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師當初跳出醫療的領域跟思維,除了「治本」的理念,另外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健康跟生病之間,不是1:0的關係,而是中間有很長的漸層。
現代西醫把這兩個領域切得很開,
就是公共衛生/預防醫學,
還有臨床醫療/長期復健。但大仁哥覺得不是這樣。
舉个常見的例子:
小感冒,有的不看醫生多喝水多休息,也會自己好,這個要算是預防,還是醫療呢?
像土豆仁這邊常看的:酸痛,但醫師說沒問題,醫師說發炎(但不知道為什麼),或是叫你不要上班工作就好了 :-p 這到底算疾病,還是預防呢?
其實這就是「亞健康」的概念。
實際上,要全身都功能100分,沒有小病小痛,肌力體力循環數字全都綠標的人,其實少之又少,一般說是5%,但大仁哥覺得可能更少,因為理論上定義的「健康」,還包括社會功能與心理健康。要這樣的人生勝利組實在太少了啊!
(from https://youtu.be/e-66fwesYMw)
那我們大部分亞健康族群的問題都怎麼解決呢?
大部分都是偏方,健康食品的天下。少部份則是氣功,瑜伽,運動教練的市場。
一部分敏感者,會去找醫生,但醫生給的建議往往都不切實際:多休息或是多運動,與疼痛共存,沒事你沒病。這其實是醫療資源的浪費(應該留給真正生病者。)
這是醫師在學校沒有學到的事,結果往往就是求助者往偏方的方向走。
而有些偏方其實不適用於所有人,可能有相反的效果。
嚴重者,就是從小病漸漸惡化成大病。(也是浪費醫療資源)
預防醫學(保健)跟復健(運動)方面,也有眼光侷限的問題:只針對某種疾病的預防,或者復健,只要超過那範圍,就不知道要做什麼!
網路上就有很多例子:XXX怎麼辦?(如果不是XXX呢?)來診所做OOO治療(不去診所呢?)
這就是土豆仁想幫助眾生的範圍。
(from http://fun.key8.com/p/1V5ULi)
這也是很多客人來到土豆仁不太能夠理解的概念:筋骨平衡,不是治療你的疼痛或疾病,
但可以幫助你更健康。
一般人的健康概念,就只有吃藥或是推拿,能讓你恢復健康,但不知道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的姿勢與運動均衡,甚至可以除去很多未來或現在進行中疾病的根源。這實在是很可惜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