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預約請按此

★6/9~6/11公休三日無接受預約,請見諒! ★需要土豆仁服務者請填寫以下「網路預約單」
請點我:土豆仁運動調理預約單

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

肩內轉活化運動

 


  肩內轉疼痛(如扣內衣,插後褲袋,洗背部動作),是土豆仁常見的現象,是肩膀痛的常見動作之一(另一個是肩水平外展)。痛點多半在肩膀前側到外側(少數在後側),其實這類疼痛多由肱骨頭「夾擠」肩旋轉肌腱而來,原因只有在肩關節交界而已。
  有些人會痛到整個手臂電到麻痛的感覺,大部分是「(神經)傳導痛」造成,而不是那隻手臂真的有問題。

  傳統物理治療遇到肩內轉痛就是關節鬆動跟拉筋,但土豆仁會先找原因。「肩夾擠」是其中一大原因,「夾擠」指的是舉手動作時肱骨頭(上臂骨上端)"異常往上縮",頂到棘上肌肌腱,像是肩峰骨跟肱骨把肌腱「夾住」的現象,會導致肌腱發炎腫脹,甚至破洞斷裂。


  夾擠可能因為相關的肌肉肌腱韌帶受傷,舊傷,次發性產生肩關節失衡而造成。也可能是長期習慣的姿勢不良,如圓肩,肱骨前移,駝背,高低肩,脊椎側彎,後續產生肩關節失衡。所以要根據個別原因去處理消除,而不是只做肩膀拉筋。

  另外一個常見的肩內轉疼痛原因是二頭肌發炎/拉傷,部份會合併肩韌帶或關節唇(軟骨)傷害,這多半跟搬重舉重過度有關,棒球投手或跌倒外傷也可能發生。這個部份重點則是肌腱或關節治療,而非肩關節鬆動。

* * * *

  今天就來做簡單的內轉活化運動,這動作多半在肩膀調理後期,才教學員,要先處理原因之後再來做。這個動作有助於找回之前的肌肉記憶,讓關節動作較順暢。

步驟:

1.站姿或坐姿,雙手虛握手彎曲在胸前,手心向內(胸)。

2.雙手肘伸直,雙手同時向下向外轉,手心也向後向外轉(分向左右兩側),此時肩膀放鬆自然往前內轉(肱骨頭向前突出),到底之後,再反方向屈肘+手心往內轉,回到1. 姿勢。

※不要過度用力,以免變成肩後伸+肩後夾

3.慢慢反覆10~20下,注意放鬆,動作角度順暢,不要硬拉,感覺肩關節轉動的動作。

※做完應可感覺肩膀輕鬆不少喔。

※注意兩側如果有不對稱,要控制壞邊去學好邊的角度操作,注意要學習放鬆,以免越做越歪。

2025年6月21日 星期六

「聳肩+夾肩」中斜方肌活化運動

 

  一般土豆仁是非常忌諱聳肩的!因為這會造成肩頸不必要的壓力(心理壓力大也會自然聳肩),不只外觀不好看(脖子短肩膀厚),長期還會導致頸椎問題或肩膀發炎夾擠等疼痛。



  這次的動作是作「中斜方肌」的活化,中斜方肌為淺層肌肉,連接兩肩胛棘,位於上背部的中間位置,負責兩肩胛骨後夾(內收,夾肩)的動作,是很多駝背/圓肩/聳肩的人虛弱的肌肉,同時也是緊繃酸痛常見點,因為這肌肉長期被過度拉伸,




※但更常見是深層的小肌肉先爆:提肩胛肌與菱形肌(膏肓)。

(菱形肌痛點)
(提肩胛肌痛點)


(圖左左肩是淺層斜方肌,右肩是深層提肩胛肌,小菱形肌,大菱形肌)

* * * *

   今天來針對中斜方肌做訓練,有助於改善肩胛骨的平衡,消除因虛弱過度拉扯造成的酸痛。

步驟:

1.坐姿或站姿,注意勿駝背,雙手往前平伸,保持拳眼向上(手心相對)。

※影片0:13示範錯誤駝背作法

2.雙手同時屈肘,肩膀向後向上拉到底,手肘往後夾,感覺肩膀向後向上夾緊。

3.到底後配合呼吸一次, 吐氣同時回到起始姿勢。反覆10~20下。

※影片0:17示範錯誤行程減半作法,如此只會動到後三角肌。

  做的時候會痠痠,但做完應可感覺肩膀放鬆不少喔!

※這個動作只針對中斜方肌,駝背/圓肩/聳肩各有失衡成因,須依個別情況找出原因調整


*斜方肌相關重訓動作分享:

1.需要聳肩的斜方肌訓練(讓肩頸較厚):


(水平上舉,用槓鈴導致肩內轉易造成肩膀受傷,建議改啞鈴方式)


(聳肩,單練上斜方肌)


★2.不應聳肩的重訓動作:

(坐姿划船,滑輪後拉,主要練闊背肌,把背部練寬,需下斜方肌用力保持肩胛下收,避免聳肩)


(啞鈴划船,練後三角,中下斜方,需避免聳肩)


(二頭彎舉,練肱二頭肌,勿聳肩)


(側棒式,練核心肌群偏單側,需避免聳肩)


3.需適度聳肩的重訓動作(上斜方為協同肌):

