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運動一直吃 依人體的機制 這些熱量轉換 只會增加脂肪 而不會增加肌肉
(這是很多減肥藥跟減肥食品的利基 ~~就是不想運動~~)
越全面的刺激(包括重量 速度 跟活動長度) 可以刺激越多的肌纖維
增長肌肉的效果也越好
越小的動作相對來說刺激的肌肉也較少
很多這類強度不大 而以長時間重複性動作為主的 都是有氧運動
(類似動作 如果不休息過勞的話 就是勞動)
但不管是大動作還是小動作 都有可能受傷
可能是因為一時出力角度不對
可能是當天整體狀況不好
可能是天氣冷筋骨僵硬
可能是平常就用錯誤的姿勢 失衡的肌肉在運動
很多人都不知道 什麼是受傷的感覺
這邊來教大家怎麼辨識 "我快要受傷了"
先用些物品來實驗
橡皮筋從輕輕地拉到重重的拉~ 我們可以觀察到 它的彈性越來越弱
邊緣會有微小的裂痕鬚鬚
然後再一次地用力拉扯 就瞬間斷裂
人體組織也有類似的表現
1.當你發現只有某部分肢體無力疲累 或是兩側出力不對稱的感覺(不是全身疲勞)
2.有局部隱約的酸痛感(這時通常已經有微小的撕裂)
3.接下來就是這點最重要: *越用力越有感(就像是拉橡皮筋拉出裂痕)
如果這時不理會這些感覺 繼續跑下去
往往就在某一下落地就拉傷
如果是工作或賽中不能休息 就要降低速度 放輕腳步
如果是自己練習 停歇下來喝喝水補充營養 按摩伸展
讓身體循環提供營養 讓其他的組織有機會幫忙恢復
感覺OK之後才可以再回到場上
這種感覺在比賽的後半段容易出現(運動傷害機率也是後半段高)
就像橡皮筋不斷被拉扯 漸漸彈性疲乏
就像橡皮筋不斷被拉扯 漸漸彈性疲乏
在高強度運動的時候 經常只是一瞬間有這種感覺
比賽時來不及思考 很容易在下一次出擊就立刻拉傷
在重訓拉高重量的時候也很容易有這種感覺
因為要快速增加肌肉量 一定要足夠的刺激
這往往遊走在受傷的邊緣
很多人會想說"矜"一下做完就好
運氣好的結果就是酸痛個一兩天就好
運氣不好的就是拉傷疼痛無法繼續訓練
土豆仁在這邊呼籲訓練量一定是循序漸進
一次增加一磅/1k/1場比賽 這樣運動會很無感
但這是最不容易受傷的作法
讓你有細微的體驗時間 感覺到受傷的臨界點
而不是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受傷的感覺 有經驗的大家應該都很熟悉
特點就是
1.位置明確的尖銳疼痛 抽痛 脹痛 悶痛 都有可能
深層肌肉受傷的話位置則感覺不明確 呈一片的感覺 但也是局部不會是整隻腳或整隻手
2.受傷部位無法出力 硬要用力會軟腳大痛
3.局部紅熱腫脹壓痛 肌肉通常是被撐開緊繃的 但如果完全斷裂則會呈現軟弱凹陷
很多人沒受過訓練分不出是肌肉充血 水腫 還是受傷腫脹
也分不出是體溫高還是局部發熱
這時只要比較兩腳對稱部位的差異就可分辨
一般的肌肉充血水腫通常都是對稱 受傷通常則是單側發生
4.肌肉不自主收縮緊繃 (人體的保護反射機制 避免再動到傷處)
這個現象至少要合併前三項症狀之一才是受傷
很多缺乏伸展 疲勞過勞 精神緊張 姿勢不良的人 也會有這現象
但有肌肉緊繃的話還是小心為上 緊繃的肌肉是受傷的高危險群
不受傷的運動方法 需要勉力自持
雖然強度不能馬上拉上去
但長期來說 能讓你比其他人多了更多的訓練時間
減少後遺症 延長運動生命 為退休生活著想 :p
一樣時間內
比受傷退步一直復健的人進步更多喔!
:-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