腰久坐就是最常見的,特別是加上駝背低頭或蹲踞---應該改成儘量直立工作)

「壞姿勢」算是一種"隱藏的問題"
長期來講容易長骨刺 關節退化...
但並不是"一定",就像抽煙也不一定會得肺癌一樣(而是抽煙者癌症"發生率"高很多)

臨床上長骨刺者,除了可以觀察到壞姿勢之外,過度勞動凹折(蹲踞工作,彎腰搬貨...),過度負重(爬山,體重或搬重物)也是常見的現象
但就大仁觀察,長骨刺者,好姿勢的真的是很少數

不動不痛:不代表沒有問題
不管在大仁或土豆仁,黃老師都常講到「不動不痛」的概念。
多數運動傷害都是直接跟運動本身相關,
不動就不會有那種傷
所以不良姿勢,如果都不動到他,是可以閃過該問題的!
臨床上可以看到很多這種案例:筋骨狀況很差,但都輕鬆生活不運動不勞動,也就不會有症狀
因為人體還是可以承受得住一定程度的壓力(容錯率)

之前討論過 路上超常見的壞姿勢:虎背平胸 ---談常見的肩關節前後失衡
但這些人不是每個都酸痛~~就是容錯率的原理!


但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人生好難...)
當你開始運動
如果你直接對抗不良姿勢,肯定會有傷痛
(也就是很多人站挺坐正反而疲勞不舒服的原理)

若你刻意閃過問題點,不良姿勢的地方也就不會痛
但因人體自然代償原理,容易痛到別處...
這種狀況,並不表示背後的不良姿勢是沒有問題的

壞姿勢經常是傷痛的遠因

2018年9月6日 星期四

健康小訣竅:不要用手腕發力!



土豆仁之前就討論過:人類的天生弱點 ---手腕/腳踝
https://peanutworkshop.blogspot.com/2016/02/blog-post_23.htm

來土豆仁的客人,也常見手腕的傷勢
黃老師也幾乎都會請他們注意運動時,要保持手腕的正中位置

之前也討論過:手腕用力時,沒有在正中位置
https://peanutworkshop.blogspot.com/search?q=%E6%89%8B%E8%85%95


今天來示範一下,什麼是正確/錯誤的手腕使用方法?

原則上:只要需要動到手臂/手肘/肩膀的動作
都不可以用手腕發力,手腕只能被動的跟著屈伸

例如以下影片,印尼羽球好手陶菲克的慢動作:可以看到手腕是最後才甩出,順著手臂動作而動
而不是用手腕發力!

而且可以看到陶菲克就算出拍後,手腕還是維持在"正中位置"喔

很多網球肘/甩鍋/切菜/搬機車...的手腕傷害
都是因為錯誤的用手腕發力,折手腕,用小手腕搏大鯨魚造成
(from鼻妹的廢話亂畫 號稱女浩克的我也抬不起來阿)

來看看以下大仁師的示範吧:

※注意手臂跟手腕的相對動作,手腕單獨動作,或是手腕先動引領動作,都是比較危險容易受傷的錯誤動作喔!不管在切菜/打球/搬東西/拿啞鈴/槓鈴/壺鈴,都要遵循這個原則!

手腕動作,必定是經由手臂(小手臂<大手臂<肩膀/甚至軀幹核心)帶動,順勢而為
切勿身體不動,只用手腕出力
細細的手腕關節凹折,要抵抗外力,對抗身體重量,不受傷也難!

例如籃球跳投,就是從身體跳起發力,從核心>臀肌>大腿>膝蓋>小腿>腳踝>腳尖
自力跳起後的反作用力,再順著身體,
像彈簧一樣,從下到上>傳到手臂(三頭肌) >手腕,出手投出~


許多 腕骨錯位,橈骨尺骨半脫位,三角軟骨損傷,手腕週邊韌帶拉傷,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腱鞘囊腫...
...都是跟不當的使用習慣有關!

特別當你面對一台大機車,兩端後槓片,一個強襲球...直覺折手腕手指拉力去抵抗的時候
就是受傷的時刻!

~拉小提琴也是,如下就是錯誤動作:

如下這才是正確動作,不就是大仁師強調的:手腕正中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