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講到活化的意義
這一篇來講活化的目標
---功能失常
常見的狀況有:
1.柔軟度不足: 體質 縮短(只有用力收縮無拉筋 或長期緊縮姿勢) 疲勞僵硬(循環差) 痙攣(肌肉非自主收縮)
...很多運動員不做收操的 常有這問題
2.肌力不足: 受傷 缺乏運動鍛鍊 柔軟度不足 都可能造成
3.出力不協調: 長期習慣不良 缺乏運動 都可能造成
4.關節穩定度不足: 以上因素都可能產生關節不穩 骨骼容易摩擦位移 傷到關節軟骨或韌帶
5.姿勢/習慣不良: 跟疲勞 環境 儀態 健康教育 自律不足 有關
6.失衡/代償: 以上因素都可能造成 導致局部負擔過重 該出力的沒出力 不該出力的卻代替出力 最後產生變形
7.肌肉關節韌帶鬆弛: 體質 受傷 失衡 缺乏運動 肌肉萎縮 關節不穩 都可能造成
至於...
怎樣才算足夠? 怎樣才算協調? 怎樣才算穩定? 怎樣才算正確姿勢? 怎樣才算平衡?
這可就講不完了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 環境不同 工作不同 運動不同
各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譬如 要搬重的工作 穩定度 肌力 關節緊度...要求肯定都比一般人要重
平衡 是一個最簡單的準則
不要讓某一邊 某一肢 某一關節 某一肌肉
承受得比上下左右鄰居特別重
就是最理想的狀態
(所以有些打法明顯偏移的運動 土豆仁並不推薦
例如 網球 高爾夫 棒球投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