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減肥到一個程度,一般人不太會注意到腰間部位,甚至平常也都用不到這邊的側腹肌(一般坐式生活,整個腹肌都不會用到),所以很少有人腰間有症狀(多數不適部位在折腰的後腰。)
運動員則經常在需要軀幹旋轉投球的球類運動中看到側腹肌拉傷,如籃球/棒球/網球...。
土豆仁對骨盆歪斜/腰椎側彎者,常做側腹肌的活化,因為這與左右平衡有關,通常會與對側的臀中肌或背肌,組成一組做訓練,如下圖:腹背肌合作的力量方向是左右交叉成為一組。
當左右失衡,就會有骨盆歪斜或脊椎側彎的現象產生,一般土豆仁遇到側腹肌問題是以「旋線」肌群(下圖中)為整體訓練目標。
腰間肉有個雅稱叫做「愛的把手」(love handle),如同小腹/馬鞍肉,屬於正常的脂肪累積部位,但若健美選手強力減脂後沒特別鍛鍊,就會出現下圖彭于晏的鬆弛現象。
下圖中:奧運游泳23金的飛魚.菲爾普斯,就有很強韌的側腹。
一般健身房常見的鍛鍊側腹肌方式有:側棒式(+側抬腿則偏重臀中肌),爬山式,俄羅斯轉體,單腳橋式/棒式/羅馬尼亞硬舉...等,多半會合併腹直肌(正面六塊肌)或臀肌一起出力。
步驟:(以活化右腹內斜肌+左腹外斜肌為例)
1.站姿,用左腳單腳站,右膝微屈,右腳往後往外伸。
※注意:手不要扶,軀幹勿前傾(以免出到手力或背肌)
2.收小腹,軀幹往左側面倒下,同時右腿向後向上伸(似後旋踢動作),注意大腿勿前屈超過軀幹。
※注意:頸胸椎保持筆直勿彎腰低頭/後仰或側彎,只有腰髖骨動作
3.支撐約10~30秒,可手摸側腹感覺出力。
請兩邊都做來比較,若有一強一弱現象,則須考慮背後的失衡!
如上圖:六塊肌兩旁到軀幹側面1/4圈,均為側腹肌範圍
(腹肌延伸到背後則是變成筋膜組織,連結到背肌內層)
(腹肌延伸到背後則是變成筋膜組織,連結到背肌內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