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6/9~6/11公休三日無接受預約,請見諒!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常見的自我歪斜: 抱小孩




(以上圖片擷取自 http://www.babybjorn.com.au/baby-carriers/ 專業嬰幼兒用品網路商店 歡迎參觀選購 這是很好的分散壓力各種姿勢背帶)







多數現代人 並沒有背重物工作的經驗
但有了小孩之後 往往需要抱起來哄 背起來帶
未經訓練的軀幹肌肉
往往無法支撐越來越重的小孩 (看過很多小孩十幾公斤了 爸媽照抱著走)

一旦抱到受傷 又無法換手帶小孩 最終就是重複拉扯 導致嚴重傷害
從以上圖片可以看到
只要有個重物 身體為了平衡 就無法端正
(背後面往前駝 背前面往後仰+低頭 背側面歪腰歪頭)

如果長期維持(或每天固定都同一姿勢)
缺乏鍛鍊的人往往會拉傷肩頸 腰背

雖然未來的國家棟樑很重要

土豆仁還是建議 可以少抱就少抱

小孩早點獨立 對爸媽是輕鬆減少負擔
如果真的愛抱小孩
請撥出時間作重量訓練 有足夠的肌肉 才不會受傷
(我想多數人是沒有時間的...)

如以下影片
請先找教練指導正確動作 才能練
這做錯會拉傷大腿跟腰部 😨

如果真的要抱 如上圖選個 分散壓力好背帶 多換手換姿勢
才能減少甜蜜的負荷
帶來的歪斜 😂

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習慣不等於平衡


土豆仁在做的工作 是追求筋骨的平衡

但有些人反其道而行

譬如歪著頭滑手機 站坐總是斜一邊 總是臥佛看電視 睡覺枕頭總要墊很高

都習慣的 卻不平衡

通常會來找到土豆仁的 都是已經有症狀了

歪斜會導致筋骨負擔過重疲勞 甚至神經不適 最後就是變形

他們常會說: 「我都習慣這樣 平常也沒事」

對於改變生活習慣 努力運動維持平衡 總是沒有動力

但這就是很多疾病的來源

習慣歪斜而不病痛 其實是恐怖平衡 考驗自己身體的耐力
用自己的肉身去承擔失衡的風險

這些人多半都有代償現象 可以坐很久沒問題 舉重沒問題 打球沒問題
但都是對側的組織在多出力幫忙 減少患側的受壓

當有一天身體受不了了
輕者接受治療 重者永久變形
也免治了

土豆仁對這些人 基本上是採放生的態度

因為我不可能替他們活 替他們做

世間輪迴 自有因果

只能讓該來的來 該走的走~

所以 願意做運動的再來土豆仁吧 :-O

2017年3月21日 星期二

認識背肌(3): "不是背動"的闊背肌

現在要來講 一般人都很弱的闊背肌(或稱背闊肌 一般人察覺不太到它的存在)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tissimus_dorsi_muscle)


沒練的話長那樣↑

有練的話長這樣↓
 (李小龍 大到從前面也看得到翅膀狀)
 (肩胛肌肉下方兩邊)
(超低體脂健力者Helmut Strebl 肩胛下那兩片扇子)


一般人常有腰背硬ㄎㄎ的毛病
照講應該背部肌肉用力很吃重啊
那怎麼會說一般人的闊背肌很弱?

真相是...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因為...
「闊背肌的主要功能 是動手而不是動腰」!
闊背肌連接 骨盆上緣+腰椎(腰薦筋膜)+低位肋骨後部 以及肩關節後側
闊背肌收縮的時候 會讓手臂往後移動(拉近上臂骨跟骨盆)
如圖:







日常生活 很少做這個動作對吧~

所以闊背肌會弱也是很正常的

一般闊背肌(手往後出力)用得多的運動有
划船
攀岩
體操
蝶式/捷式游泳
 


攀岩選手 白石阿島 (from http://chuansong.me/n/924328432851)
台灣吊環王 陳智郁(from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502/851260/)

因為闊背肌的動作不在背
所以一般人閃到腰的苦主 多半不是這一大片肌肉~

一般核心運動 也很少訓練闊背肌

但他在手撐地的動作時(如倒立 四足跪 下犬式...)
也扮演穩定肌(用手做支點 固定腰椎骨盆)的角色

ㄟ....不過一般人很少倒立啦...

最簡單訓練闊背肌的動作

就是做上面吊環的動作
可以手撐床 或雙槓/欄杆/握把
直腿向前 用雙手撐床
把身體屁股腿整個撐離地
30秒後 就會感覺"闊背肌"的痠痛囉~


介紹完闊背肌
下次就要講到我們常受傷常失衡的苦主 ...深層背部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