(俯身飛鳥,反向飛鳥,練後三角,上背部斜方肌,菱形肌,需避免過度聳肩 導致只刺激道上斜方肌)


(啞鈴水平上舉,練中三角,上斜方肌為協同肌,但勿過度聳肩)




2025年6月14日 星期六

後頸放鬆運動

 

(耳朵在肩膀前方*可能低頭頸椎前屈或仰頭頸椎後折)

頭部前傾是常見的不良姿勢,會導致後頸與背部肌肉因為長期用力撐住頭頸重量而酸痛。


不只打電腦滑手機,甚至有些運動也會有一樣的問題,如競速滑冰,公路車,桌球,撞球,衝浪...等等需要俯身的運動,都要注意姿勢,不要過度抬頭。



  根本要解決這個問題,要從工作環境調整起,螢幕大小高度,桌椅搭配,都要避免過小過低(公司統一的OA家具無法適應每個人的身材,是常見的病因)。體育活動方面,則需要建立核心力量與胸椎的柔軟度 ---用胸椎背肌伸直動作來分散頸椎的壓力,可能需要教練帶領調姿勢技巧。


  今天來做一個簡單的後頸放鬆運動,可以暫時減輕肌肉壓力,幫助頸椎歸位,不要過度前傾。

步驟:

1.坐姿靠椅背(無椅背者可靠檔案櫃),雙手背後腦杓,手肘往前夾。

2.收下巴將後腦水平往後頂,椅背作為支點,如此會產生頸椎前屈角度拉直的效果。

3.壓到底後即放鬆往前,反覆5~10下。

※影片0:16後示範錯誤低頭前折/仰頭後折作法,那樣反而是凹折頸椎,會增加壓力!

* * * *

  做完手放下之後應該會感覺頸椎肌肉較放鬆,脖子變長囉~但須避免做的組數過多,以免因為肩膀肌肉疲勞,反而肩頸又緊起來!

(不是這種靠外力的泰國長頸族[他們頸椎這樣拉反而會有問題])



2025年6月7日 星期六

下半身髖骨平衡:卍字伸展

(坐姿90-90伸展)
  "開髖"是很多熱身或保養運動會講到的動作。因為現代人主要是坐式生活,髖關節長期都是坐壓著而缺乏肌力或柔軟度,這樣可能會導致腰椎代償髖角度過度而腰痛,膝蓋代償髖而膝蓋痛。

  髖部缺乏活動,也會導致肌肉無力(臀肌,髖屈膝,內收肌),不只降低運動表現,還會造成核心的不穩定或失衡(土豆仁平衡原則:一鬆必有一緊)。

  一般常見的「開髖」作法有坐姿90-90伸展,低位弓箭步,低壓腿,瑜伽鴿式,蝴蝶式(束角式)等。不過這些作法都牽扯到腰的用力角度,需要轉動骨盆往反方向,如果腰骨盆已經有歪斜,核心已經有失衡的人,練這些動作往往會造成骨盆或上半身更歪,或是產生更多代償。

(低弓箭步+轉身,簡化版鴿王式)
(糊蝶式,仰臥束角式)



   因此土豆仁最常見的作法是所謂「卍字伸展」---這個詞一般用在坐姿90-90伸展,主要是做髖外旋(膝蓋外折)跟髖內旋(膝蓋內折)的平衡。但土豆仁的作法則是側躺,一腳髖屈+一腳髖伸,兩手幫忙拉開,儘量讓兩腳膝蓋都彎90度,同時目標髖屈90+髖伸30度(一般人標準),兩邊各撐20~30秒。

  手拉對側腳的作法會增加胸腰椎旋轉,加上上半身用力,做起來較困難。若有對應的上半身歪斜的學員,則可以用這個方法做上半身的反向操作,以促進平衡。


  這個運動一樣要注意兩側平衡,前後平衡,有的人有明顯單腳角度受限者,則需要好邊配合壞邊,減少過度拉扯或代償,甚至選擇只拉一邊,才不會造成越拉越歪的情況。像土豆師的示範圖片,明顯可看出左髖的前彎跟後伸都不足,如此右髖則要減少操作。

  另外要注意的重點則是要保持正常呼吸,上半身放鬆,不要聳肩或轉頭折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代償現象。

(掙扎的影片請笑納)

  髖骨有良好的活動度與平衡,有助於正常的肌力發展。柔軟度與肌力是會互相影響的兩個肌肉性質,柔軟度差多半力量差,柔軟度過鬆也會力量差。肌力好的人多半柔軟度適中或稍鬆,如此有助於正常的肌肉收縮行程,所以也有此一說:重量訓練可以「(部份)取代」拉筋運動。

  一側的髖關節卡住或過鬆,都容易造成對側髖過度使用而發炎酸痛緊繃。因此若遇到有單側下肢或單邊腰部問題的人,髖骨/骨盆平衡就是土豆師研究的重點之一。

★髖關節伸展運動要特別注意的是:髖前側韌帶易受傷,部份人如果已經有髖夾擠,彈響髖(軟骨或肌腱摩擦聲或不適感)等問題,需要小心調整角度與力道,避免硬做反而傷害關節!

※為了避免受傷,所以像以前當兵會練的交互蹲跳,蹲姿轉體,這類對髖關節扭轉衝擊很大的動作,現代都已經取消了。



※其他開髖運動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